导论 1
一、选题的由来与意义 1
二、国内外研究成果综述 4
三、总体框架与主要内容 5
四、主要思路和研究方法 8
五、创新与不足 10
第一章 知识产权争议及其解决机制一般理论 12
第一节 知识产权争议、发生原因及争议解决机制 12
一、知识产权争议及其争议解决机制概述 12
二、我国知识产权争议发生原因的初步探析 16
第二节 知识产权权利特征及其争议解决的特殊性 24
一、客体无形性、非消耗性导致利益博弈的非竞争性 24
二、客体的技术性、专业性要求争议解决的专门化 26
三、权利易逝性要求争议解决的快捷 27
四、权利市场属性要求争议解决的效益 29
五、权利的重要价值以及争议社会影响性要求争议解决的保密性 30
六、权利地域性与利用全球化的冲突需要争议解决的国际性 31
七、争议主体广泛性以及客体复杂性需要争议解决的多元化 34
第三节 诉讼解决知识产权争议的局限性 36
一、诉讼难以应对知识产权争议中专业技术性问题 36
二、诉讼周期长与知识产权争议解决时效性要求的冲突 41
三、诉讼公开性与知识产权争议解决保密性需要的矛盾 43
四、诉讼解决跨国知识产权争议的困境 44
五、诉讼解决知识产权争议依据不周延性与滞后性 52
六、诉讼解决知识产权争议过程和结果可预测性差 53
七、诉讼解决知识产权争议代价高昂 56
八、诉讼解决知识产权争议效果不佳 57
九、我国知识产权诉讼体制的缺陷 62
十、小结 65
第二章 知识产权争议诉讼外解决机制 67
第一节 诉讼外争议解决机制一般原理 67
一、诉讼外争议解决机制概念、特征及发展动因 67
二、诉讼外争议解决机制在我国的兴起及必然性 70
第二节 诉讼外解决知识产权争议的合理性及优越性 75
一、诉讼外解决知识产权争议具有合理性 75
二、诉讼外解决知识产权争议具有比较优势 79
第三节 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与ADR机制的一致性与互补性 86
一、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与ADR机制制度基础的一致性 86
二、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与ADR机制价值目标的一致性 90
三、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与ADR机制存在互补性 94
第四节 各国知识产权争议ADR机制比较考察 98
一、美国 98
二、英国 102
三、德国 106
四、法国 108
五、日本 109
六、韩国 113
七、泰国 116
第五节 诉讼外解决知识产权争议的局限性 117
一、ADR机制解决知识产权争议局限性及思考 117
二、不适合诉讼外解决的知识产权争议类型 121
第三章 我国知识产权争议解决的基本模式及现状 130
第一节 我国知识产权争议解决的模式及适用情况 130
一、知识产权争议解决机制及其三大模式划分 130
二、我国知识产权争议解决现状:基于实证的调查 134
第二节 我国知识产权争议社会型解决机制 137
一、社会型争议解决机制概述 137
二、知识产权争议社会型解决机制的正当性及限制 142
第三节 我国知识产权争议行政型解决机制 149
一、行政型争议解决机制概述 149
二、行政型争议解决机制分类 150
三、我国知识产权“行政保护”中的争议解决机制 154
四、对知识产权民事争议行政裁判机制合理性的质疑及辨析 158
五、行政权力介入知识产权民事争议解决的限度 166
六、行政机关解决知识产权争议的优越性 170
第四章 知识产权争议仲裁解决机制 176
第一节 仲裁解决知识产权争议利与弊 176
一、仲裁的性质及基本特征 176
二、仲裁解决知识产权争议的利与弊:从仲裁特征出发 179
第二节 知识产权争议的可仲裁性 202
一、为何知识产权争议可仲裁性是个问题? 203
二、挑战知识产权争议可仲裁性的时机及相关问题 217
三、知识产权争议基本类型及其可仲裁性 220
四、知识产权有效性争议的可仲裁性:理论争鸣及辨析 227
五、我国知识产权争议可仲裁性相关制度及完善 236
第三节 知识产权仲裁程序的保密性 242
一、国际商事仲裁程序中保密性的现状 244
二、国际商事仲裁程序保密性的基本要素及主要问题 256
三、当事人可以在国际商事仲裁程序中采取的保密措施 266
四、我国知识产权仲裁的保密机制及其完善建议 272
第四节 知识产权仲裁中的临时命令制度 277
一、临时命令管辖权分配的主要立法模式及评析 279
二、仲裁庭发布临时命令的条件 287
三、仲裁庭发布的临时命令的承认与执行 291
四、我国仲裁临时命令制度及其完善建议 302
第五节 我国知识产权仲裁机制检讨及完善 310
一、我国知识产权仲裁机制及现状 310
二、在我国发展专业化知识产权仲裁机制的建议 313
第六节 给予知识产权仲裁当事人的建议 320
一、机构仲裁vs.临时仲裁 321
二、约定仲裁庭的管辖权范围 325
三、约定仲裁员人数以及选任机制 326
四、建议纳入知识产权仲裁协议的事项 329
第五章 知识产权争议民间调解机制 334
第一节 调解的基础理论及发展现状 334
一、调解的概念及特征 334
二、调解在世界各国的发展现状 336
三、我国知识产权争议调解机制的基本类型 340
第二节 知识产权纠纷民间调解的可行性、优劣及基本特征 341
一、知识产权纠纷民间调解的可行性、优势及局限性 341
二、知识产权纠纷民间调解机制的基本特征 351
第三节 我国知识产权纠纷民间调解机制及其完善思考 358
一、我国知识产权纠纷民间调解机制基本类型及评价 359
二、完善我国知识产权纠纷民间调解机制的思考 368
第六章 知识产权争议行政调解机制 377
第一节 知识产权争议行政调解机制概念、本质及法律关系 377
一、行政调解是合意型行政ADR类型之一 377
二、行政调解行为的本质:行政指导行为 379
三、行政调解的法律关系 381
第二节 知识产权争议行政调解合理性辨析 382
一、知识产权争议行政调解机制的合理性 382
二、对行政调解解决知识产权争议的质疑及思考 385
第三节 我国知识产权争议行政调解的现状及问题 387
一、我国知识产权争议行政调解的法律规制及实践发展 387
二、我国知识产权行政调解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89
第四节 完善我国知识产权争议行政调解机制之基本原则及具体建议 392
一、基本原则:行政指导行为的法律控制 392
二、具体建议 395
第七章 知识产权争议行政裁决机制 402
第一节 知识产权争议行政裁决机制的一般理论 402
一、行政裁决概念界定及基本特征 402
二、有关行政裁决机制性质的各类学说及检讨 404
第二节 我国知识产权争议行政裁决的基本类型 408
一、我国知识产权确权争议的行政裁决机制 408
二、我国知识产权侵权争议行政裁决机制 416
三、我国知识产权争议的其他行政裁决机制 418
第三节 知识产权争议行政裁决的主体及程序正当化 419
一、我国知识产权争议行政裁决的主体设置 419
二、知识产权争议行政裁决程序的正当化 423
第四节 知识产权争议行政裁决的司法监督 430
一、监督方式的各类主张及批判 430
二、司法监督的强度 436
三、行政裁决司法监督的统一化与实效化 437
第五节 完善我国知识产权争议行政裁决机制的必要性及具体建议 439
一、完善我国知识产权争议行政裁决的必要性 439
二、具体建议 441
第六节 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版权使用费争议行政裁决机制 447
一、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版权使用费争议及特殊性 449
二、域外比较考察及经验启示 451
三、我国构建专门的版权使用费争议解决机制的必要性 457
四、我国构建专门的版权使用费标准争议解决机制的建议 459
第八章 构建我国知识产权争议多元化解决机制 462
第一节 知识产权争议解决机制之目标模式:多元化 462
一、争议解决方式关系配置理论及评价 462
二、我国知识产权争议解决机制的多元化配置 464
三、构建我国知识产权争议多元化解决机制的重要意义 466
第二节 知识产权诉讼对诉讼外争议解决机制的支持与监督 468
一、概述 468
二、诉讼对各类诉讼外争议解决机制的支持与监督 470
第三节 知识产权诉讼ADR 473
一、诉讼ADR概念及兴起 473
二、我国知识产权诉讼调解的合理性 476
三、我国知识产权诉讼调解的基本类型 479
四、我国知识产权诉讼调解的基本政策及主要成就 484
五、我国知识产权诉讼调解主要问题及完善建议 487
第四节 各类知识产权诉讼外争议解决机制之间的协调与互动 500
一、仲裁与调解相结合的机制 500
二、仲裁与行政处理相结合 505
三、民间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的衔接 506
四、结论 509
第五节 构建我国知识产权争议多元化解决机制的对策 510
一、立法层面 511
二、政府层面 515
三、司法层面 519
附录一: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编号:10CFX037)知识产权争议多元化解决机制调查问卷(企业卷) 523
附录二:知识产权仲裁机制调查问卷(仲裁机构) 527
附录三:知识产权非诉纠纷解决调查问卷(中国专利协会) 529
附录四:ADR解决知识产权争议情况调查问卷(美国) 535
附录五:美国仲裁协会《专利争议解决补充规则》 537
附录六:英国知识产权办公室调解示范程序 544
附录七:国际商标协会调解评估指导(1997年) 547
参考文献 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