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形态 1
第一节 原生态的马克思主义 3
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形态 4
二、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形态 20
三、马克思主义的政策形态 36
第二节 次生态的马克思主义——俄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46
一、俄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形态 46
二、俄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形态 64
三、俄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政策形态 76
第三节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中国化 88
一、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化“何以需要” 89
二、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化“何以可能” 94
三、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化“如何实现” 102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初始实践、理论和政策形态 105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初始实践形态 105
一、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的论争 106
二、创建中国共产党和制定党的纲领 122
三、工农革命运动的开展 128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开辟的曲折实践 133
五、两次国共合作的实践 142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初始理论形态 149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路线理论 149
二、中国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理论 152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理论阐释 160
四、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理论 166
五、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理论 171
六、中国特色人民军队建设理论 177
七、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183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初始政策形态 187
一、政策和策略对中国革命具有极端的重要性 187
二、统一战线的政策 191
三、对敌斗争的政策 196
四、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政策 199
五、政策的稳定性与变动性相结合 200
六、检验政策正确与否的标准 201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初始形态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提出的推动 203
第一节 实践形态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提出的推动 203
一、新启蒙运动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提出的推动 203
二、延安革命文化运动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提出的推动 208
第二节 理论形态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提出的推动 215
一、从“适合者行之”到研究中国“地盘内的情形” 215
二、马克思主义“本本”必须同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 216
三、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全党亟待了解并亟待解决的问题” 218
第三节 政策形态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提出的推动 221
一、共产国际“七大”改变对各国领导的政策 222
二、共产国际“七大”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提出的路向 224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和后继拓展 231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独特意旨 231
二、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逻辑论证 235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初始形态的后继拓展 239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初始形态的基本特征和现实启示 247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初始形态的基本特征 247
一、在表现形式上,以实践形态为主 247
二、在结构上,以部分形态为主 248
三、在效果上,有效形态与无效形态并存 251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初始形态的现实启示 253
一、厘清影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效形态生成的制约因素 253
二、正确认识和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种形态 255
三、要突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制度形态的研究 257
结束语 实践形态、理论形态和政策形态的当代发展 260
一、实践形态:中国特色革命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60
二、理论形态: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61
三、政策形态:新民主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262
参考文献 264
后记 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