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服饰风俗 1
第一节 人类服饰探源 1
第二节 中国的传统服饰 2
一、头衣:冠、弁、冕、巾 2
二、上衣 11
三、下衣 16
四、足衣 17
第三节 中国历史上的服饰变革 21
一、秦汉冠服制的确立 21
二、唐代的服饰新潮 22
三、明朝恢复汉族衣冠 27
四、清初的服饰变革 31
五、近代剪辫易服风潮 35
第四节 佩饰和化妆 40
一、男子的佩饰和化妆 40
二、女性美容和化妆 44
第五节 妇女缠足 52
一、缠足陋俗的流行 52
二、天足运动和民国劝禁缠足 54
三、新形状与旧观念握手言和 55
第六节 中国传统服饰观念透视 56
一、“非其人不得服其服”与服饰的等级观念、角色心态 57
二、“洁身自好”与个体内在品格 60
三、“改正朔,易服色”与服饰的政治功能 63
四、女性服饰美容的发达与男尊女卑 64
第二章 饮食风俗 67
第一节 人类饮食生活的确立 67
第二节 中国传统的食物 69
一、主食 69
二、副食 73
三、中国传统的美食烹饪 79
第三节 雅俗共饮的茶 85
一、饮茶习俗的形成 85
二、中国的茶道 87
三、古今名茶 89
第四节 中国的酒文化 90
一、酒的流传 90
二、古代饮酒的习俗 94
第五节 饮食器具 102
一、古代的炊具 102
二、古代的饮食器 105
三、饮食器具的文化意蕴和食俗 110
第六节 中国饮食文化品评 113
一、饮食结构与中国人的个性 114
二、饮食与中国人的人格尊严 116
三、饮食等级与消费观念 119
四、中国饮食文化与思维方式 121
第三章 住居风俗 122
第一节“构木为巢”的启示 122
第二节 传统住居的基本结构 125
一、四合院 125
二、堂、室、火炕 126
三、门户、门楼、门匾、石狮 128
四、墙和影壁 130
五、卜宅 132
第三节 由矮趋高的室内家具 133
一、由席地跪坐到垂足而坐——席、榻、胡床、椅凳、蒲墩 133
二、几、案、桌、八仙桌、抽屉桌 136
三、楎椸、箧笥、簏、橱、柜 137
四、床、帐、屏风、户帘 139
第四节 古代的庭院经济 141
一、庭院树果 142
二、六畜 144
三、树果六畜的文化意蕴 148
第五节 中国人的家园意识审视 152
一、封闭的文化圈与中国人的内向心态 152
二、住居礼仪与安守本分的个性 153
三、睦邻择邻与中国人的邻里观念 154
四、墨子、庄子的思想与中国人的家园保护意识 155
第四章 行旅风俗 157
第一节 古代行旅之程 157
第二节 旅游的类型 162
一、帝王巡游 162
二、文人士大夫的旅行 165
三、商旅之游 170
四、宗教之游 171
五、民俗节日游 173
第三节 出行礼俗 176
一、“逢吉方行,遇凶则止”的卜行、择吉 176
二、祖道 178
三、饯饮送别 180
四、折柳送别 182
五、赠别 183
六、洗尘 185
第四节 徒行和行旅工具 186
一、徒行 186
二、行缠 187
三、车 188
四、步辇、肩舆、轿子 195
五、船 199
六、马、驴、骡、骆驼 202
七、火车、汽车、电车、自行车、轮船 205
第五节 道路、旅店、长亭 207
一、道路 207
二、旅店 208
三、长亭 210
第六节 中国行旅风俗观览 211
一、停留在“国内”、“海内”的旅行范围 211
二、层次鲜明的旅游主体 212
三、重收获和“天人合一”的旅游价值观 214
四、行旅中感悟出的智慧 215
第五章 节日风俗 219
第一节 节日的由来和演变 219
第二节 除夕和春节 222
一、古代的历法与年的定型 222
二、春节的节日活动 224
第三节 元宵节 231
一、元宵节的起源 232
二、放灯、观灯和歌舞百戏 233
三、吃元宵 235
第四节 清明节 236
一、清明节探源 236
二、清明节的风俗活动 238
第五节 端午节 243
一、恶月恶日的恐怖 243
二、五色丝、艾草、菖蒲酒、石榴花、雄黄 244
三、龙舟竞渡和伍子胥、曹娥、屈原 247
四、角黍 249
第六节 七夕节 250
一、牵牛星和织女星的传说 250
二、乞巧与看牛女相会 251
三、曝衣晒书 253
第七节 中秋节 254
一、月宫的传说 254
二、中秋赏月 256
三、中秋月饼 258
第八节 重阳节 259
一、登高、饮菊花酒、插茱萸 259
二、射箭 261
三、食糕 262
第九节 传统节日文化点评 264
一、农业文化的印记 265
二、阖家团圆的旋律 266
三、教化万民的工具 267
第六章 婚姻风俗 270
第一节 婚姻形态的演变和定型 270
第二节 婚姻媒介 275
一、媒妁婚和冰人、月老 275
二、指腹婚 279
三、收继婚 281
四、入赘婚和典卖婚 282
五、冥婚 285
六、自由婚 286
第三节 婚礼 288
一、六礼 289
二、合卺、拜舅姑、庙见 292
三、两汉婚礼的变异 296
四、催妆、餪女、拜堂——婚礼的进一步演变 300
第四节 婚姻禁忌 302
一、同姓不婚 302
二、士庶不婚 304
三、居丧不婚 306
四、五不娶 307
五、不露闺房之私 308
第五节 夫妇双方的地位 310
一、夫妻比天地、君臣、父子 310
二、夫为主人,妻为财产 311
三、丈夫可纳媵妾 312
四、夫可出妻,妇不得离婚 316
第六节 妇道和贞节 321
一、贞节观念松弛的古代社会前期 321
二、三从四德 326
三、对烈妇的旌扬与贞节观念的树立 327
第七节 古今婚姻观念剖析 332
一、生育型而非情爱型的婚姻价值选择 332
二、社会型、家族型而非个人型的婚姻决定权 334
三、道德、礼仪型而非法律、情感型的婚姻纽带 336
四、终身型而非阶段型的婚姻存续观 338
第七章 生老风俗 341
第一节 对新生命的呼唤 341
一、祈子 341
二、胎教 343
第二节 幼有所长 346
一、悬弧挂帨和弄璋弄瓦 346
二、三日洗儿和满月 348
三、百岁和周岁试儿 349
四、十二生肖 351
五、举子禁忌 353
第三节 踏上人生之路 355
一、孩提、幼学、成童 355
二、冠礼 356
三、姓、氏、名、字、号 359
第四节 敬老养老 367
一、暮年巡礼 367
二、敬老养老 368
三、生日和祝寿 370
第五节 养生和养性 374
一、养生 374
二、养性和座右铭、“忍” 375
第六节 人生观念评析 377
一、天地性,人为贵 377
二、生命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沟通 377
三、人生的乐和福 378
四、君子以自强不息 379
第八章 丧葬风俗 382
第一节 灵魂不灭的迷惑 382
一、丧葬礼仪的定型 382
二、各民族葬法搜奇 383
第二节 丧葬礼仪 386
一、初终、小殓、大殓、送葬 386
二、讣告、奔丧、吊丧、赙赗、谥号 389
三、棺椁、随葬品、坟墓、相墓 390
四、祠堂、碑碣、石雕群 394
第三节 守制 397
一、虞祭、斋七、百日、周年、忌日 397
二、孝服 398
第四节 扫墓和祭祖 400
一、扫墓 400
二、祭祖 401
第五节 丧葬与中国人的传统观念 404
一、贵生恶死与中国人对死的忌讳 404
二、厚葬久祀与祖先崇拜意识 405
三、送终祭祀与对子女的投入 406
第九章 信仰风俗 409
第一节 儒学信仰 409
一、儒学的流程 409
二、君子与小人 422
三、儒家的孝道 430
第二节 佛教信仰 442
一、佛教的中国化 443
二、佛教的因果报应说 447
三、佛教的神谱和寺院布局 453
第三节 道教信仰 459
一、道教的流传 459
二、道教的基本特征 461
三、道教的神谱和宫观布局 466
第四节 神灵信仰 471
一、自然神 471
二、人神、社会神、职业神 480
第五节 中国信仰风俗的特点 483
一、中国信仰风俗的不虔诚性 483
二、重人事,轻天命;重现实人生,轻来生彼岸 485
三、宗教神灵受制于宗法伦理 486
四、皇权凌驾于神权 487
后记 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