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公共知识 4
第一篇 综合知识 4
第一章 时事政治 4
考点深度解析 4
第一节 国内时政 4
第二节 江苏时政 5
第二章 政治 7
考点深度解析 7
一、哲学理论 7
二、党和政府的大政方针 9
三、党的重大会议 11
第三章 经济 13
考点深度解析 13
一、经济概念 13
二、经济热点 15
第四章 法律 18
考点深度解析 18
一、法理学 18
二、宪法 19
三、民法 20
四、刑法 21
五、行政法 23
六、经济法 24
七、诉讼法 25
第五章 历史文化 28
考点深度解析 28
一、中国古代历史事件 28
二、中国古代文学 33
三、汉字 37
四、古代教育 38
五、各类艺术 38
六、宗教信仰 40
七、传统道德 41
八、风俗 42
九、中国古代科技成就 43
第六章 自然地理与环境 46
考点深度解析 46
一、自然地理 46
二、人文地理 49
第七章 科技生活常识 52
考点深度解析 52
一、我国的航天器 52
二、我国四大卫星发射基地 53
三、我国科技规划与政策 54
四、前沿科技 55
五、军事常识 55
六、生活常识 56
标准化自测题 61
第二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论 64
第一章 我国课程改革概述 64
考点深度解析 64
第一节 我国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 64
第二节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和理念 64
一、新课程改革的目标 64
二、新课程改革的理念 65
第二章 新课程带来的变革 67
考点深度解析 67
第一节 教育观念的变革 67
一、教学观的转变 67
二、新型教师观 68
三、新型学生观 69
第二节 学习方式的变革 70
一、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 70
二、新课程下学习方式的特点 70
第三节 课程组织的变革 71
一、课程结构的变革 71
二、课程内容的改革 73
三、课程评价的改革 75
四、课程管理与课程资源方面的变革 77
第三篇 教育学 80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80
考点深度解析 80
第一节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80
一、教育的定义 80
二、教育的构成要素 80
三、教育的本质 81
四、教育的功能 81
五、教育起源的学说 82
六、教育的历史发展 82
第二节 教育学的发展 85
一、教育学的定义 85
二、教育学思想的萌芽 85
三、教育学的创立与变革 86
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 88
考点深度解析 88
第一节 社会对教育的制约 88
一、生产力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88
二、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89
三、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89
四、科学技术对教育发展的影响与制约 89
五、人口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90
第二节 教育对社会的影响 90
一、教育对生产力的影响 90
二、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 91
三、教育对文化的影响 91
四、教育对科学技术的影响 92
五、教育对人口的影响 92
第三节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93
一、教育与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 93
二、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不平衡性 93
三、教育本身的历史继承性 93
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94
考点深度解析 94
第一节 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及其对教育的影响 94
一、个体身心发展的概念 94
二、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94
三、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对教育的制约 94
第二节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 95
一、关于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因素的主要观点 95
二、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 96
第三节 基础教育对促进学生发展的任务 97
一、小学教育促进儿童发展的特殊任务 97
二、初中阶段学生的年龄特征及初中教育的任务 99
三、高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及高中的个体发展任务 99
第四章 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 101
考点深度解析 101
第一节 教育目的 101
一、教育目的的概念 101
二、教育目的的功能 101
三、影响教育目的制定的因素 102
四、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02
五、我国全面发展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 102
六、素质教育 104
第二节 教育制度 105
一、教育制度概述 105
二、我国的学制发展 105
三、义务教育和终身教育 106
第五章 学生与教师 107
考点深度解析 107
第一节 学生 107
一、学生的本质属性 107
二、学生的本质特征 107
三、学生的身份和法律地位 108
四、学生的合法权利和义务 108
第二节 教师 108
一、教师职业的性质 108
二、教师职业的角色特点 109
三、教师劳动的特点 110
四、教师的权利与义务 110
五、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内容 111
第三节 师生关系 112
一、师生关系的内涵 112
二、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与意义 112
三、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 112
第六章 课程 113
考点深度解析 113
第一节 课程概述 113
一、课程的概念 113
二、课程的类型 113
三、制约课程发展的主要因素 114
四、几种典型的课程理论 115
第二节 课程目标与课程设计 116
一、课程目标 116
二、课程设计 117
第三节 课程实施、评价与管理 119
一、课程实施 119
二、课程评价 120
三、课程管理 122
第七章 教学 123
考点深度解析 123
第一节 教学概述 123
一、教学的内涵 123
二、教学的意义 123
三、教学的基本任务 123
四、教学过程的本质 124
五、教学过程的特点 124
六、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125
第二节 教学实施 126
一、教学原则及其运用 126
二、常用教学方法 128
三、教学组织形式 129
四、教学评价 130
五、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131
第八章 德育 133
考点深度解析 133
第一节 德育概述 133
一、德育 133
二、基础教育德育的目标及内容 134
第二节 德育的实施 136
一、德育的原则 136
二、德育的途径 137
三、德育的方法 138
第九章 班主任与班级 140
考点深度解析 140
第一节 班主任工作 140
一、班主任工作概述 140
二、班主任常规工作 141
第二节 班级管理 142
一、班级概述 142
二、班集体 142
三、班级管理的含义 143
四、班级管理的功能 143
五、班级管理的模式 143
六、当前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策略 143
标准化自测题 144
第四篇 教育心理学 146
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 146
考点深度解析 146
第一节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 146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46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146
三、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147
第二节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147
一、教育心理学的发展阶段 147
二、中国教育心理学发展的主要成就 148
第二章 学习理论 149
考点深度解析 149
第一节 学习概述 149
一、学习的定义 149
二、加涅的学习分类 149
三、我国心理学家的学习分类 150
第二节 学习的基本理论 150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150
二、认知学习理论 151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52
四、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152
第三章 学习动机与学习迁移 154
考点深度解析 154
第一节 学习动机概述 154
一、动机及其功能 154
二、学习动机及其基本结构 154
三、学习动机的分类 155
第二节 学习动机理论与教育 156
一、强化理论 156
二、需要层次理论 156
三、成就动机理论 156
四、成败归因理论 156
五、自我效能感理论 157
六、学习动机的培养 157
七、学习动机的激发 157
第三节 学习迁移概述 158
一、学习迁移的概念 158
二、迁移的种类 158
三、影响迁移的因素 159
第四节 学习迁移理论与教育 160
一、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 160
二、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策略 161
第四章 知识与技能 162
考点深度解析 162
第一节 知识的获得 162
一、知识的类型 162
二、知识学习的类型 163
三、知识的获得 163
四、知识的保持 164
五、知识的遗忘及其原因 164
六、如何促进学生的记忆发展 165
第二节 技能的形成 166
一、技能的概念 166
二、技能的类型 166
三、操作技能的形成阶段 166
四、操作技能的培养要求 167
五、心智技能形成的理论 167
六、心智技能的学习过程 168
七、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 168
第五章 学习策略与问题解决 170
考点深度解析 170
第一节 学习策略 170
一、学习策略的分类 170
二、认知策略 170
三、元认知策略 172
四、资源管理策略 172
五、学习策略训练的原则 173
六、学习策略训练的方法 173
第二节 问题的解决与创造性的培养 174
一、问题解决的过程 174
二、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175
三、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 175
四、创造性的培养 176
第六章 态度与品德 178
考点深度解析 178
第一节 态度、品德的实质与结构 178
一、态度 178
二、品德 179
第二节 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规律 179
一、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179
二、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180
三、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181
四、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181
第三节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182
一、态度与品德形成的一般过程 182
二、影响态度与品德形成的因素 182
三、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 183
第七章 师生心理健康 185
考点深度解析 185
第一节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185
一、心理健康 185
二、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 185
三、心理辅导的含义 186
四、心理辅导的原则 187
五、影响学生行为改变的方法 187
第二节 教师心理 188
一、学生喜欢的教师特征 188
二、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188
三、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 189
四、专家型教师与新教师的比较研究 189
标准化自测题 191
第五篇 心理学 194
第一章 心理学概论 194
考点深度解析 194
第一节 心理学概述 194
一、心理学的概念 194
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94
三、人的心理的本质 194
四、西方主要心理学流派 195
第二节 心理学研究方法 196
一、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196
二、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197
第二章 认知 199
考点深度解析 199
第一节 注意 199
一、注意及其基本特征 199
二、注意的分类 199
三、注意的品质 200
四、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200
第二节 感觉 201
一、感觉的种类 201
二、感觉现象 201
第三节 知觉 202
一、知觉及其种类 202
二、观察的基本特性 203
三、观察力的培养 203
第四节 记忆 203
一、记忆的概念 203
二、记忆的分类 204
三、记忆的过程 205
第五节 想象 205
一、想象的种类 205
二、想象的特征 206
三、想象规律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 206
第六节 言语 206
一、言语的种类 206
二、言语的功能 207
第七节 思维 207
一、思维的种类 207
二、思维的智力操作过程 208
三、思维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应用 209
四、思维的品质 209
五、思维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210
第三章 情绪、情感和意志 211
考点深度解析 211
第一节 情绪与情感 211
一、情绪和情感的概念 211
二、情绪和情感的区别与联系 211
三、情绪的分类 212
四、情感的分类 212
五、情绪和情感的功能 213
第二节 意志 213
一、意志的概念 213
二、意志行为 214
三、意志品质 214
四、意志品质的培养 215
第四章 个性心理 216
考点深度解析 216
第一节 个性 216
一、个性的概念 216
二、个性的特征 216
三、个性心理结构 217
第二节 能力 217
一、能力的概念 217
二、能力的分类 217
三、智力 218
第三节 气质与性格 219
一、气质 219
二、性格 220
标准化自测题 222
第六篇 教师职业道德和教育法律法规 224
第一章 教师职业道德概论 224
考点深度解析 224
第一节 教师职业道德概述 224
一、教师职业道德的含义与特点 224
二、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构成 224
三、教师职业道德品质 225
四、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功能 225
第二节 教师职业道德范畴 225
一、教师义务 226
二、教师良心 226
三、教师公正 227
四、教师荣誉 227
第三节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 228
一、《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228
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解读 228
第二章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230
考点深度解析 230
第一节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概述 230
一、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涵义 230
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基本内容 230
三、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主要内容 231
第二节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与方法 231
一、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 231
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方法 231
第三章 教育法律法规 233
考点深度解析 233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233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236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240
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242
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244
标准化自测题 248
第二部分 中学语文学科专业知识 252
第一篇 中学语文专业基础知识 252
第一章 语言知识和表达 252
考点深度解析 252
第一节 汉语拼音 252
一、字母 252
二、声母 253
三、韵母 254
四、声调符号 256
五、汉语拼音规则 256
六、语音的重音 257
七、语音的停顿 258
八、语音的音变 258
九、汉字字音的识记 260
第二节 汉字 262
一、笔画 262
二、笔顺 263
三、偏旁和部首 263
四、汉字造字法 265
五、汉字的识记 266
第三节 词语 268
一、语素 268
二、单义词和多义词 269
三、同义词和反义词 270
四、常用词语 272
五、正确使用词语 273
第四节 句子 274
一、句子与句子成分 274
二、句子的类型 276
三、句式的变换 279
四、句子的选用和排序 281
五、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283
六、修辞 287
七、标点符号 291
八、句子的仿写 292
第二章 文学常识(精选) 293
考点深度解析 293
第一节 中国文学 293
一、中国古代文学 293
二、中国现当代文学 298
第二节 外国文学 300
一、外国主要文学流派 300
二、外国主要文学作家作品 300
标准化自测题 302
第二篇 阅读与写作 310
第一章 阅读 310
考点深度解析 310
第一节 古代诗词曲阅读 310
一、古诗词曲基本知识 310
二、古诗词曲鉴赏的基本思路 312
三、古诗词曲题型分类解答技巧 312
四、古诗词主题分类 314
第二节 文言文阅读 316
一、文言文阅读基本知识 316
二、文言文阅读题解答要领 332
三、文言句子的理解与翻译 332
四、文段要点的归纳和概括 334
五、筛选文中信息 335
第三节 现代文阅读 338
一、现代文分析与理解 338
二、现代文品评与鉴赏 340
三、科技说明文及社科文阅读 342
第二章 写作 344
考点深度解析 344
第一节 写作能力及写作过程 344
一、写作能力结构及其提高 344
二、写作过程及其要求 345
第二节 写作中表达方式及表达技巧的运用 347
一、写作中表达方式的功能及运用 347
二、写作中表现手法的合理使用 349
第三节 典型写作文体简析 350
一、记叙文 350
二、议论文 351
标准化自测题 352
第三篇 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358
第一章 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基础知识 358
考点深度解析 358
第一节 中学语文课程基础知识 358
一、语文课程的性质 358
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358
三、高中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360
四、初中语文课程设计思路 360
五、高中语文课程设计思路 361
六、语文三级课程体制 362
七、初中语文课程目标 363
八、高中语文课程目标 366
第二节 中学语文教学基础知识 370
一、中学语文常规教学方法 370
二、中学语文常见教学方法 372
三、中学语文教学评价的种类、特点与功能 373
第二章 中学语文教学基本能力 378
考点深度解析 378
第一节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与运作能力 378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及表述 378
二、教学内容的确定 380
三、教学重难点的把握 382
四、教学方法的选用 384
五、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 385
六、教学过程设计 386
七、教案写作 395
第二节 中学语文教学指导与评价能力 396
一、初中语文教学与学习指导 396
二、高中语文教学与学习指导 399
三、初中语文学习能力评价建议 403
四、高中语文能力的评价建议 406
标准化自测题 409
第三部分 历年真题及标准预测试卷 416
第一篇 公共知识历年真题及标准预测试卷 416
2014年南京市四城区招聘新教师考试公共知识试题 416
2014年南京市四城区招聘新教师考试公共知识试题参考答案及解析 419
2013年南京市六城区招聘新教师考试公共知识试题 421
2013年南京市六城区招聘新教师考试公共知识试题参考答案及解析 424
2012年南京市六城区招聘新教师考试公共知识试题 426
2012年南京市六城区招聘新教师考试公共知识试题参考答案及解析 431
2011年南京市六城区招聘新教师考试公共知识试题 433
2011年南京市六城区招聘新教师考试公共知识试题参考答案及解析 437
2010年南京市六城区招聘新教师考试公共知识试题 439
2010年南京市六城区招聘新教师考试公共知识试题参考答案及解析 443
2009年南京市六城区招聘新教师考试公共知识试题 446
2009年南京市六城区招聘新教师考试公共知识试题参考答案及解析 450
南京市教师招聘考试公共知识标准预测试卷(一) 452
标准预测试卷(一)参考答案及解析 455
南京市教师招聘考试公共知识标准预测试卷(二) 457
标准预测试卷(二)参考答案及解析 460
南京市教师招聘考试公共知识标准预测试卷(三) 462
标准预测试卷(三)参考答案及解析 466
南京市教师招聘考试公共知识标准预测试卷(四) 468
标准预测试卷(四)参考答案及解析 471
第二篇 语文学科专业知识真题及标准预测试卷 474
2014年南京市四城区教师招聘考试真题 474
2014年南京市四城区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参考答案及解析 482
南京市教师招聘考试中学语文标准预测试卷(一) 486
标准预测试卷(一)参考答案及解析 492
南京市教师招聘考试中学语文标准预测试卷(二) 495
标准预测试卷(二)参考答案及解析 500
南京市教师招聘考试中学语文标准预测试卷(三) 502
标准预测试卷(三)参考答案及解析 508
南京市教师招聘考试中学语文标准预测试卷(四) 512
标准预测试卷(四)参考答案及解析 518
南京市教师招聘考试中学语文标准预测试卷(五) 522
标准预测试卷(五)参考答案及解析 528
南京市教师招聘考试中学语文标准预测试卷(六) 531
标准预测试卷(六)参考答案及解析 536
南京市教师招聘考试中学语文标准预测试卷(七) 539
标准预测试卷(七)参考答案及解析 545
南京市教师招聘考试中学语文标准预测试卷(八) 549
标准预测试卷(八)参考答案及解析 555
南京市教师招聘考试中学语文标准预测试卷(九) 558
标准预测试卷(九)参考答案及解析 563
南京市教师招聘考试笔试面授课程 567
南京市教师招聘考试面试面授课程 568
中公教育·全国分校一览表 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