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县志》PDF下载

  • 购买积分:2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乔居主编;河北省冀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3
  • ISBN:7504611166
  • 页数:846 页
图书介绍:

序 11

序 15

总体说明 17

概述 1

大事记 9

一建置沿革志 44

第一章 隶属变迁 44

第二章 冀县渊源考 46

第三章 冀县历史沿革表 48

二 行政区划志 51

第一章 区划变迁 51

第一节 民国以前 51

第二节 民国期间 57

第三节 建国后 57

第二章 县城 64

第三章 乡镇简况 68

三 自然环境志 77

第一章 地质 77

第一节 构造 77

第二节 地层 78

第三节 地下热水 81

第二章 地貌 81

第一节 土壤母质 81

第二节 土体构型 82

第三章 河流湖泊 83

第一节 古河流 83

第二节 现存河流 84

第三节 新辟河流 86

第四节 千顷洼 87

第四章 土壤 89

第一节 土壤类型综述 89

第二节 土种 90

第三节 土质 91

第四节 土地资源特点 92

第五节 土地利用现状 98

第五章 气候 98

第六章 自然资源 102

第一节 水资源 102

第二节 生物资源 110

第七章 自然灾害 112

第一节 水、旱灾害 113

第二节 风灾 120

第三节 雹灾 120

第四节 虫灾 120

第五节 震灾 122

一 农业志 129

第一章 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 129

第一节 建国前农村的生产关系 129

第二节 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 131

第二章 建国以来农业生产的发展历程 135

第三章 农作物 136

第一节 粮食作物 136

第二节 经济作物 139

第四章 农技农艺 142

第一节 耕作栽培 142

第二节 品种改良 143

第三节 植物保护 145

第四节 技术推广 146

第五章 农作机具 147

第一节 农机具概况 147

附全国第一、二期拖拉机驾驶员训练班 150

第二节 农机具管理 150

第六章 农业区划 151

第七章 农业机构沿革 152

附 冀县良棉厂及农机修造厂专记 153

二 林业志 158

第一章 林业区划 158

第一节 林业资源状况 158

第二节 林业布局规划 160

第二章 植树造林 160

第一节 林木分布 161

第二节 采种育苗 161

第三节 林木栽培 162

第四节 义务植树 163

第三章 林果栽培技术 163

第一节 林果栽培与技术推广 163

第二节 病虫害防治 164

第三节 科技服务 164

第四章 机构沿革 164

第一节 林业管理机构设置 164

第二节 下属机构 165

第三节 销售机构 165

第五章 林木管护 165

第一节 林木管护 165

第二节 林权演变 166

附 冀县人民政府关于保护林木坚决制止乱砍滥伐树木的布告 166

三 养殖业志 168

第一章 养殖种类 168

第一节 畜类 168

第二节 禽类 169

第三节 水产品类 170

第二章 饲养 171

第三章 防病灭病 172

第一节 疫病 172

第二节 防治 172

第四章 机构沿革 173

四 水利志 176

第一章 水利工程 176

第一节 防洪工程 176

第二节 排涝工程 179

第三节 千顷洼水库工程 183

第四节 灌溉配套工程 183

第二章 水利区划 190

第一节 水资源计算 190

第二节 区划与治理 191

第三章 机构沿革 194

第四章 县外工程 195

第一节 根治海河 195

第二节 支唐救灾 196

五 工业志 197

第一章 工业经营体制 197

第一节 全民所有制工业 197

第二节 县办集体所有制工业 198

第三节 部门工业 198

第二章 行业分类及重点企业 198

第一节 行业分类 198

第二节 重点企业 199

第三章 工业管理 204

第一节 管理机构沿革 204

第二节 企业管理 204

第四章 手工业 208

六 乡镇企业志 209

第一章 乡镇企业发展概况 209

第一节 建立与发展 209

第二节 分布现状 212

第二章 行业分类和产品 213

第一节 行业分类 213

第二节 重点企业 217

第三节 横向联合企业 219

第四节 名优产品 221

第五节 专业户 221

第三章 经营管理 222

第一节 管理体制 222

第二节 劳动报酬 223

第三节 产供销 223

第四节 管理费 223

第四章 管理机构 224

七 交通运输志 225

第一章 道路 225

第一节 古代道路 225

第二节 民国时期的公路建设 231

第三节 建国以后的公路建设 232

第二章 桥梁涵洞 237

第一节 桥梁 237

第二节 滏阳新河、滏东排河的桥梁建设 237

第三节 涵洞 238

第三章 运输 238

第一节 客运 239

第二节 货运 240

第三节 运输管理 246

第四章 交通安全 248

第五章 水路运输 249

八 邮电志 252

第一章 邮政 253

第一节 邮政业务 253

第二节 邮电机构设置 256

第三节 邮政网络和设备 258

第二章 电信 260

第一节 电报 260

第二节 长途电话 260

第三节 农村电话 261

第四节 市内电话 261

第五节 维修与管理 263

九 电业志 266

第一章 网电建设 266

第一节 机构沿革 266

第二节 电力设施 267

第二章 电力供应 268

第一节 工业用电 268

第二节 农业用电 269

第三节 生活用电 269

第四节 自备发电 269

第三章 电力管理 269

第一节 计划用电 269

第二节 降损节电 270

第三节 安全用电 270

第四节 线路、设备维修 270

第五节 电费收缴和使用 270

十 城乡建设志 272

第一章 县城建设 272

第二章 乡村建设 277

附 二铺村建设“文明村”专记 278

第三章 土地管理 279

第一节 土地征用 279

第二节 管理措施 280

第四章 房地产管理 281

第一节 私房管理 281

第二节 公房管理 282

第三节 住房制度改革 282

第五章 环境保护 283

第一节 污染源及主要污染物质 283

第二节 环境污染治理 283

第六章 基建队伍和基建工程 284

十一 商业志 285

第一章 机构沿革 285

第一节 商业行政管理机构 285

第二节 商业局下设机构 286

第二章 私营商业及其改造 292

第一节 建国前冀县商业概况 292

第二节 资本主义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93

第三节 建国后个体商业的发展与管理 294

第三章 国营商业 295

第一节 国营商业的发展历程 295

第二节 国营商业企业管理 301

第四章 对外经济贸易 305

第一节 发展历程 305

第二节 出口商品 305

第三节 经营方式 307

十二 供销志 309

第一章 冀县供销合作事业的发展历程 309

第二章 机构设置和网点分布 314

第一节 供销社行政管理机构及企业分布 314

第二节 民主管理机构 318

第三章 生产和生活资料供应 319

第一节 生产资料供应 319

第二节 生活资料供应 321

第四章 农副土特产品和废旧物资收购 322

第一节 农副土特产品收购 322

第二节 废旧物资收购 324

第五章 棉花经营 324

第一节 收购 324

第二节 加工 328

第三节 销售 328

第六章 饮食服务 修理 328

第一节 饮食业 328

第二节 服务业 329

第三节 修理业 330

第七章 支持农村发展多种经营 330

第八章 企业管理 332

第一节 劳动人事管理 332

第二节 财务管理 333

第三节 经营责任制 333

十三 粮油管理志 336

第一章 粮油购销 336

第一节 统购及合同定购 336

第二节 统销 337

第三节 油脂油料收购 341

第四节 粮油议购议销 342

第二章 储运 342

第一节 粮油储存和粮仓建设 342

第二节 粮食的安全保管 343

第三节 粮油调运 343

第三章 粮油加工 344

第四章 机构沿革 345

第一节 行政管理机构 345

第二节 粮站 粮库 345

十四 经济综合管理志 346

第一章 工商管理 346

第一节 机构沿革 346

第二节 市场管理 347

第三节 工商企业管理 347

第四节 经济合同管理 347

第五节 商标管理 348

第二章 物价管理 348

第一节 机构沿革 349

第二节 价格管理的演变 349

第三节 价格调整 353

第三章 审计管理 355

第四章 劳动管理 356

第一节 机构沿革 356

第二节 劳动就业 357

第三节 劳动保险与安全生产 359

第四节 退休退职 359

第五章 物资管理 359

第一节 机构沿革 359

第二节 统配物资经营 360

第三节 议购议销 361

第四节 物资调剂交流 361

第六章 经济协作 363

第一节 经济技术协作机构 363

第二节 经济协作的发展 363

第三节 协作生产项目 364

第四节 重点协作企业 364

附 在经济技术协作中为冀县做过贡献的外地(部分)人员名单 367

十五 财政志 369

第一章 财政体制 369

第一节 清末民国时期 369

第二节 建国后 369

第二章 财政收支 370

第一节 收入 370

第二节 支出 376

第三节 预算外收支 386

第三章 企业财务管理 388

第一节 资金管理 388

第二节 利润分配 389

第三节 利改税 389

第四节 清产核资 390

第四章 公债和国库券 391

第一节 公债 391

第二节 国库券 392

第五章 农业资金管理 392

第一节 支农资金 392

第二节 农业事业费 393

第六章 乡(镇)财政 394

第一节 乡(镇)财政建设 394

第二节 收支范围 395

第三节 财务管理 395

第七章 机构沿革 395

第一节 设置演变 395

第二节 财政所 396

十六 税务志 397

第一章 税制 税种 税率 397

第一节 税制 397

第二节 税种 398

第三节 税率 401

第二章 税收减免 402

第一节 农业税的减免 402

第二节 工商各税的减免 402

第三章 稽征管理 403

第四章 机构沿革 404

十七 金融志 410

第一章 金融机构 410

第一节 民间金融机构 410

第二节 社会主义金融体系 410

第二章 货币 412

第三章 信贷 414

第一节 农业信贷 414

第二节 工商信贷 415

第四章 农村信用合作社 418

第五章 现金管理 418

第六章 储蓄 431

第七章 基本建设投资与管理 435

第八章 保险 435

一 政党志 440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 440

第一节 创建与发展 440

第二节 中共冀县委员会 444

第三节 基层组织和党员概况 453

第四节 历次代表大会 456

第五节 建国以来重大工作决策纪略 458

第六节 统一战线 467

第七节 纪律检查 469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 475

第一节 组织沿革 475

第二节 主要活动 476

第三节 县党部历任负责人 478

二 政协群团志 480

第一章 人民政协 480

第一节 历届委员会会议 480

第二节 政协工作机构 483

第三节 政协历届领导人 484

第二章 群众团体 485

第一节 工人组织 485

第二节 青少年组织 490

第三节 妇女组织 495

第四节 农民组织 500

第五节 科学技术协会 502

三 政权志 504

第一章 人民代表大会 504

第一节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504

第二节 历届人民代表大会 506

第三节 常务委员会 512

第四节 代表 515

第五节 代表联组 516

附 议事会参事会参议会 516

第二章 政府 518

第一节 冀县历代行政机构设置沿革 518

附 日伪冀县政府设置沿革 526

第二节 建国以来政务要事简录 534

第三节 人事管理 538

第四节 外事侨务 541

四 政法志 544

第一章 治安 544

第一节 政治案件侦查 546

第二节 刑事案件侦查 548

第三节 预审工作 548

第四节 治安管理 549

第五节 基层治保组织 550

第六节 看守所 550

第七节 人民武装警察 550

附 冀县主要反动会道门情况 551

第二章 检察 554

第一节 刑事检察 555

第二节 经济检察 555

第三节 法纪检察 556

第四节 监所检察 控告申诉工作 556

第五节 举报中心 556

第三章 审判 557

第一节 刑事审判 559

第二节 民事审判 561

第三节 经济审判 563

第四节 行政审判 563

第五节 告诉,申诉和处理冤假错案 564

第四章 司法行政 564

第一节 公证 564

第二节 律师 564

第三节 人民调解 565

第四节 法制宣传 565

五 民政志 566

第一章 优待抚恤 567

第一节 国家抚恤与补助 567

第二节 群众优待 570

第三节 拥军优属 571

第四节 孤老烈属 复员军我赡养 571

第五节 扶贫扶优 572

第六节 褒扬工作 572

第二章 救灾 救济 573

第一节 受灾救济 573

第二节 困难救济 575

第三章 复员退伍军人安置 576

第一节 一般复员退伍军人安置 576

第二节 军队离退休干部安置 576

第三节 开发使用退伍军人两用人才 577

第四章 社会福利 577

第一节 孤寡老人供养 577

第二节 残疾人安置 578

第三节 殡葬管理 578

第四节 收容遣送 579

第五章 婚姻登记 579

第六章 地名管理 580

六 军事志 581

第一章 军事机构 582

第一节 旧政权军事机构 582

附 游杂军在冀县的活动 585

第二节 人民武装管理机构 586

第二章 兵制 589

第一节 兵制沿革 589

第二节 民兵 589

第三章 兵事和战斗记略 590

第一节 历代兵事记略 590

第二节 抗日战争期间战斗事例 592

第三节 兵祸 594

一 教育志 598

第一章 历代教育综述 598

第二章 学前教育 599

第一节 县立幼儿园 599

第二节 农村民办幼儿班(园) 600

第三节 管理 600

第三章 普通教育 600

第一节 小学教育 600

第二节 中学教育 604

附 河北省立第十四中学专记 607

第四章 专业教育 609

第一节 师范教育 609

附 河北省立第六师范学校专记 610

第二节 职业教育 611

第五章 业余教育 611

第一节 农民业余学校 611

第二节 职工业余学校 613

第三节 电大 函授及自学 613

第六章 教学研究 614

第一节 教研活动 614

第二节 招考制度 615

第七章 教育行政管理 615

第一节 经费 615

第二节 教育行政机构 616

第八章 教师队伍 618

第一节 发展 618

第二节 管理 620

第三节 待遇 621

第九章 勤工俭学 621

二 科技志 628

第一章 科技科普 628

第一节 科技机构 628

第二节 科技队伍 630

第三节 科技成果 630

附 主要成果简介 631

第四节 科技农业 632

第二章 新能源 637

第三章 标准计量 638

第一节 度量衡制度 638

第二节 标准计量管理 638

第四章 防震工作 640

第一节 机构设置 640

第二节 群测群防 640

三 文艺志 645

第一章 文化事业机构 645

第一节文化馆(站)俱乐部 645

第二节 电影发行和放影单位 645

第三节 群众文化团体 646

第四节 剧团 宣传队曲艺队 646

附文艺演出场所 647

第五节 新华书店 647

第六节 档案馆 648

第二章 文学艺术 649

第一节 文学创作 649

第二节 音乐 舞蹈 650

第三节 戏剧 曲艺 651

第四节 美术摄影 书法 652

第五节 民间文学 652

第六节 民间艺术 653

第三章 文物胜迹 653

第一节 古墓群 653

附 张耳祠 654

第二节 古墓碑 655

附 紫薇夕照 655

第三节 其他胜迹 655

第四节 文物馆馆藏文物 656

第四章 新闻 657

第一节 广播 657

第二节 电视 658

第三节 通讯报道 658

第四节 报刊 659

四 卫生志 661

第一章 医疗 661

第一节 医疗机构与设备 661

第二节 医疗队伍 663

第三节 培训进修 663

第四节 医疗制度 663

第二章 医药 664

第三章 防疫 665

第一节 传染病防治 665

第二节 卫生 监测和管理 665

第四章 妇幼保健 666

第一节 县妇幼保健站 666

第二节 幼病防治 667

第五章 爱国卫生 667

五 体育志 673

第一章 体育机构及设施 673

第二章 学校体育 673

第三章 职工体育 674

第四章 农村体育 675

第五章 传统武术 676

第一节 三皇炮捶之乡—北漳淮乡赵家庄 677

第二节 冀县武术表演大会 678

一 人口志 682

第一章 历代人口变动情况 682

附 山西洪洞大槐树移民源考 684

第二章 建国以后人口发展状况 684

第一节 人口变动 684

第二节 人口构成 687

第三节 人口分布 691

第三章 民族 692

第四章 华侨及归侨 693

附 旅蒙归国华侨郭恒秋专记 693

冀县侨联委员常乃荣专记 694

第五章 计划生育 696

第一节 节制生育 696

第二节 计划生育管理 697

第三节 管理机构 698

二 姓氏志 700

第一章 姓氏录 700

第二章 姓氏源流考 700

第三章 著姓望族 701

三 方言志 703

第一章 冀县方言综述 703

第一节 方言概说 703

第二节 音标符号 704

第二章 语音分析 705

第一节 声母 705

第二节 韵母 706

第三节 儿化 706

第四节 单字调 709

第五节 连读变调 709

第三章 冀县话与普通话语音比较 710

第一节 声母的比较 710

第二节 韵母的比较 712

第三节 普通话中的[z]声母字的方普读音比较 713

第四节 声调的比较 713

附 单字特殊读音举例一般词语特殊读音举例 714

地名特殊读音举例数量词读音 715

第四章 特殊词语示例 716

第五章 语法特点 725

第一节 音变造词 725

第二节 虚词“”与“滥” 726

第三节 可能补语 727

第四节 最高程度补语表示法 728

第六章 语法例句 728

四 宗教信仰志 731

第一章 佛教 731

第二章 道教 732

第三章 坛庙 733

第四章 天主教 733

附 冀县宗教信仰活动的一种表现方式醮会与庙会 734

五 风俗志 737

第一章 古冀州风俗 737

第一节 古冀州风俗习尚 737

第二节清末民初社会风尚 738

第二章 岁时习俗 738

第一节 传统节日 738

第二节 新节日 740

第三章 生活习俗 740

第一节 衣著 740

第二节 饮食 741

第三节 居住 741

第四节 交通 741

第四章 礼仪习俗 741

第一节 婚嫁 741

第二节 丧葬 742

第五章 陋俗与禁忌 742

第一节 陋俗 742

第二节 禁忌 743

第六章 美德良风 743

第一节 传统美德良风 743

第二节 新风尚 744

六 人民生活志 747

第一章 农民生活 747

第二章 职工生活 750

一、人物列传 754

附 王任重撰李力传略 765

二、人物表 773

1历代冀县籍名人事迹表略 773

2历代冀县籍进士名录 779

附 建国前冀县籍出国留学生名单 781

三、烈士英名录 782

四、冀县荣获全国、省劳动模范先进生产者人名表 803

一、总理视察冀县 806

二、历代修志记略 810

三、冀州古诗词选抄 812

四、冀州典实 823

五、碑记选录 825

六、社会恶性事故记略 826

编后记 829

志余 832

图表索引 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