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心灵的深处(卷首诗) 1
我与中国心理学史研究(代前言) 3
第一编 应用心理 4
第一章 中国古代教育心理思想的基本理论问题 4
一、生知说与学知说 4
二、内求说与外铄说 10
三、气禀论与性习论 15
第二章 中国古代的人才心理思想 21
一、关于人才的心理分类 21
二、关于人才的鉴识心理 26
三、关于人才的任用心理 30
四、关于成才的心理要素 32
第三章 中国古代的犯罪心理思想 35
一、犯罪原因论 35
二、审判心理论 39
三、预防改造论 42
第四章 中国古代的军事心理思想 47
一、将领的心理品质 47
二、治军的心理问题 49
三、战术的心理因素 51
第五章 中国古代的医学心理思想 54
一、论心理生理 54
二、论心理病因 56
三、论心理诊断 58
四、论心理治疗 59
五、论心理卫生 61
第六章 中国古代的管理心理思想 63
一、中国古代管理心理思想的产生与发展历程 63
二、中国古代管理心理思想的主要特征 71
三、中国古代管理心理思想的内容与体系 82
四、探究中国古代管理智慧的科学方法 101
第七章 中国古代关于梦的学说 104
一、关于梦的本质 104
二、关于梦的分类 110
三、关于梦的原因 116
四、关于梦的功能 123
第八章 中国近代的教育心理思想 127
一、基本理论问题 127
二、学科心理思想 130
三、教学心理思想 133
四、德育心理思想 136
第二编 人物学派 141
第九章 二程心理思想研究 141
一、二程论“心” 141
二、二程论“性” 144
三、二程论“知” 146
四、二程论“情” 149
五、二程论“学” 152
第十章 朱熹心理思想简论 156
一、朱熹论“心” 156
二、朱熹论“性” 158
三、朱熹论“知” 161
四、朱熹论“情”与“欲” 164
五、朱熹论“意”与“志” 166
六、朱熹论“才” 168
第十一章 陆九渊心理思想述要 172
一、陆九渊的心理观 172
二、陆九渊的学习说 176
三、陆九渊的修养论 183
第十二章 王廷相心理思想初探 189
一、论形与神——“神必籍形气而有” 189
二、论心与物——“动者,缘外而起者也” 192
三、论人性——“凡人之性成于习” 194
四、论知——“知者,不过思与见闻之会” 197
五、论情欲——“喜怒哀乐各中其节” 200
第十三章 陈确心理思想蠡测 203
一、陈确的人性论 203
二、陈确的情欲观 206
三、陈确的学习说 209
第十四章 王夫之心理思想试析 211
一、王夫之论“心” 211
二、王夫之论“性” 214
三、王夫之论“知”与“能” 217
四、王夫之论“情”与“欲” 220
五、王夫之论“意”与“志” 225
六、王夫之论“学” 229
第十五章 颜元心理思想略论 232
一、颜元的心理观 232
二、颜元的性情论 235
三、颜元的学习说 239
第十六章 玄学家心理思想管窥 245
一、无知守真,则邪心不生 245
二、知足为乐,民各据性分 247
三、上之化下,犹风之靡草 250
四、刑教一体,礼乐平人心 252
第三编 评论综述 257
第十七章 中国古代学者论志意本质 257
一、关于“志” 257
二、关于“意” 262
三、关于志意关系 266
第十八章 中国人的社会政治心理分析 271
一、人们心目中的“政治”形象 271
二、关于政治牢骚 273
三、关于政治谣言 275
四、“厌学心态”透视 278
第十九章 论中国人的“帕里斯情结” 281
一、前言 281
二、帕里斯情结的表征 282
三、帕里斯情结的原因分析 287
四、帕里斯情结的二重性在中国人社会心理结构中的地位 290
五、结论 295
六、关于本文的讨论与答辩 295
第二十章 中国古代学者对于大脑研究的贡献 319
第二十一章 中国社会改革的心理探索 319
一、社会改革与社会心理的关系 319
二、改革的心理准备 321
三、改革的心理障碍 325
四、促进改革的心理学对策 329
第二十二章 中国心理学史研究最初十年的进展与反思 333
一、最初十年中国心理学史研究的进展 333
二、最初十年中国心理学史研究的理论问题 337
三、最初十年中国心理学史研究的反思 340
参考文献 343
主题索引 346
第一版跋 351
第二版代后记:没有终点的心灵远航 353
第三版后记 355
第四版后记 356
出版后记 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