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1
第一章 早期新诗“诗体演变”与诗性探寻 10
第一节 被打开的双轴:从《尝试集》到《女神》 12
第二节 诗性:以《蕙的风》论争为中心 23
第二章 新诗的标出性 34
第一节 “丑的字句”讨论与新诗语言的宽窄幅迭变 34
第二节 从标出性看新诗的走向 43
第三节 诗歌刺点:意义在文本断裂处产生 56
第三章 新诗“内容—形式”之歧解 71
第一节 核心语及其展开 72
第二节 40年代新诗的“内容—形式”之争 85
第三节 《被围者》的形式结构分析 97
第四章 阐释之“度”与新诗的阅读困惑:以刘西渭、卞之琳等的讨论为例 103
第一节 由“诗歌符号学”引起的批评 103
第二节 “诠释与过度诠释”之辩 105
第三节 “圆宝盒”的衍义:刘西渭与卞之琳的一段阐释公案 108
第四节 《圆宝盒》的诗歌符号学解读 113
第五章 新诗“晦涩诗学” 116
第一节 不在之在与断裂的弥合:从“不通”说起 116
第二节 元语言冲突与晦涩诗学 128
结语:形式演化使新诗达到的新境界 140
主要参考资料 147
后记 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