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重新探究马克思与蒲鲁东的复杂关系 1
一、批判对象思想原貌的直接呈现 3
二、马克思与蒲鲁东的关系演变之谜 15
三、研究现状概观与文献学问题疏证 44
四、本书的意旨、思路与结构 64
第一章 政治经济学的哲学方法探究 69
一、“一次革命的想法” 70
二、概括在“在行动中的形而上学”中的方法 78
三、“系列”方法的深层剖析与批判(上) 88
四、“系列”方法的深层剖析与批判(下) 98
五、批判所萌发的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科学方法 105
六、对上述两种哲学方法的总体评述 115
第二章 破解所有权的“斯芬克斯之谜”(上) 123
一、所有权的概念及其理论概观 124
二、先占与劳动不能作为所有权的有效基础 132
三、破解所有权之谜与第三种社会形式 140
四、“批判的蒲鲁东”的论证结构及内容 147
五、对“批判的蒲鲁东”所作的批判 154
六、共产主义与私有财产的积极扬弃 161
第三章 破解所有权的“斯芬克斯之谜”(下) 170
一、探究自在所有权的哲学方法 171
二、自在所有权理论的具体内容 175
三、自在所有权理论的初步批判 183
四、所有权的现实与超现实剖析 195
五、两种所有权理论的整体评述 206
第四章 价值理论上的分野与差异 212
一、古典政治经济学中的价值理论 213
二、价值的二重性与矛盾性所在 218
三、构成价值或综合价值的实质 226
四、价值比例规律的应用及批判 243
五、如何理解二者此时的价值理论 254
第五章 关于分工和机器的不同理解 264
一、分工:经济进化与智能发展的第一个阶段 265
二、作为分工的反题或反公式的机器 276
三、分工的实质及其表征的历史过程 286
四、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机器或工厂的原貌 294
五、从分工和机器中复归人的个性及自由 306
第六章 竞争与垄断之间的内在联系 313
一、竞争:经济进化的系列中的一个“有趣”阶段 313
二、作为竞争自我否定的产物的垄断 324
三、竞争的实质及其在资产阶级社会中的表现 335
四、资本主义垄断的现实表现及其同竞争的关系 344
五、处于“现代社会制度联结关系”中的经济范畴 350
第七章 如何审视社会革命及共产主义 354
一、工人运动对于救治贫困问题的无效性 356
二、经济矛盾的体系中的共产主义乌托邦 363
三、劳动互助与第三种社会形式的实现 375
四、评判工人运动及社会革命的正确标准 381
五、共产主义的实质、作用和实现途径 391
六、两种社会主义学说的进一步审读 399
综论 重述《哲学的贫困》的思想史价值及现实意义 406
一、《哲学的贫困》中被忽视的重要思想内容 407
二、《哲学的贫困》在马克思思想进程中的地位 418
三、文本所呈现的马克思和同时代思想家之间的分野 429
四、当代实践格局和理论视野中的《哲学的贫困》 446
参考文献 455
附录 467
索引 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