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徐威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506730286
  • 页数:253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主要从微生物学概论,免疫学基础和微生物在药学中的应用三部分,系统,科学地讲解了本学科的知识。

绪论 1

本章要求 1

第一节 微生物与微生物学 1

一、微生物的概念和特点 1

二、微生物的分类 2

三、微生物在自然界的作用 4

四、微生物学 5

第二节 微生物学和免疫学发展简史 6

一、微生物学的经验时期 6

二、微生物的发现 6

三、微生物学的奠基 7

四、病毒的发现 7

五、免疫学的兴起 7

六、化学疗剂的发明和抗生素的发现 8

七、现代微生物学与现代免疫学发展时期 8

八、微生物学的发展趋向 9

小结 10

复习思考题 10

第一篇 微生物学概论 13

第一章 细菌 13

本章要求 13

第一节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13

一、细菌的大小和形态 13

二、细菌的结构 14

第二节 细菌形态的检查法 23

一、不染色体标本检查法 24

二、染色标本检查法 24

第三节 细菌的营养与繁殖 25

一、细菌的化学组成 25

二、细菌的营养物质 26

三、细菌的营养类型 27

四、营养物质的吸收 28

五、细菌的生长繁殖 30

六、细菌的人工培养 33

第四节 细菌的新陈代谢 37

一、细菌的酶 37

二、细菌的呼吸 38

三、细菌的代谢过程 39

四、细菌的代谢产物 40

第五节 细菌的致病性 43

一、毒力 43

二、侵入机体的菌量 45

三、细菌侵入的部位 45

四、细菌感染的类型 45

第六节 常见病源性细菌 46

小结 48

复习思考题 48

第二章 放线菌 50

本章要求 50

第一节 放线菌的生物学特性 51

一、链霉菌属的形态构造 51

二、链霉菌的培养特征与菌落特征 53

第二节 放线菌的代表属及其应用 53

一、产生抗生素的放线菌属 53

二、致病性放线菌及防治原则 54

小结 55

复习思考题 55

第三章 真菌 56

本章要求 56

第一节 真菌的概念及其分类 56

第二节 真菌的生物学特性 57

一、真菌的形态结构 57

二、真菌的培养特性与菌落特征 59

三、真菌的繁殖方式 59

第三节 几类常见的真菌 62

一、酵母菌属 62

二、毛霉属 63

三、根霉属 63

四、曲霉属 64

五、青霉菌属 65

第四节 真菌与人类疾病 65

一、浅部真菌病 65

二、深部真菌病 66

小结 66

复习思考题 67

第四章 病毒 68

本章要求 68

第一节 病毒的形态、结构和分类 69

一、病毒的大小和形态 69

二、病毒的结构与化学组成 69

三、病毒的分类 72

第二节 病毒的增殖 72

一、吸附与穿入 73

二、脱壳 73

三、生物合成 73

四、装配与释放 74

第三节 病毒的人工培养 74

一、细胞培养 75

二、鸡胚培养 76

三、动物接种 76

第四节 干扰现象和干扰素 76

一、病毒的干扰现象 76

二、干扰素 77

第五节 病毒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 78

一、物理因素对病毒的作用 78

二、化学因素对病毒的作用 78

第六节 病毒与宿主的相互作用 78

一、病毒的感染方式与体内传播方式 78

二、病毒的致病机制 79

三、机体的抗病毒免疫 80

四、病毒感染的类型 81

第七节 噬菌体 82

一、噬菌体的生物学性状 82

二、噬菌体与宿主菌的关系 83

三、噬菌体的分离与测定 85

四、噬菌体的应用 85

第八节 常见的致病性病毒 86

一、流行性感冒病毒 86

二、脊髓灰质炎病毒 88

三、肝炎病毒 89

四、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95

五、朊粒 98

六、其他致病性病毒 98

小结 99

复习思考题 100

第五章 微生物的分布和消毒与灭菌 101

本章要求 101

第一节 微生物的分布 101

一、土壤中的微生物 101

二、水中的微生物 102

三、空气中的微生物 102

四、极端环境中的微生物 103

五、正常人体中的微生物分布 103

第二节 消毒与灭菌 104

一、物理消毒灭菌法 104

二、化学消毒灭菌法 107

小结 112

复习思考题 112

第六章 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113

本章要求 113

第一节 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113

一、微生物遗传物质的存在形式 114

二、遗传的功能单位——基因 115

第二节 基因突变 116

一、突变的基本概念 116

二、突变的基本特征 116

三、突变的分子机制 117

第三节 突变株的类型和实际应用 121

一、突变株的类型和应用 121

二、Ames试验 123

三、诱变育种 123

第四节 原核微生物的基因重组 124

一、接合 124

二、转化 126

三、转导 128

第五节 基因工程 129

一、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 129

二、基因工程的应用 133

小结 135

复习思考题 136

第二篇 免疫学基础 139

第七章 抗原 139

本章要求 139

第一节 抗原的概念 139

第二节 构成抗原的条件 139

一、异物性 139

二、具有一定结构的大分子胶体物质 140

三、特异性 141

第三节 抗原的分类和医学上常见抗原 141

一、抗原的分类 141

二、医学上重要的抗原 142

第四节 免疫佐剂 144

小结 145

复习思考题 145

第八章 抗体 146

本章要求 146

第一节 免疫球蛋白的分子结构 147

一、Ig基本结构 147

二、免疫球蛋白的功能区 147

三、免疫球蛋白的水解片段 148

四、Ig的生物学活性 148

第二节 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 150

一、IgG 150

二、IgA 150

三、IgM 150

四、IgD 151

五、IgE 151

第三节 人工制备的抗体类型 152

小结 153

复习思考题 154

第九章 非特异性免疫反应 155

本章要求 155

第一节 正常生理屏障 155

一、皮肤和黏膜屏障 155

二、血脑屏障 156

三、胎盘屏障 156

第二节 吞噬细胞及其吞噬作用 156

一、吞噬细胞的种类 156

二、吞噬、杀菌过程 157

三、吞噬作用的结果 158

第三节 正常体液因素 158

一、补体系统 158

二、溶菌酶 162

三、干扰素 162

四、C-反应蛋白 162

小结 162

复习思考题 162

第十章 特异性免疫 164

本章要求 164

第一节 免疫系统、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164

一、免疫器官 164

二、免疫细胞 166

第二节 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形成过程 170

一、抗原提呈及识别阶段 170

二、反应阶段 171

三、效应阶段 171

第三节 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171

一、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171

二、体液免疫应答的一般规律 173

三、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的生物学效应 174

第四节 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 175

一、Tc/CTL介导的细胞毒作用 175

二、TDTH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效应 175

三、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的生物学效应 176

第五节 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关系 176

小结 177

复习思考题 177

第十一章 超敏反应 178

本章要求 178

第一节 Ⅰ型超敏反应 178

一、Ⅰ型超敏反应的变应原 178

二、Ⅰ型超敏反应发生机制 179

三、Ⅰ型超敏反应的临床实例 180

四、超敏反应的防治原则 180

第二节 Ⅱ型超敏反应 181

一、Ⅱ型超敏反应的变应原 181

二、Ⅱ型超敏反应发生机理 181

三、Ⅱ型超敏反应的临床实例 182

第三节 Ⅲ型超敏反应 183

一、Ⅲ型超敏反应的变应原 183

二、Ⅲ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 183

三、Ⅲ型超敏反应的临床实例 183

第四节 Ⅳ型超敏反应 185

一、Ⅳ型超敏反应发生机制 185

二、Ⅳ型超敏反应的临床实例 186

小结 187

复习思考题 187

第十二章 免疫学应用 189

第一节 免疫学防治 189

一、免疫学预防 189

二、抑制免疫功能的措施 192

第二节 免疫学诊断 192

一、检测抗原和抗体的体外试验 193

二、细胞免疫体外测定法 197

三、检测体液和细胞免疫功能的体内测定法 197

小结 198

复习思考题 198

第三篇 微生物在药学中的应用 203

第十三章 抗生素 203

本章要求 203

第一节 抗生素的概念和分类 203

一、抗生素的定义 203

二、抗生素的来源 204

三、抗生素的分类 204

四、医用抗生素应具备的条件 205

五、抗生素剂量表示法 206

第二节 抗生素产生菌的分离与筛选 207

一、土壤微生物的分离 207

二、抗生素产生菌的筛选 209

第三节 抗生素的制备 210

一、抗生素的生产 210

二、苄青霉素的生产 211

第四节 抗生素的效价、单位及效价测定方法 214

一、抗生素效价微生物测定法 214

二、管碟法测定的原理及效价计算方法 215

三、管碟法实验操作时应注意的事项 216

第五节 抗药性 217

一、抗药性的基本慨念 217

二、产生抗药性的机制 218

小结 219

复习思考题 220

第十四章 微生物在其他药物制剂生产中的应用 221

本章要求 221

第一节 维生素 221

一、β-胡萝卜素 222

二、维生素B1、B2、B12 222

三、维生素C 224

第二节 氨基酸 225

一、微生物生产氨基酸简介 225

二、谷氨酸 226

三、赖氨酸 226

第三节 酶及酶抑制剂 227

一、微生物合成的酶药物 227

二、微生物产生的酶抑制剂类药物 228

第四节 甾体化合物的微生物转化 230

一、微生物对甾体药物结构的修饰位点和转化类型 231

二、天然甾体药物之来源 232

三、微生物转化在甾体激素类药物生产上的优势 232

第五节 核酸类药物、微生物多糖等 232

一、核酸类药物 233

二、微生物多糖 233

小结 234

复习思考题 235

第十五章 微生物与药物变质 236

本章要求 236

第一节 药物中微生物的来源 236

一、来自空气中的微生物 236

二、来自水中的微生物 237

三、其它来源 237

第二节 微生物引起的药物变质 238

一、药物变质的判断 238

二、药物变质的结果 238

三、影响药物变质的因素 239

第三节 防止微生物污染药物的措施 239

小结 240

复习思考题 240

第十六章 药物制剂的微生物学检验 241

本章要求 241

第一节 常用的药物体外抗菌试验 241

一、连续稀释法 241

二、琼脂扩散法 242

三、影响药物体外抗菌试验的因素 243

第二节 无菌制剂的无菌检查 244

一、无菌检查的基本原则 244

二、无菌检查的基本方法 244

第三节 口服药及外用药物的微生物学检查 246

一、口服药及外用药微生物检查的一般原则和判断标准 246

二、细菌总数的测定 246

三、霉菌和酵母菌总数的测定 247

四、控制菌的检验 247

五、活螨的检验 250

小结 250

复习思考题 250

参考文献 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