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创新——新世纪中小学管理的使命 1
一、新世纪的憧憬 1
二、知识经济的本质 2
三、学校教育所面临的挑战 4
(一)学校教育的功能正在受到挑战 5
(二)受到终身教育思想的挑战 6
(三)受到市场经济及加入世贸组织的挑战 7
(四)受到知识转型的挑战 8
四、教育创新:新世纪中国教育的战略选择 9
(一)教育创新是知识经济的必然要求 9
(二)教育创新是新世纪中国教育的必然选择 9
五、教育创新的体系 10
六、创新是新世纪中小学管理的历史使命 11
(一)摒弃应试教育的办学模式,义无反顾地实施素质教育 11
(二)构建一个以学校为中心的关系和谐的内外环境 13
(三)把学校办成富有创新氛围的学生乐学、教师乐教的乐园 14
第一章 学校管理创新的体系 16
一、学校管理创新的涵义 16
(一)管理创新的涵义 16
(二)学校管理创新的涵义 18
(三)学校管理创新的特点 19
二、中小学管理创新的意义 23
(一)管理创新是中小学管理艺术的灵魂和本质要求 23
(二)中小学管理创新是适应知识经济对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必然要求 23
(三)中小学管理创新是实现学校管理现代化的重要保证 25
(四)中小学管理创新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不竭动力 25
三、学校管理创新体系的构建 26
(一)目标与任务 27
(二)观念与理论 29
(三)教师与管理者 30
(四)组织与制度 31
(五)物质与技术 33
四、学校管理创新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36
(一)严格与宽松的关系 36
(二)纪律与自由的关系 36
(三)刚性与弹性的关系 37
(四)统一性与多样性的关系 38
(五)理性与非理性的关系 38
(六)确定性与模糊性的关系 39
(七)协调与竞争的关系 40
第二章 管理观念的转变 42
一、学校管理观念创新的涵义 42
(一)教育观念与学校管理观念 42
(二)学校管理观念的创新 43
二、学校管理观念创新的意义 46
(一)是知识经济时代对学校教育的必然要求 46
(二)有利于学校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46
(三)为学校管理的变革提供了指导思想 47
三、学校管理观念创新的体系 48
(一)创新价值观 49
(二)学校管理理念与共同价值观 51
(三)观念创新的体系 53
四、实施学校管理观念创新的策略 58
(一)提高管理者自身的素质 58
(二)学会科学的思维方法 59
(三)提高全员创新素质——从重学历到重学力 61
(四)创新成果评价标准的多元化 62
第三章 学校管理组织的重构 63
一、体制、机制及其作用 63
(一)体制和机制 63
(二)体制和机制的关系 64
(三)体制的作用 64
二、中外学校管理体制的现状比较 67
(一)英国等主要西方国家中小学内部管理体制的概况 67
(二)我国与英国中小学内部管理体制的比较 71
(三)思考与建议 73
三、新时期中小学管理体制与机制的创新研究与实践 77
(一)中小学管理体制与机制的创新目标 77
(二)中小学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的理论研究 81
(三)中小学管理机制改革创新的理论研究 85
(四)案例:北京十一学校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的探索 90
四、中小学学习型组织的构建的探索 92
(一)学习型组织的定义、理念及其理论意义 92
(二)中小学管理中存在的学习障碍 96
(三)中小学学习型组织的构建 98
(四)中小学学习型组织构建的探索 99
第四章 学校管理的模式 103
一、中小学管理模式的基本问题 103
(一)学校管理模式与学校教育模式 103
(二)构成中小学管理模式的要素 106
(三)中小学管理模式的特点 108
(四)中小学管理模式的分类 109
二、当代西方及我国香港的学校管理模式 114
(一)中外管理属性与管理模式的比较 114
(二)当代西方学校管理模式 115
(三)中国香港的校本管理模式 119
三、学校管理模式的选择 123
(一)“构建形成”的学校管理模式的条件 123
(二)“自发形成”的学校管理模式的条件 125
(三)选择学校管理模式的策略 127
四、学校管理模式创新的理论探索与实践 130
(一)学校管理模式创新的理论探索 130
(二)学校管理模式创新的实践探索 132
第五章 对学校管理过程的再认识 142
一、学校管理过程的理论 142
(一)管理过程及其特点 142
(二)关于学校管理过程的理论 144
二、学校管理的周期性、阶段性与规律性 146
(一)学校管理过程的“周期性”应根据什么来划分 147
(二)在一个较大的管理周期内,学校管理是否有阶段性的变化?是否有质的飞跃 148
(三)学校管理的周期性发展规律对于我们的启示 151
三、关于学校发展的“第二曲线”理论研究 152
(一)问题的提出 152
(二)“第二曲线”理论 153
(三)“第二曲线”理论的启示 155
(四)学校发展的“第二曲线”分析 156
(五)成功学校经验的可借鉴性 163
四、新任校长成功实现学校发展的案例 166
第六章 教师管理与队伍建设方略 170
一、教师观及教师角色的转换 170
(一)校长的教师观 170
(二)中小学教师角色的转换 172
二、教师素质的提高及培养 174
(一)教师素质及其提高 174
(二)教师的创新素质及其培养 177
三、中小学教师管理的成就与问题 184
(一)教师管理问题的研究 184
(二)中小学教师管理的成就与问题 185
四、中小学教师管理的创新策略 186
(一)牢固确立教师的主体性地位 187
(二)注重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 188
(三)教师的岗级聘任与管理 190
(四)教师的“以人为本”管理 192
(五)教师的竞争与合作机制 193
(六)教师工作的评价 196
(七)扬长避短的教师队伍建设策略 198
第七章 教学管理与课程改革 202
一、教学管理的基本问题 202
(一)校长的教学管理观 202
(二)教学管理的问题与理念 205
(三)现代教学管理与传统教学管理的比较 208
二、构建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教学模式与教学管理模式 211
(一)教学模式 211
(二)教学管理模式 219
(三)江西省抚州一中“三位一体”的教学管理模式创新案例 222
三、教学常规管理的创新 223
(一)教学常规管理的主要内容 224
(二)教学常规管理中的问题 224
(三)教学常规管理的创新 225
四、课程改革与学校管理 226
(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及目标体系 227
(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创新 231
(三)课程改革与学校管理 233
五、新课程与课堂教学改革 241
(一)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242
(二)课堂教学创新的探索与趋势 242
(三)素质教育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标准问题 244
第八章 德育管理的改进 247
一、德育管理的基本问题 248
(一)德育与德育管理 248
(二)中小学德育管理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250
(三)校长的学生观 255
二、中西方德育管理的比较 258
(一)外国的德育管理 258
(二)我国新时期的德育管理 265
(三)借鉴与思考 269
三、德育管理模式的创新 273
(一)德育模式与德育管理模式 273
(二)德育模式 276
(三)新时期中小学德育管理模式 285
(四)成都市第十八中学德育管理模式创新的案例 289
第九章 校园文化的培育与创建 293
一、校园文化的基本问题 294
(一)校园文化 294
(二)校园文化模式 295
(三)校园文化与素质教育 299
(四)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301
二、中外校园文化理论的比较 302
(一)特征比较 302
(二)校园文化研究的理论比较 305
(三)研究方法比较 306
(四)结论 306
三、中小学校园文化创新的培育与创建 307
(一)营造适宜创新的环境 307
(二)树立创新意识 311
(三)树立创新精神 311
四、案例 314
(一)江苏省常州国际学校培育校园创新文化的案例 314
(二)湖南省长沙市一中校园环境建设与管理案例 315
第十章 校长及其自我修炼 322
一、学校管理呼唤校长工作创新 322
(一)进行学校管理创新,是由校长的角色所决定的 322
(二)进行学校管理创新,是校长工作的职能所决定的 324
(三)进行学校管理创新,是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对中小学校长提出的要求 325
二、新世纪呼唤创新型校长 326
(一)创新型校长的素质结构 326
(二)新世纪中小学创新型校长的修炼 330
(三)创新型校长的培养 335
三、校长创新的障碍 341
(一)主观障碍 341
(二)客观障碍 345
四、校长创新的策略 348
(一)统一理念策略 348
(二)协调人际关系、营造良好环境策略 349
(三)目标导向与目标激励策略 350
(四)机制创新策略 351
(五)正合奇胜的策略 352
(六)科研兴校策略 355
五、校长办学成功的案例 356
(一)创新、进取是学校活力和希望之所在 356
(二)教育也是教师成就自我的事业 357
(三)让每一个孩子都拥有自信的人生 357
(四)课堂教学的根本任务是为学生学会做人和终身教育打好基础 357
(五)教育科研是现代教育发展的驱动力 358
(六)家长参与学校的教育活动是现代教育的标志 358
附录 360
一、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海拉尔第十中学《中学生素质发展综合评定手册》 360
二、多萝茜·洛·诺尔特的诗——孩子们从生活中学习 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