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成功范例&赵魁元 1
序章 复杂的赵树理文学 1
第一部分 整体研究 17
第一章 赵树理文学的叙事模式分析总论 19
第一节 被压缩的外来者 20
第二节 东方乡村伦理下的“说讲”文学 24
第三节 底层解放观:“进化”时间退隐与乡村空间显现 30
第二章 文学史中的赵树理 36
第一节 认知和接受:赵树理作品评价的变迁 36
第二节 表层之下:赵树理的乡村立场 42
第三章 赵树理的乡村观:“现代”的限度 47
第一节 “反改造”:从精神改造到“物质改造” 47
第二节 放缓“进化”:生存伦理与现代的限度 52
第二部分 叙事模式的文本分析 57
第四章 叙述行为与文学性:形式分析与文学性的发现 59
第一节 形式分析与发现文学性的可能 60
第二节 叙述行为的重要性:形式与内容的结合点分析 67
第三节 无法言说的关键:隐含作者的文学才能 70
第五章 重返古典:赵树理文学的东方叙事特色分析 78
第一节 散点透视:农民视点的“领路人” 79
第二节 可说性文学:语言的民间化与现代整体意识 89
第三节 叙事时间的线性化:古典故事语法的现代剪裁 102
第四节 超越古典:行动主体的“进化”与融入集体 110
第六章 隐含作者、预期受众与深层结构 117
第一节 隐含作者和预期受众:农民定位的情节建构和故事语法 119
第二节 主题与虚构:革命叙事的修辞效果 124
第三部分 叙事动因分析:革新、超越与传承 135
第七章 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中的赵树理与现代“元话语” 137
第一节 “元话语”与“主体性” 138
第二节 不断革命“元话语” 143
第三节 赵树理叙事与国家意识形态 147
第四节 “污染”与反对“元话语” 150
第八章 鲁迅与赵树理的“国民性”对比——由几个“娜拉走后怎样”的故事入手 160
第一节 鲁迅影响下的百年母题: “国民性”问题 161
第二节 赵树理文学中“国民性”问题的新思考 178
第九章 世纪母题与诺贝尔文学奖的叙事契约:被扭曲的东方叙事 200
第一节 隐性叙述人:客观与真实 201
第二节 贫穷和愚昧:世纪母题的产生 206
第三节 叙事契约:西方与东方的共同他者 210
第十章 赵树理之后的宏大莫言:苦难与生机并举的乡村 217
第一节 解读莫言《透明的红萝卜》之谜 218
第二节 莫言:超越人类中心之后的东方化文学 231
尾声 乡村关怀和乡土文学的出路 245
后记 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