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干新枝篇 3
论儒家的政治哲学及其正义论 3
孔孟的公私观与公共事务伦理 33
孔孟儒学的人格境界论 57
先秦儒家生态伦理思想探讨 69
论儒家仁爱价值及其推爱方式的普遍性 89
孟子性善论所含道德理性与道德情感问题 109
荀子的学术贡献与历史地位 121
《陈白沙研究论文集》序 130
王船山论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纪念船山先生逝世320周年 133
儒家文明的教养的意义 146
中国人的信仰与儒家在中国的作用 159
儒家修身成德之教与当代公民社会的公德建设 173
核心价值观要有中国元素与现实性——兼论纳入“仁爱”与“诚信”范畴之必要 179
现代学苑篇 189
近现代儒学的命运:从离异到回归,经批判洗礼而重建 189
重建维系人心的信仰系统 200
萧萐父先生与近现代蜀学 206
综论现当代新儒学思潮、人物及其问题意识与学术贡献——兼谈我的开放的儒学观 227
论钱穆的儒学思想 281
牟宗三的形上学体系及其意义 306
徐复观论礼乐 336
胡秋原论中国知识分子 348
我国当代哲学史上的一桩公案——1957年北京大学“中国哲学史座谈会”上的贺麟、陈修斋先生 365
薪火相传篇 383
中国哲学史方法论问题 383
萧萐父先生的精神遗产——兼论萧先生启蒙论说的双重含义 410
潜光含章 刚毅坚卓——读杨祖陶先生新著《回眸——从西南联大走来的六十年》 432
唐明邦先生自选集《天人之学》序 441
四书学的过去与未来——序新版《四书章句集注》 448
我开的两类“四书”课程——作为通识教育与作为专业训练的国学经典课 459
和学生一起“会读”《礼记》 469
试谈“国学”学科的设置 473
从娃娃抓起,培养国学的读书种子——在武汉大学国学院揭牌仪式上的讲话 479
根源性的重建与儒学研究的多面相、多维度——在北京大学儒学研究院成立大会上的致辞 483
努力培养人才,促进国学进课堂、进社区、进企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的首届全国高校国学院院长论坛上的讲话 487
中小学《国学读本》前言 492
守先待后 创造转化——郭齐勇教授学术访谈录 495
后记 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