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分 改革大潮(从1979年到2008年) 410
第一章 冬季吹来春天的风 410
冻土地带 410
500万贷款带来的震惊 414
改革初期的新班子 416
摸着石头过河 419
第二章 沉重的起飞 422
解放思想和解放生产力并重 422
两把交椅的互换 425
三年三大步 428
第三章 山外青山楼外楼 430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430
80年代的汾酒扩建工程 433
以大局为重 437
第四章 转型期间的双轨制 440
国企必须担道义 440
中国顶级白酒价格的第一道分水岭 444
竹叶青商标之争 448
通天的官司 452
第五章 汾酒厂的资本营运 456
上市之路 456
全国白酒业的第一家上市公司 459
南辕与北辙 462
每个功臣都要面临的时刻 465
第六章 永远的汾酒流水的主官 468
从大同到汾阳 468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471
功夫不负苦心人 473
第七章 汾酒的六月飞雪 476
“1·26”毒酒事件 476
比窦娥还冤 479
名酒的悲哀与无奈 481
关于“危机攻关” 483
人间自有公道在 486
第八章 汾酒博物馆的诞生 488
才子的酒后建言 488
执着的寻找 490
劫后余生的镇馆之宝 494
关山月的《清明诗意图》 496
吴冠中的《不问牧童也好寻》 499
范曾与《李白把酒图》 502
博物馆的现状 506
第九章 汾酒走进新的世纪 508
艰难的跨越 508
国藏汾酒 512
杏花村汾酒文化节 514
第五部分 王者归来(从2009年至今) 518
第一章 新掌门人 518
汾酒运程的又一个节点 518
艰难时刻 520
不要动别人的奶酪 524
将艰难化作财富 527
第二章 党政齐心其利断金 530
到位而不越位 530
行动大于口号 533
两个月业绩8个多亿 537
第三章 事关重大的品牌战役 540
收缩战线的战役 540
品牌强身 543
品牌提升 546
第四章 自己才是自己的上帝 548
“百亿汾酒”的大震荡 548
不信老天不降雨 551
“8·20”风波 555
终于摆脱慢进的怪圈引力 558
第五章 会当击水三千里 560
什么是核心竞争力 560
新中国前30年的汾酒文化 563
让汾酒文化散发它应有的光芒 566
愤怒的山西人 570
第六章 还原真相的纪念活动 574
在庄严的地点还原庄严的真相 574
从以史为证到以史代言 578
刘景源揭秘真相 582
“炮轰门”与“金奖门” 590
第七章 共和国第一国宴用酒62周年纪念盛会 596
真相里有着荣誉与尊严 596
谁是真正的共和国第一国宴用酒 602
彭蓝郁诉说第一国宴用酒 605
开国领袖与汾酒的秘闻 607
权延赤以书代言 610
我所经历的第一国宴用酒 612
专家与领导的诤诤直言 614
第八章 竹叶青战役 618
竹叶青怎么啦 618
失衡的收获 620
大手术 623
破釜沉舟后的初步变化 625
兴建中的保健酒王国 628
第九章 公益慈善行动 630
别居一格的发布会 630
汾酒公益慈善拍卖活动 632
诞生与行动 634
汾酒是汾河滋生出的琼浆佳酿 637
以兴为本·以诚为先 638
创新致胜·守旧必衰 640
第十章 千年杏花岁岁开 642
重大的出访活动 642
《杏花村诗书画文选》出版发行 645
薪火相传·历久弥新 648
好酒凭借力·如有神来笔 650
特意谈一谈嘉士伯 652
生命史里甩不掉的记忆 654
魏新激情纵论古今 657
第十一章 是坐井观天还是坐天观井 660
追赶·超越·领先 660
市场为王 662
杏花村酒业集中发展区 665
第十二章 全球华人华裔文言文大赛 670
我们从哪里来·将到哪里去 670
文言文大赛概述 673
把根留住 675
我们不能割裂历史 678
第十三章 汾酒为什么能基业长青 682
谁是天下最古老的品牌 682
谁是新中国白酒业的长子 685
一封信为啥能引起震动 687
制度大于总经理 690
汾酒人的鱼水情怀 692
关于“王者归来” 696
数字启示录 701
第十四章 汾酒文化的第三大战役 704
向遥远的始点致敬 704
纪念不能忘却的发现 706
“杏花文化”概念 708
中华原始酒文化的诞生之地 710
第十五章 吕梁啊吕梁 714
吕梁为我们奉献了什么 714
祖宗的汾酒,我们的汾酒 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