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病理学 1
第一篇 基础知识 1
第一章 细胞、组织的损伤和适应 1
第二章 损伤的修复 5
第三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9
第四章 免疫病理 22
第五章 炎症 29
第六章 肿瘤病理诊断基础 37
第二篇 相关专业知识 60
第一章 组织学与胚胎学 60
第二章 解剖学 80
第三篇 专业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 97
第一章 软组织 97
第二章 淋巴结和结外淋巴组织、脾、骨髓 105
第三章 皮肤 113
第四章 口腔黏膜、涎腺 121
第五章 牙齿、颌骨 124
第六章 食管 126
第七章 胃 128
第八章 小肠、阑尾、大肠、肛管和肛门 134
第九章 肝、胆囊和肝外胆管 141
第十章 胰腺 148
第十一章 腹膜、肠系膜和腹后壁 151
第十二章 肺、胸膜、纵隔和胸腺 153
第十三章 心和血管 161
第十四章 肾、肾孟、输尿管、膀胱和尿道 167
第十五章 睾丸和附睾 172
第十六章 前列腺和精囊 174
第十七章 阴茎 176
第十八章 女性外阴、阴道 177
第十九章 子宫 180
第二十章 输卵管、卵巢、胎盘 186
第二十一章 乳腺 191
第二十二章 甲状腺、甲状旁腺 197
第二十三章 肾上腺、垂体、弥散性神经内分泌细胞肿瘤 202
第二十四章 中枢神经系统 204
第二十五章 周围神经系统 208
第二十六章眼、耳 210
第二十七章 鼻和鼻窦、咽、喉 212
第二十八章 骨、软骨、关节和滑膜 215
第二十九章 传染病 218
第三十章 寄生虫病 229
第三十一章 手术中快速(冷冻切片)病理诊断 231
第三十二章 病理标本检查 232
第三十三章 细胞学诊断 234
第三十四章 尸体解剖检查 237
第三十五章 病理科工作规范 240
第二部分 病理学技术 245
第一篇 基础知识 245
第一章 人体解剖学 245
第二章 组织学 255
第三章 病理学 264
第二篇 相关专业知识 296
第四章 病原生物学 296
第五章 分子生物学 304
第六章 生物化学 317
第七章 免疫学 334
第三篇 专业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 344
第八章 病理解剖技术 344
第九章 固定方法 346
第十章 染色的原理、生物染料和常规HE染色方法 348
第十一章 显微镜及摄影技术 350
第十二章 酶组织细胞化学技术 353
第十三章 原位核酸分子杂交技术 355
第十四章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 357
第十五章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病理学中的应用 360
第十六章 计算机图像分析方法及应用 361
第十七章 病理档案信息资料管理 362
第十八章 细胞凋亡检测技术 364
第十九章 病理实验室基本设施和防护 365
第二十章 病理大体标本制作技术 366
第二十一章 组织的取材、固定方法和组织切片技术 368
第二十二章 常用的特殊染色技术 378
第二十三章 免疫细胞化学技术 396
第二十四章 动物实验技术 407
第二十五章 电子显微镜技术及超薄切片 411
第二十六章 细胞培养技术 413
第二十七章 肾活检标本制作技术 413
第二十八章 诊断细胞学技术 415
第二十九章 常用溶液配制方法 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