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份 妈祖研究 1
第一章 台湾妈祖研究新思维 1
第一节 中国宗教的组织特性 2
第二节 妈祖信仰内的亲属逻辑 6
第三节 海内外妈祖信仰 10
第四节 基本文化分类概念 12
第五节 族群接触与宗教变迁 15
第六节 妈祖信仰与现代社会 15
第七节 移民与社区研究的反省 17
第八节 仪式的力量 20
第九节 小结 23
第二章 神圣空间的创造一进香仪式的空间观 25
第一节 大甲进香的物理时间和空间 26
第二节 神圣空间的进入与离开 33
第三节 被分割的仪式空间 38
第四节 阶层化的进香团体 41
第五节 阶层化的空间 51
第三章 神圣时间的识别一进香仪式的时间观 57
第一节 不同类别的时间 58
第二节 妈祖庙的制度时间 60
第三节 「事件时间」vs.「钟表时间」 66
第四节 妈祖系谱权威的建构 69
第五节 进香旅程内的静止时间 81
第六节 神圣时间—一个「无分别」的时间 85
第七节 小结 89
第四章 大甲妈祖辖区的变迁与转型—湄州进香的震撼 93
第一节 镇澜宫信徒范围及其演变 95
第二节 庙方行政组织之转型与辖区的演变 103
第三节 移民团体带来的仪式改变与外地资源 107
第四节 以仪式重新界定其信徒范围 110
第五节 小结 116
第五章 来自原乡的保佑—移民对大甲的社区观 123
第一节 「社区研究」是甚么? 124
第二节 大甲「社区」的意义 130
第三节 基隆移民对大甲的社区观 135
第四节 台北移民对大甲的社区观 140
第五节 进香研究给社区研究的启示 145
第六节 结论 149
第六章 香火传承—进香仪式的核心价值 151
第一节 香的作用 154
第二节 香的使用与历史 155
第三节 香铺与合香的制作 159
第四节 香火、香灰与香炉的崇拜与文化意涵 165
第五节 香火与灵力的关系 176
第六节 结论 181
第七章 民主与环保—台湾妈祖文化新趋势 185
第一节 热衷于前往湄洲谒祖进香 186
第二节 热衷于竞争系谱上排行的大小 187
第三节 热衷于建立妈祖庙之间的网络 189
第四节 与现代传播媒体合作 190
第五节 社区运动的象征领袖 192
第六节 进而挑战到政府的政策 195
第七节 小结 195
第二部分 民间信仰研究 197
第八章 台湾民间信仰研究的人类学回顾 197
第一节 1985-1945:日据之前及日据时期 199
第二节 1945-1965:古代中国宗教研究 201
第三节 1965-1983:祖先崇拜研究与祭祀圈理论 209
第四节 1983-1993:进香与妈祖研究 219
第五节 1993-1995:仪式研究 231
第六节 小结 235
第九章 打破圈圈—「祭祀圈」研究的反省 239
第一节 采用Skinner理论的作法 242
第二节 采用Freedman的宗族模型 244
第三节 祭祀圈研究的反省(一) 245
第四节 祭祀圈研究的反省(二) 249
第五节 祭祀圈研究的反省(三) 252
第六节 视民间宗教为文化象征 258
第七节 仪式是一种以政治为目的的文化手段 260
第八节 小结 264
第九节 后记 267
第十章 杀猪公祭祀—信仰与动物权的迷思 269
第一节 杀猪祭祖与生态平衡 270
第二节 杀猪以保存传统信仰达到族群认同 273
第三节 新埔义民庙神猪大赛 276
第四节 林口竹林山观音寺杀猪公 279
第五节 动物权与动物法 281
第六节 小结 283
总参考书目汇整 287
张珣著作目录 334
索引 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