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基 础篇 1
绪论 1
第一章 经络总论 5
第一节 经络系统的组成 5
一、十二经脉 5
二、奇经八脉 8
三、十五络脉 9
四、十二经别 9
五、十二经筋 10
六、十二皮部 10
七、经络的标本、根结、气街、四海 11
第二节 经络的作用和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 11
一、经络的作用 11
二、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 12
第二章 腧穴总论 14
第一节 腧穴的分类 14
第二节 腧穴的主治特点、规律与特定穴 15
一、主治特点 15
二、主治规律 15
三、特定穴 17
第三节 腧穴定位法 22
一、骨度分寸定位法 22
二、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 23
三、手指同身寸定位法 24
四、简便取穴法 24
第三章 经络腧穴各论 25
第一节 十二经脉 25
一、手太阴肺经 25
二、手阳明大肠经 27
三、足阳明胃经 31
四、足太阴脾经 38
五、手少阴心经 42
六、手太阳小肠经 43
七、足太阳膀胱经 46
八、足少阴肾经 57
九、手厥阴心包经 61
十、手少阳三焦经 63
十一、足少阳胆经 67
十二、足厥阴肝经 74
第二节 奇经八脉 76
一、督脉 76
二、任脉 81
三、冲脉 85
四、带脉 85
五、阴维脉 85
六、阳维脉 86
七、阴跷脉 86
八、阳跷脉 86
第三节 十五络脉 86
第四节 十二经筋 88
一、足太阳经筋 89
二、足少阳经筋 89
三、足阳明经筋 89
四、足太阴经筋 90
五、足少阴经筋 90
六、足厥阴经筋 90
七、手太阳经筋 90
八、手少阳经筋 91
九、手阳明经筋 91
十、手太阴经筋 91
十一、手厥阴经筋 91
十二、手少阴经筋 91
第五节 常用奇穴 92
一、头颈部穴 92
二、胸腹部穴 94
三、背部穴 94
四、上肢部穴 96
五、下肢部穴 97
第六节 小儿推拿特定穴 99
中篇 技 能篇 117
第四章 刺灸法总论 117
第一节 刺灸法的概念 117
第二节 刺灸法的起源与发展 117
一、针刺的起源与发展 117
二、灸法的起源与发展 120
第五章 刺灸法各论 121
第一节 毫针刺法 121
一、毫针的构造、规格、检查和保养 121
二、针刺的练习 122
三、针具的选择 122
四、选择体位 123
五、消毒 124
六、进针方法 124
七、针刺的角度、方向、深度 125
八、行针手法 126
九、得气、候气、催气和守气 127
十、针刺补泻 128
十一、留针与出针 130
十二、针刺异常情况的处理与预防 130
十三、针刺注意事项 133
第二节 灸法 134
一、灸法的作用 134
二、灸用材料 135
三、灸法的分类 135
四、灸法的操作方法 135
五、灸法注意事项 139
第三节 拔罐法 140
一、罐的种类 140
二、拔罐方法 140
三、拔罐法的应用 141
四、拔罐的作用和适用范围 142
五、起罐方法和注意事项 142
第四节 锋钩针、皮肤针、三棱针、芒针、火针、针刀 142
一、锋钩针 142
二、皮肤针 143
三、三棱针 144
四、芒针 145
五、火针 146
六、针刀 147
第五节 电针 149
第六节 穴位注射与埋线法 151
一、穴位注射 151
二、穴位埋线 152
第七节 头针 154
第八节 耳针 156
第六章 推拿手法 168
第一节 推拿手法总论 168
第二节 推拿手法各论 169
一、?法 169
二、一指禅推法 170
三、推法 170
四、拿法 171
五、按法 172
六、摩法 173
七、揉法 173
八、抹法 175
九、擦法 175
十、搓法 176
十一、点法 177
十二、拨法 177
十三、扫散法 178
十四、捏法 178
十五、捻法 178
十六、拍法 179
十七、击法 179
十八、抖法 181
十九、振法 181
二十、摇法 182
二十一、扳法 185
二十二、拔伸法 190
第七章 推拿功法 194
第一节 推拿功法总论 194
一、功法与推拿功法 194
二、推拿与导引 194
三、推拿功法的作用 195
四、推拿功法习练事项 196
第二节 推拿功法各论 196
一、易筋经 196
二、少林内功 209
下篇 治 疗篇 213
第八章 针灸治疗总论 213
第一节 针灸治疗作用和治疗原则 213
一、治疗作用 213
二、针灸治疗原则 214
第二节 针灸临床诊治特点 215
一、辨证与辨经结合 215
二、辨证与辨病结合 216
三、调神与调气并重 216
第三节 针灸处方 216
一、选穴原则 216
二、配穴方法 217
三、刺灸方法选择 218
四、治疗时间 219
第九章 针灸治疗各论 220
第一节 内科病证 220
中风 220
眩晕 226
头痛 231
面瘫 236
面痛 239
痹证 242
腰痛 246
痿证 250
哮喘 254
呃逆 257
呕吐 261
功能性便秘 264
泄泻 268
不寐 274
癃闭 277
胸痹 280
震颤麻痹 283
第二节 妇儿科病证 288
月经不调 288
痛经 291
闭经 294
绝经前后诸证 298
小儿遗尿 300
小儿痿证 303
第三节 皮外骨伤科病证 307
蛇丹 307
漏肩风 310
落枕 313
扭伤 316
第四节 五官科病证 319
上胞下垂 319
近视 323
针眼 326
青盲 330
耳鸣耳聋 334
鼻渊 338
鼻鼽 341
第十章 推拿治疗总论 346
第一节 推拿治疗作用和治疗原则 346
一、推拿治疗作用 346
二、推拿治疗原则 348
第二节 推拿临床诊治特点 354
一、指导理论的多元化 354
二、手法治疗与功法训练 358
三、宽泛的适应证与严格的禁忌证 358
第三节 推拿意外的处理 359
一、软组织损伤 359
二、椎体压缩性骨折 360
三、神经系统损伤 360
四、肩关节脱位 361
五、肋骨骨折 361
六、晕厥 362
七、脑血管意外 362
第十一章 推拿治疗各论 363
第一节 落枕 363
第二节 颈椎病 366
第三节 胸椎后关节紊乱症 372
第四节 急性腰扭伤 376
第五节 慢性腰肌劳损 381
第六节 腰椎间盘突出症 385
第七节 腰椎骨性关节炎 389
第八节 强直性脊柱炎 393
第九节 骶髂关节紊乱症 397
第十节 肩关节周围炎 400
第十一节 肱骨外上髁炎 404
第十二节 膝骨性关节炎 407
第十三节 踝关节扭伤 410
第十四节 失眠 413
第十五节 中风后遗症 416
第十六节 痛经 422
第十七节 婴幼儿腹泻 425
第十八节 小儿肌性斜颈 429
主要参考书目 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