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理论研究与对策 3
紫云英研究进展&林新坚,吴一群,邱孝煊等 3
福建省紫云英种植利用模式研究&何春梅,王飞,钟少杰等 11
根瘤菌菌剂的研究与开发现状&管凤贞,邱宏端,陈济琛等 17
紫云英分子育种的研究进展&陈坚,林新坚 24
福建省绿肥作物发展历史、现状与对策&林新坚,何春梅,王飞等 30
第二篇 种质创新与品种选育 45
紫云英新品种(系)比较试验&张辉,袁廷茂,杨秉业等 45
不同紫云英品种物候期及主要经济性状研究&张辉,曹卫东,吴一群等 51
不同紫云英品种的生育特性及种子扩繁技术&兰忠明,余明志,张伟光等 56
建阳市紫云英品种(系)比较试验&兰忠明,张辉,周仕全等 59
闽侯县紫云英品种(系)比较研究&张辉,吴一群,兰忠明等 64
长汀县紫云英品种(系)比较试验&林新坚,兰忠明,张辉等 68
紫云英新品种(系)在闽侯地区适应性研究&吴一群,张辉,兰忠明等 72
紫云英磷素养分高效利用品种筛选&兰忠明,钟少杰,何春梅等 77
菜用紫云英品种筛选及高效施肥模式探索&何春梅,兰忠明,林新坚等 84
不同紫云英种质种子形态与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林新坚,王飞,何春梅等 90
紫云英ISSR引物的筛选及PCR反应体系的优化&孙清信,陈坚,张辉等 97
基于ISSR-PCR开发紫云英SSR引物与种质资源鉴定&孙清信,张慧,祁建民等 108
利用ISSR分析紫云英品种遗传多样性&张慧,陈济琛,林新坚 119
紫云英SSR分子标记的开发及在品种鉴别中的应用&陈坚,张辉,朱炳耀等 125
第三篇 高效栽培技术 135
长汀县紫云英高产栽培与培肥利用技术示范研究&兰忠明,杨秉业,张辉等 135
氮磷钾配施对紫云英鲜草产量、养分含量的影响&兰忠明,张辉,周仕全等 139
不同施肥处理与接种根瘤菌对黄泥田紫云英产量及养分吸收累积的影响&王飞,林诚,林新坚等 146
两种方法比较紫云英根瘤菌匹配性能差异初探&钟少杰,何春梅,陈济琛等 152
紫云英与黑麦草混播生物学效应初步研究&张辉,吴一群,兰忠明等 158
不同土壤田间含水量对紫云英生长及生理代谢的影响&吴一群,张辉,林新坚等 161
缺磷对紫云英根系分泌物产生及难溶性磷活化的影响&兰忠明,林新坚,张伟光等 169
第四篇 生态高值利用 185
翻压紫云英绿肥下氮钾肥运筹方式对单季稻生长的影响&王飞,林诚,李清华等 185
相同紫云英翻压量化肥减量条件下水稻合理施肥方法研究&李昱,何春梅,刘志华等 191
紫云英还田下水稻适宜施肥量研究&何春梅,李昱,李清华等 197
菜用紫云英“闽紫7号”嫩茎叶营养成分分析研究&兰忠明,林新坚,张伟光等 201
菜用紫云英品种嫩梢产量与营养卫生质量分析&邱孝煊,张伟光,张辉等 205
紫云英草粉替代部分全价配合饲料对猪生产性能、胴体和肉品品质的影响&邱孝煊,张伟光,张辉等 212
第五篇 生理与生态过程 219
不同紫云英基因型根系分泌物中有机酸成分分析&林新坚,兰忠明,张辉等 219
不同紫云英基因型对难溶性磷吸收利用的影响&兰忠明,张辉,吴一群等 226
氮磷钾肥对紫云英产量、养分累积及种植后土壤养分的影响&李昱,何春梅,杨仁仙等 237
紫云英一次播种多年还田对中稻产质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李昱,何春梅,李清华等 242
连续翻压紫云英对福建单季稻产量与化肥氮素吸收、分配及残留的影响&王飞,林诚,林新坚等 247
亚热带单季稻区紫云英不同翻压量下有机碳和养分释放特征&王飞,林诚,李清华等 256
紫云英根瘤菌的分离与鉴定&管凤贞,钟少杰,邱宏端等 263
华葵中慢生根瘤菌培养基优化及高密度培养&陈济琛,林戎斌,陈龙军等 275
不同紫云英品种与根瘤菌匹配对结瘤固氮的影响&钟少杰,陈济琛,林戎斌等 285
不同紫云英翻压量对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的影响&林诚,王飞,林新坚等 292
连年翻压紫云英对稻田土壤养分和微生物学特性的影响&颜志雷,方宇,陈济琛等 299
不同施肥制度对土壤氨氧化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方宇,陈济琛,颜志雷等 310
不同施肥制度对土壤氨氧化微生物丰度的影响&方宇,颜志雷,陈济琛等 321
附录 328
附录1 福建省地方标准——紫云英绿肥种植及利用技术规范 328
附录2 福建省主要紫云英品种(图版) 333
附录3 福建省紫云英栽培利用模式(图版) 335
附录4 福建省紫云英栽培技术(图版) 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