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历史演进与基本问题 1
一、现代国际法的形成 2
二、国际社会 7
三、中国与国际法 9
四、国际法的性质和特征 11
(一)国际法的性质 11
(二)国际法的特征 12
(三)国际法究竟是不是法律? 13
五、国际法效力的基础 14
六、国际法的功能 17
七、国际法学界的理论派别 19
第二章 国际法的渊源 23
一、渊源概述 24
二、条约 26
(一)造法性条约 27
(二)造法性条约与其他条约的对比 27
(三)建立国际组织的条约 29
(四)作为实质渊源的条约集 30
三、习惯(法) 31
(一)国家实践 31
(二)法律确信 32
1.含义 32
2.法律确信的证明 33
(三)地方或区域性习惯法 36
(四)持续反对者 36
(五)条约和习惯的关系 38
四、普遍法律原则和强行法 39
(一)国际法基本原则和“文明国家”普遍承认的法律原则 39
(二)规则和原则 40
(三)如何确定和适用普遍性法律原则 40
(四)衡平法(Equity) 42
(五)普遍法律原则的特殊性质 45
(六)强行法与本节的相关性 45
五、司法判例 47
(一)当今实践 47
(二)司法判例对习惯法发展的影响 47
(三)近些年的发展 48
六、公法学家的著作 48
七、联合国大会和安理会决议以及类似文件 50
(一)联合国大会和安理会决议在《联合国宪章》下的地位 50
(二)联合国大会决议可以作为国际法规则的证据 51
(三)“软法” 52
(四)安理会的造法行为 52
八、“公允及善良” 53
第三章 条约法 55
一、概说:条约的定义和种类 55
(一)法律渊源 55
(二)条约在当代社会中的广泛应用和重要性 56
(三)条约法体系的原则 57
(四)习惯法的作用 57
(五)条约的定义 57
(六)《公约》的适用范围 60
(七)《公约》并未穷尽条约法 61
二、条约的缔结 62
(一)全权证书 62
(二)条约的议定 62
(三)条约的认证 63
(四)签署的效力 63
三、批准、接受、核准和加入 63
(一)表示同意接受条约约束的签字 64
(二)同意接受条约约束的方式 64
四、保留 66
(一)含义 66
(二)基本规则 67
(三)对保留的接受 67
(四)保留的法律效力 68
(五)保留的撤回 70
(六)保留与人权条约 70
五、条约的生效 72
(一)含义 72
(二)临时适用 73
(三)保存 73
(四)登记 74
六、条约的解释 75
(一)主要规则 75
(二)补充解释 76
(三)多种语言版本的条约 76
(四)实践 76
1.“领土争端”案 76
2.“塔地奇”案 77
七、条约的适用 78
(一)一般规则 78
(二)新旧条约同时适用的问题 78
(三)第三国 79
八、条约的修订 81
九、无效条约 82
(一)一般规则 82
(二)条约无效的理由 82
1.国内法 82
2.约文错误 82
3.欺诈 83
4.对官员的贿赂 84
5.对官员的胁迫 84
6.武力强迫或武力威胁 84
7.国际强行法 84
(三)程序 85
(四)条约无效的后果 85
十、终止与暂停执行条约 86
(一)终止和暂停执行的限制条件 86
(二)终止和暂停施行的基本规则(1):相关条约自身的规定 86
(三)终止和暂停执行的基本规则(2) :《公约》所反映的习惯法 87
1.规则一 87
2.规则二 87
3.规则三 88
4.规则四 89
5.规则五 91
6.规则六 92
(四)争端解决 92
(五)《公约》第五编某些条款的习惯法地位 93
(六)条约终止、暂停执行和缔约国退出条约的后果 93
第四章 国际法人格与承认 94
一、国际法上的人格 95
(一)含义 95
(二)国际人格的标准 95
(三)国家 100
1.国家的标准 100
2.对外交往能力 101
3.领土和人口标准:特殊国家 104
4.承认的问题 105
(四)国际组织 106
1.“赔偿”案 106
2.欧盟 108
3.其他国际组织 109
二、国际法上的承认行为 111
(一)承认行为的性质 111
(二)承认对象的分类 112
(三)承认效果的分类 114
(四)有关承认效果的两种学说 115
(五)不承认、默示承认、过早承认、不再承认 116
(六)集体承认 118
(七)承认的现实意义 119
第五章 国际法上的继承问题 120
一、继承的发生 121
(一)国家延续与国家继承 121
(二)有关继承的国际法规则的现状 122
二、国家继承的基本概念 123
三、条约的继承 124
(一)涉及边界和领土的条约 124
(二)与新独立国家相关的条约 125
1.多边条约 125
2.双边条约 126
3.新独立国家的实践给《公约》造成的问题 126
(三)涉及领土合并、割让和分离的条约 127
1.合并 127
2.割让 127
3.分离 128
(四)国际人权条约 129
四、国家财产和档案的继承 129
五、国家债务的继承 131
六、其他事项的继承 133
(一)国际组织成员资格的继承 133
(二)国籍的继承 134
第六章 政府间国际组织 136
一、政府间国际组织的产生与发展 137
二、特定功能性: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基本特质 140
三、权力来源、种类及限制 141
四、豁免待遇 150
五、国际责任 152
六、继承问题 154
七、国际组织与会员国之间的争端解决 155
第七章 国际法上的个人与人权法 157
一、个人与国际法主体资格 158
(一)个人 158
(二)公司 160
二、人权法的发展历程 162
三、联合国的人权保护机制 163
(一)基本文件 163
(二)监督机构 164
四、地区性机制 167
(一)欧洲机制 167
(二)美洲机制 168
(三)非洲机制 169
五、国际实践中承认的人权 170
(一)第一至三代人权 171
(二)人民自决权 172
1.定义及法律地位 172
2.“人民”的含义 174
3.自决权的行使 177
(三)总结 181
六、国际法上的个人责任 182
(一)背景 182
(二)导致个人责任的罪名 182
(三)决定个人责任的法律机制 183
第八章 国内法和国际法的关系 184
一、学说 185
(一)一元论与二元论 185
(二)现代二元论 186
二、《联合国宪章》和其他渊源中所反映的基本原则 187
(一)《联合国宪章》 187
(二)其他渊源所反映的原则 187
三、国家实践 189
(一)导言 189
1.实践中的两种做法 189
2.国内法下的效力等级 190
3.个人 190
4.国际司法机构适用国内法 191
5.国内法院适用国际法 191
6.国际和国内判例法与既判力问题 192
(二)美国实践 193
1.条约 193
2.习惯法 197
3.美国最高法院对国际法的解释 198
(三)英国 198
1.条约 198
2.习惯法 199
(四)法国 199
1.条约 199
2.习惯法 200
(五)俄罗斯 201
(六)意大利和德国 202
(七)小结 203
四、中国实践 205
(一)我国法律体系下的相关程序:《宪法》、《缔结条约程序法》与《立法法》 205
(二)条约作为国内法所具有的效力 207
(三)条约成为我国法律的方式:转化与纳入 209
1.条约的整体转化 209
2.条约条款的转化 210
(四)条约的适用 210
1.中国政府建立条约执行机制 211
2.法院直接适用条约 211
(五)香港和澳门 212
(六)习惯法 212
(七)结论 213
第九章 管辖权和豁免权 215
一、管辖权制度 216
(一)基本概念和原则 216
1.管辖权的概念 216
2.基本原则 217
3.管辖权的种类 218
(二)民事和刑事管辖权 219
(三)行使管辖权的法律基础:五个原则 219
1.属地原则 220
2.属人原则 222
3.被动国籍原则 223
4.保护性原则 224
5.普遍管辖权 224
6.以上原则在实践中的局限性 226
(四)国际性管辖权 228
(五)域外管辖权 229
1.美国实践 229
2.行使域外刑事管辖权的后果 231
(六)引渡 232
二、国家豁免 233
(一)主权平等 233
(二)两种基本制度 234
(三)法律现状 236
1.商业行为 236
2.刑事案件 238
3.豁免权与判决执行问题 241
(四)两个相关概念 242
1.国家行为 243
2.不可审判 243
(五)豁免的放弃 243
三、外交豁免 244
(一)概述 244
(二)“不可侵犯”原则 245
(三)使馆馆舍 246
1.馆舍的不可侵犯 246
2.使馆的功能 246
(四)外交职员 247
1.使馆人员分类 247
2.使馆馆长 247
3.外交代表的派遣与招回 247
4.豁免权与特权 248
5.与特权相关的义务 248
(五)使馆财产 248
(六)豁免的放弃 249
(七)领事特权 249
(八)受国际保护人 251
第十章 领土的取得 253
一、领土主权 254
(一)相关概念 254
1.主权 254
2.两个相关概念 255
(二)主权的可分性 256
(三)领土的范围 257
(四)领土的组成部分 257
(五)不确定的主权 258
(六)剩余主权 259
(七)租借以及永久使用 260
(八)共管 261
(九)权源的概念 262
(十)相互竞争的权源 263
(十一)“没有则不能给付”原则 264
二、领土主权的取得、转移和确定 265
(一)时际法 265
(二)关键日期 267
(三)传统和现代的领土取得方式:不同的权源 268
1.传统方式 268
2.现代方式 269
(四)发现和象征性兼并 269
(五)占领 270
(六)时效 272
(七)有瑕疵权源的合法化:默许、承认和禁止反言 274
(八)历史性权利 276
(九)与领土处置有关的国际程序 278
(十)地图及其他类似证据 280
(十一)小结 281
第十一章 海洋法 282
一、海洋法的发展 283
二、领海基线 286
三、内水、海湾、港口、河口 289
(一)内水 289
(二)海湾 289
(三)港口 291
(四)河口 292
(五)中国内水中的航行规则 292
四、领海和毗连区 292
(一)领海法律地位 293
(二)无害通过权 293
(三)沿岸国权利和义务 296
(四)毗连区 297
五、海峡和群岛制度 298
(一)《海洋法公约》意义上的国际海峡 298
(二)群岛制度 299
(三)中国实践 301
六、专属经济区 301
(一)法律地位和范围 302
(二)沿岸国和其他国家的权利和义务 302
1.《海洋法公约》 302
2.捕鱼活动 302
3.人工设施 305
4.专属经济区的权利与义务 307
5.地理不利国 308
(三)专属经济区划界 309
1.有关划界的规则 309
2.中国实践 310
七、公海 311
(一)基本原则 311
(二)船舶的国籍和管辖问题 311
(三)船旗国管辖权的例外 312
八、大陆架 313
(一)定义和范围 313
(二)大陆架权利性质的问题 315
(三)有关大陆架的权利和义务 316
(四)大陆架划界 316
1.基本原则 316
2.习惯法规则的发展 317
九、深海海底 321
(一)1994年《协定》 321
(二)中国实践 323
(三)外大陆架的开采制度 323
(四)其他问题 325
十、海洋科学研究 326
(一)法律框架 326
(二)中国实践 327
十一、海洋污染和海洋环境 328
(一)法律制度 328
(二)中国实践 329
十二、争端解决 330
(一)一般义务 330
(二)强制程序 331
(三)强制程序的三种限制和三种例外 332
(四)国际海洋法法庭 334
第十二章 外层空间法 335
一、21世纪国际空间活动的新发展 336
二、中国航天与登月计划 338
三、《外空条约》 339
(一)制订过程 339
(二)《外空条约》基本原则 341
四、《月球协定》 344
(一)《月球协定》的谈判 344
(二)《月球协定》的意义 346
(三)月球军事化问题 347
(四)裁军问题 351
(五)告知与登记 352
(六)月球资源共有化问题 354
(七)月球自然资源的自由开发与成果分享 363
(八)禁止对空间活动与月球环境采取侵害行为 366
(九)用于探月及类似目的的空间物体所导致的责任问题 367
(十)航天器及宇航员的营救 370
(十一)争端解决 372
(十二)国际组织的权利与义务 373
第十三章 国家责任 376
一、国家责任法律的历史演进 377
二、国际不法行为的基本概念 378
三、国家责任的基本原则 379
四、归因于国家的行为 380
(一)国家机关 381
(二)行使政府权力的个人或实体 382
(三)由另一国支配的政府机关 382
(四)越权行为 382
(五)受到国家控制或指挥的行为 383
(六)政府不存在时的国家行为 385
(七)叛乱行为或其他行为 385
(八)国家事后承认并接受的行为 386
五、排除不法性的理由 386
(一)同意 387
(二)自卫 387
(三)对抗/反措施 388
(四)不可抗力与危难 389
(五)紧急情况 390
六、国家责任的提起 391
(一)第44条第一款 391
(二)第44条第二款 393
1.本规则内容 393
2.本规则性质 393
3.救济形式 394
4.如何判断该规则的要求是否得到满足? 395
5.该规则不适用的情况 396
6.人权案件 397
(三)集体诉讼的问题 397
七、国际不法行为的后果 398
八、外国人的待遇 401
九、外国财产的征用 402
十、国家责任与环境问题 405
第十四章 和平解决争端 408
一、普遍性义务 409
二、解决争端的外交方法 410
(一)谈判 410
(二)调查 412
(三)斡旋和调停 413
(四)调解(或和解) 414
三、仲裁 415
(一)历史演变 415
(二)常设仲裁院规则 416
(三)仲裁主题事项、适用法与裁决的执行 417
(四)仲裁与司法程序的区别 418
(五)《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附件7仲裁程序 419
四、司法解决方式:国际法院 422
(一)简要介绍 422
(二)法院的组成 423
(三)初始阶段:1)管辖权 423
(四)初始阶段:2)受理性 428
(五)案件实体阶段 430
(六)咨询程序 431
(七)修改判决 433
(八)临时措施 433
五、其他法庭或法院 434
第十五章 国际争端与诉诸战争权 436
一、诉诸战争权 437
二、针对诉诸战争的原则性规定 437
(一)1945年以来普遍接受的原则 437
(二)《联合国宪章》:第2条第三款与第四款 439
三、武装冲突的概念 440
(一)武装冲突 440
(二)武装冲突何时产生? 441
四、侵略与侵略行为 443
(一)侵略的概念 443
(二)1998年《罗马规约》 445
五、自卫权 446
(一)基本规则 446
(二)集体自卫 449
(三)预防性自卫 450
六、其他使用武力的情形 453
(一)报复 453
(二)人道主义干涉 453
(三)联合国安理会授权使用武力的情况 454
(四)反恐行动 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