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论 1
一、中国教育史学科的研究对象 1
二、学习、研究中国教育史的目的和意义 3
三、学习、研究中国教育史的方法 5
第二章 从原始自然形态的教育到古代学校的萌芽 8
一、原始自然形态的教育 8
二、古代学校的萌芽 12
第三章夏、商、西周官学制度的建立和“六艺”教育的形成 15
一、夏、商、西周历史年表 15
二、夏代学校的传说 16
三、商代学校——古代官学的雏形 17
四、西周官学制度的发展和“六艺”教育的形成 20
五、夏、商、西周教育的基本特点 32
第四章 春秋战国时期私人自由讲学的兴起和古代教育理论的奠基 33
一、私学产生的历史条件 33
二、私学的兴起在教育史上的意义和作用 38
第五章 孔子的教育思想 41
一、孔子的生平和教育活动 41
二、关于教育对象的思想 43
三、关于教育作用的思想 45
四、关于教育目的的思想 49
五、关于教育内容的思想 53
六、关于道德教育的思想 58
七、关于知识教育的思想 68
八、关于教师的思想 76
九、孔子在教育史上的贡献及影响 80
第六章 孟子、荀子的教育思想 83
一、孟子、荀子的生平和教育活动 83
二、论教育作用 84
三、论教育目的和教育内容 87
四、论道德教育 89
五、论教与学 93
第七章 《礼记》中的教育思想 97
一、《学记》中的教育思想 97
二、《大学》中的教育思想 111
三、《中庸》中的教育思想 115
四、《乐记》中的教育思想 119
第八章 墨子的教育思想 123
一、墨子的生平及其主要思想 123
二、关于教育作用的思想 124
三、关于教育目的和教育内容的思想 126
四、关于道德教育与修养的思想 127
五、关于教学方面的思想 130
第九章 儒墨道法各家教育思想之比较 134
一、儒墨道法各家简介 134
二、关于教育目的问题 139
三、关于教育内容及对待传统文化问题 141
四、关于人性论及教育作用问题 145
第十章 齐国的稷下学宫 151
一、稷下学宫创设的历史条件 151
二、稷下学宫的办学特色 153
三、稷下学宫的历史意义 156
第十一章 秦代的教育 159
一、整理和统一文字 160
二、普设官学——学室 161
三、设置博士官 161
四、“行同伦”,“设三老以掌教化” 163
五、“颁挟书令”,“禁私学以吏为师” 164
第十二章 汉代的文教政策 168
一、汉代文教政策形成的过程 168
二、汉武帝时期文教政策的确立 171
三、“独尊儒术”国策的历史必然性及对教育的影响 175
第十三章 汉代的教育制度与选士制度 180
一、汉代的官学制度 180
二、汉代的私学制度 185
三、汉代的选士制度 187
第十四章 董仲舒的教育思想 191
一、生平和哲学社会伦理思想 191
二、关于文教政策的思想 195
三、关于教育作用的思想 198
四、关于道德教育的思想 200
五、关于知识教育的思想 203
第十五章 王充的教育思想 206
一、生平和哲学思想 206
二、对迷信烦琐的经学教育的批判 209
三、关于教育作用及培养目标的思想 211
四、关于教学方面的思想 213
第十六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教育制度和选士制度 217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教育制度 217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选士制度 225
第十七章 嵇康和颜之推的教育思想 228
一、嵇康的教育思想 228
二、颜之推的教育思想 230
第十八章 隋唐的文教政策与教育制度 240
一、隋代的教育 240
二、唐代的文教政策 242
三、唐代的教育制度 245
第十九章 唐代的科举制度 255
一、唐代科举考试制度的发展 255
二、唐代科举考试的手续 257
三、唐代科举考试的科目和方法 258
四、唐代科举考生的生活及考试流弊 262
五、唐代科举考试制度的作用和影响 265
第二十章 韩愈的教育思想 269
一、生平和教育活动 269
二、关于教育目的与教育作用的思想 270
三、关于教师问题的见解 272
四、关于识别人才和培养人才的思想 275
五、关于道德修养 276
六、关于教与学的思想 278
第二十一章 柳宗元的教育思想 281
一、关于儒佛道三教调和的主张 282
二、关于教育目的和教育内容的主张 284
三、关于师友问题的见解 286
四、关于学习和修养的见解 288
第二十二章 宋代的文教政策、教育改革与教育制度、选士制度 292
一、宋代“重文崇儒”的文教政策 292
二、北宋的三次教育改革 294
三、宋代的教育制度 302
四、宋代的科举制度 306
第二十三章 宋代的书院与蒙学 315
一、书院制度的起源 315
二、北宋的著名书院 316
三、南宋书院的发展 317
四、书院的特色及影响 318
五、宋代蒙学的发展 321
第二十四章 朱熹的教育思想 326
一、理学的产生 326
二、朱熹的生平和教育活动 332
三、关于教育作用的思想 334
四、关于教育目的的主张 337
五、关于“小学”与“大学”教育任务的研究 338
六、关于道德修养的主张 341
七、关于教学的思想 344
第二十五章 陆九渊的教育思想 353
一、生平和教育活动 353
二、“明理”、“立心”、“做人”的教育目的论 354
三、“切己自反”的道德教育论 357
四、“道不外索”的教学论 359
五、陆九渊教育思想的主要特色 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