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医学机能学实验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1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医学机能学实验概述 2
第二节 医学机能学实验课的基本要求 3
第三节 实验结果的观察、记录与处理 3
第四节 实验报告书写要求 4
第五节 机能实验室规则 5
第二章 实验动物的基本知识 6
第一节 实验动物的分类 7
第二节 机能学实验常用实验动物 9
第三节 实验动物的选择 10
第四节 实验动物保护 12
第三章 常用的实验仪器及其使用方法 14
第一节 生物信号采集与处理 15
第二节 WebChart-400人体生理学实验系统 19
第三节 BI-2000医学图像分析系统 22
第四节 血气分析仪 24
第五节 分光光度计 26
第六节 动物呼吸机 27
第七节 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流系统 27
第八节 常用实验器材及手术器械 30
第四章 动物实验基本操作技术 36
第一节 实验动物的编号、捉拿与固定 37
第二节 实验动物的麻醉方法 39
第三节 实验动物的给药途径与方法 42
第四节 实验动物的常用取血方法 44
第五节 实验动物的处死方法 47
第六节 急性动物实验的常用手术操作技术 49
第七节 离体标本的制备方法 54
第八节 手术的打结方法 59
第二部分 医学机能学实验各论 62
第五章 神经和骨骼肌实验 62
实验1反射弧的观察 63
实验2不同刺激强度和频率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 66
实验3神经干动作电位、传导速度和不应期测定及药物的影响 68
实验4小鼠脊髓半横切与横切 70
实验5家兔去大脑僵直 71
实验6大脑皮质运动机能定位 72
实验7去小脑动物的观察 74
实验8神经干、骨骼肌肌膜动作电位及骨骼肌收缩的同步观察 74
第六章 血液系统实验 78
实验9 ABO血型鉴定 79
实验10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80
实验11DIC模型复制及其凝血功能异常的分析 82
第七章 循环系统实验 85
实验12蛙心起搏点的观察 86
实验13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 87
实验14蛙心灌流 88
实验15 动脉血压的影响因素、药物对兔血压影响及受体机制分析 90
实验16减压神经放电 93
实验17家兔失血性休克及其实验性治疗 95
实验18影响心功能的因素及实验性心力衰竭的发生与治疗 98
实验19急性右心衰竭模型的制备 102
实验20急性左心衰竭模型制备及强心苷对心力衰竭心脏的作用 104
实验21利多卡因对氯化钡诱发的大鼠心律失常的作用 106
实验22急性高钾血症及其处理 107
实验23大鼠离体心脏Langendorff灌流实验 110
第八章 呼吸系统实验 114
实验24胸内负压和气胸的观察 115
实验25实验性缺氧和影响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117
实验26呼吸运动的调节以及呼吸功能不全、实验性肺水肿 120
实验27膈神经放电 126
第九章 消化系统实验 129
实验28氨在肝性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130
实验29胃肠运动观察 133
实验30小肠平滑肌的生理特性和药物的影响 134
第十章 泌尿系统实验 138
实验31尿生成的影响因素、药物的利尿作用 139
实验32肾泌尿功能调节与急性缺血性肾损伤 140
实验33腹水的形成及利尿药的治疗作用 143
第十一章 内分泌生殖系统实验 146
实验34胰岛素的降糖作用、过量反应及其解救 147
实验35糖皮质激素的抗炎作用 149
第十二章 人体机能实验 153
实验36视敏度、视野及盲点的测定 154
实验37人体听力测定和声音的传导途径 157
实验38人体动脉血压的测定及运动、体位对血压的影响 158
实验39心音听诊 161
实验40人体心电图描记 162
实验41人体呼吸运动的描记及影响因素 164
实验42人体肺功能的测量 166
第十三章 药物作用及其机制 171
实验43药物血浆浓度的测定及半衰期的计算 172
实验44 戊巴比妥钠半数有效量(ED50)和半数致死量(LD50)的测定 175
实验45药物的镇痛作用 177
实验46药物的抗惊厥作用 181
实验47氯丙嗪的药理作用 183
实验48有机磷酸酯类和沙蚕毒素类农药的中毒与解救 185
实验49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186
第三部分 医学机能学科研 189
第十四章 设计性实验 189
第一节 设计性实验概述 190
第二节 科研选题 190
第三节 实验设计 192
第四节 实验实施 194
第十五章 医学论文写作 196
第一节 医学论文概述 197
第二节 医学论文写作 198
主要参考文献 202
附录一 实验动物给药剂量的计算 203
附录二 常用实验动物的一般生理参数 210
附录三 机能学实验常用生理溶液及配制 213
附录四 常用抗凝剂的种类、浓度与配制方法 216
中英文名词对照索引 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