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序 1
概论 3
争鸣中的探索 3
总论 25
第一章 劳动合同立法前的探索 25
劳动制度改革的法学探索 25
中外劳动合同制度的比较与评析 32
劳动制度改革与政府职能的转变 37
浅论全员劳动合同制的适用范围 41
推行全员劳动合同制的若干思考 44
试析劳动关系的多重性 48
劳动合同的再认识 51
第二章 劳动合同立法中的争鸣 57
世界贸易组织与我国的劳动基准制度 57
《劳动合同法》应起到制度校正功能 61
论实际履行原则——调整个别劳动关系的基本原则 64
锦上添花抑或雪中送炭——析《劳动合同法(草案)》的基本定位 70
劳动法律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冲撞与协调——试析《劳动合同法(草案)》的缺陷 81
劳动法的国家观——劳动合同立法争鸣的深层思考 87
雪中送炭抑或锦上添花——劳动关系和谐还是劳动关系对立 92
劳动关系宽严的立法选择与劳动者的实际进出 103
劳动合同法的适用范围应作去强扶弱的调整 108
第三章 劳动合同立法后的反思 114
从裁员潮看劳动合同法的立法思路设计与调整 114
论劳动合同法的立法宗旨 121
劳动立法如何应对第三次就业高峰 130
劳动法律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和谐共存 137
劳资博弈之道——兼谈劳动合同立法博弈中“强资本、弱劳工”的观点 149
中美全球战略视角下的中国劳动立法博弈 161
劳动立法中道德介入的思辨 173
分论 189
第四章 劳动合同的订立 189
试析不定期劳动合同 189
论事实劳动关系 193
论我国的定期劳动合同 201
再析不定期劳动合同 213
论我国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228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法律适用 240
第五章 劳动合同的履行与变更 245
论企业改制中劳动关系主体的变更 245
劳动合同违约金立法评析 252
公司并购中的新话题——劳动合同的承继 255
论劳动合同中的服务期违约金 262
从法理情审视竞业限制法律规制 273
第六章 劳动合同的解除与终止 279
试论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辞退制度 279
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研究 286
劳动法上的惩罚性赔偿 298
劳动合同法中经济补偿金的定性及其制度构建 314
“末位淘汰”是否应该被淘汰 324
第七章 非标准劳动关系 329
劳动关系变形引起的法学思考 329
“隐形失业”和“隐性就业” 335
论劳动力派遣中的理论问题 339
劳动关系非标准趋势下的劳动力派遣 351
论“非标准劳动关系”与“共同雇主” 357
论非标准劳动关系 366
隐蔽雇佣关系研究 377
劳务派遣的题中应有之义——论劳务派遣超常发展的“堵”与“疏” 389
论劳务派遣立法中的思维定势 400
第八章 劳动争议处理 416
论劳动争议处理体制中的“裁审关系” 416
是司法解释还是权力扩张 424
劳动保障监察与劳动仲裁选择或互补 429
我国现行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的问题与思考 433
论我国劳动争议处理立法的基本定位 439
规章制度未经民主程序不应作“自始无效”处理 451
劳动仲裁的管辖权应由法院审定吗? 456
口头劳动合同的效力研判——评劳动争议司法解释草案中的口头形式变更书面合同 461
谈最高人民法院劳动争议司法解释四的理念转变 473
第九章 阶段一:草案征求意见 481
常态:立法讨论引发学术争鸣 481
嬗变一:学者观点被冠以“劳”“资”标签 494
嬗变二:商会意见被歪曲为“撤资”威胁 520
第十章 阶段二:新法公布伊始 543
常态:新法评价存在不同声音 543
嬗变一:不同意见被定性为学者“误导”与企业“误读” 558
嬗变二:华为“开枪”与“枪打”华为 587
嬗变三:张茵“放炮”与“炮轰”张茵 605
第十一章 阶段三:法律施行多年 613
附论 633
劳动法研究课题报告 633
华东政法大学劳动法律服务中心总结报告 651
后记:马年说“马” 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