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分子结构 1
第一节 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1
一、电子云 1
二、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 1
第二节 核外电子排布和元素周期表 3
一、多电子原子的能级 3
二、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4
三、元素周期表 5
第三节 元素基本性质的周期性 6
一、原子半径 6
二、电离能 6
三、电子亲和能 6
四、电负性 7
第四节 离子键理论 7
一、离子键的形成 7
二、离子键的特征 7
三、离子晶体的特点 8
第五节 共价键理论 8
一、现代价键理论 8
二、杂化轨道理论 10
第六节 分子间作用力 12
一、键的极性与分子的极性 12
二、分子间偶极矩 12
三、分子间作用力 13
四、氢键 13
习题 14
第二章 溶液和胶体溶液 16
第一节 分散系 16
第二节 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及配制 17
一、溶解度 17
二、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及换算 17
三、溶液的制备 20
第三节 稀溶液的依数性 21
一、溶液的蒸气压下降 21
二、溶液的沸点升高 22
三、溶液的凝固点降低 23
四、溶液的渗透压 24
第四节 胶体 27
一、溶胶的性质 27
二、胶团的结构 29
三、溶胶的稳定性和聚沉 29
习题 30
第三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32
第一节 化学反应速率 32
一、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32
二、碰撞理论简介 33
三、基元反应速率方程与反应分子数 34
四、一般反应速率方程与反应级数 34
五、简单级数反应 35
六、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37
第二节 化学平衡 38
一、可逆反应与化学平衡 38
二、化学平衡常数 39
三、可逆反应进行的方向和限度的判断 40
四、化学平衡的有关计算 40
五、化学平衡移动 41
习题 43
第四章 电解质溶液 46
第一节 酸碱质子理论 46
一、酸碱的定义 46
二、酸碱反应的实质 47
第二节 溶液的酸碱平衡 48
一、水的质子自递平衡与pH 48
二、质子转移平衡与平衡常数 49
第三节 弱电解质溶液pH 50
一、一元弱酸(碱)溶液pH的近似计算 50
二、同离子效应和盐效应 51
三、多元弱酸(碱)溶液pH的近似计算 53
第四节 缓冲溶液 53
一、缓冲溶液的概念及作用原理 54
二、缓冲溶液pH的计算 55
三、缓冲溶液的选择和配制 56
四、缓冲溶液在医学上的应用 57
习题 57
第五章 脂肪烃 59
第一节 烷烃 59
一、烷烃的通式与同分异构现象 59
二、烷烃的结构 60
三、烷烃的命名 60
四、烷烃的性质 63
第二节 环烷烃 65
一、环烷烃的结构与分类 65
二、环烷烃的命名 66
三、环烷烃的性质 67
第三节 烯烃 68
一、烯烃的结构与同分异构现象 68
二、烯烃的命名 69
三、烯烃的性质 69
四、诱导效应 71
第四节 二烯烃 72
一、二烯烃的分类和命名 72
二、共轭二烯烃的结构 73
三、共轭体系和共轭效应 73
四、共轭二烯烃的化学性质 74
第五节 炔烃 74
一、炔烃的结构与同分异构现象 74
二、炔烃的命名 75
三、炔烃的化学性质 75
四、重要的炔烃——乙炔 77
习题 77
第六章 芳香烃 79
第一节 单环芳烃 79
一、苯的结构 79
二、苯及其同系物的命名 80
三、苯及其同系物的性质 82
四、苯环上取代基的定位效应及应用 84
第二节 稠环芳烃 86
一、萘 86
二、蒽和菲 88
习题 88
第七章 卤代烃 90
第一节 卤代烃的分类和命名 90
一、卤代烃的分类 90
二、卤代烃的命名 91
第二节 卤代烃的性质 92
一、卤代烃的亲核取代反应 92
二、消除反应 93
三、与金属镁的反应 93
习题 93
第八章醇、酚、醚 95
第一节醇 95
一、醇的结构、分类和命名 95
二、醇的性质 97
三、重要的醇 98
四、硫醇 99
第二节酚 99
一、酚的结构 99
二、酚的分类和命名 99
三、酚的性质 100
四、重要的酚 101
第三节醚 101
一、醚的结构、分类和命名 101
二、醚的性质 102
三、重要的醚 103
四、硫醚 103
习题 104
第九章醛、酮、醌 106
第一节 醛和酮 106
一、醛和酮的结构、分类及命名 106
二、醛、酮的性质 108
三、重要的醛、酮 113
第二节醌 114
一、醌的结构和命名 114
二、醌的性质 115
三、重要的醌 115
习题 116
第十章 羧酸及其衍生物 118
第一节 羧酸 118
一、羧酸的分类和命名 118
二、羧酸的性质 119
三、重要的羧酸 121
第二节 羟基酸 122
一、羟基酸的结构、分类和命名 122
二、羟基酸的化学性质 123
三、重要的羟基酸 124
第三节 酮酸 126
一、酮酸的结构和命名 126
二、酮酸的性质 126
三、重要的酮酸 127
第四节 羧酸衍生物 127
一、羧酸衍生物的命名 128
二、羧酸衍生物的生成 129
三、羧酸衍生物的性质 130
四、重要的羧酸衍生物 132
第五节 碳酸衍生物 133
一、碳酰氯 133
二、碳酰胺 134
三、胍 135
习题 135
第十一章 立体化学 138
第一节 顺反异构 138
一、顺反异构产生的条件 139
二、顺反异构体的命名 139
三、顺反异构体在性质上的差异 140
第二节 对映异构 141
一、偏振光和旋光性 141
二、旋光度与比旋光度 142
三、分子的手性、对称性和旋光性 143
四、含有一个手性碳原子的化合物 144
五、含两个手性碳原子化合物的对映异构 146
六、旋光异构体的性质 147
七、外消旋体的拆分 148
第三节 构象异构 148
一、乙烷的构象 149
二、正丁烷的构象 149
三、环己烷的构象 149
习题 150
第十二章 含氮有机化合物 152
第一节 硝基化合物 152
一、硝基化合物的定义和命名 152
二、硝基化合物的性质 153
第二节胺 155
一、胺的结构和分类 155
二、胺的命名 156
三、胺的性质 157
四、季铵盐和季铵碱 161
五、重要的胺 161
第三节 重氮和偶氮化合物 162
一、重氮盐的生成 162
二、重氮盐的性质 162
三、偶氮化合物 164
习题 164
第十三章 杂环化合物和生物碱 166
第一节 杂环化合物分类和命名 166
一、杂环化合物的分类 166
二、杂环化合物的命名 166
第二节 杂环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168
一、五元杂环化合物的结构与芳香性 168
二、六元杂环化合物的结构与芳香性 169
三、五元杂环化合物的性质 169
四、六元杂环化合物的性质 171
五、重要的杂环化合物 172
第三节 生物碱 175
一、生物碱概述 175
二、生物碱的一般性质 175
习题 176
第十四章 糖类化合物 177
第一节 单糖 177
一、单糖的结构 177
二、单糖的性质 181
三、重要的单糖 183
第二节 双糖 184
一、蔗糖 184
二、麦芽糖 185
三、乳糖 185
第三节 多糖 186
一、淀粉 186
二、糖原 187
三、纤维素 187
习题 187
第十五章 脂类 189
第一节 油脂 189
一、油脂的组成和结构 189
二、油脂的物理性质 190
三、油脂的化学性质 190
第二节 磷脂 191
一、甘油磷脂 191
二、鞘磷脂 192
三、表面活性剂 193
第三节 甾体化合物 194
一、甾体化合物的基本结构 194
二、甾体化合物的命名 195
三、重要的甾体化合物 196
习题 197
第十六章 蛋白质 198
第一节 蛋白质的化学组成 198
一、蛋白质的元素组成 198
二、蛋白质结构的基本单位 198
第二节 蛋白质及其衍生物 201
一、蛋白质的结构和性质 201
二、酶 205
习题 205
第十七章 滴定分析法概述 207
第一节 分析方法的分类 207
一、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结构分析 207
二、无机分析和有机分析 207
三、化学分析与仪器分析 207
四、常量、半微量、微量与超微量分析 208
第二节 定量分析的一般步骤与误差 208
一、定量分析的一般过程 208
二、误差类型及表示方法 209
三、准确度与精密度 210
四、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212
第三节 有效数字及分析数字的统计处理知识 213
一、有效数字的记录、修约及运算规则 213
二、分析数据的统计处理基本知识 214
第四节 滴定分析法的基础知识 219
一、滴定分析法的基本术语及条件 220
二、滴定分析法的滴定方法与滴定方式 220
三、基准物质与滴定液 221
四、滴定分析计算 222
习题 225
第十八章 酸碱滴定法 228
第一节 酸碱指示剂 228
一、指示剂的变色原理 228
二、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229
三、影响指示剂变色范围的因素 230
四、混合指示剂 231
第二节 酸碱滴定曲线及指示剂的选择 232
一、强酸强碱的滴定 233
二、一元弱酸弱碱的滴定 235
第三节 酸碱滴定液的配制和标定 237
一、标准碱溶液 237
二、标准酸溶液 237
第四节 应用与示例 238
一、直接滴定法 238
二、间接滴定法 239
第五节 非水溶液酸碱滴定法 241
一、均化效应和区分效应 241
二、溶剂的分类及其选择 242
三、非水溶液酸碱滴定的类型及应用 243
习题 247
第十九章 沉淀滴定法 250
第一节 溶度积 250
一、溶度积概念 250
二、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 252
第二节 沉淀滴定法 254
一、铬酸钾指示剂法 254
二、铁铵矾指示剂法 256
三、吸附指示剂法 258
四、基准物质与标准溶液 260
习题 260
第二十章 配位滴定法 262
第一节 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 262
一、配位化合物的定义和组成 262
二、配位化合物的命名 263
三、鳌合物 263
第二节 配位滴定法概述 264
一、配位滴定分析条件 264
二、EDTA与金属离子反应的特点 264
第三节 配位平衡 264
一、配位平衡常数 264
二、配位平衡的移动 265
三、配合物的稳定常数 267
四、配位反应的副反应系数 267
五、配合物的条件稳定常数 269
第四节 配位滴定的基本原理 269
一、滴定曲线 269
二、滴定条件的选择 270
三、金属指示剂 271
第五节 滴定液 273
一、EDTA滴定液的配制和标定 273
二、锌滴定液的配制和标定 273
第六节 应用与示例 273
一、直接滴定法 274
二、其他滴定法 274
习题 275
第二十一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 277
第一节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277
一、氧化数 277
二、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278
第二节 原电池与电极电势 280
一、原电池 280
二、电极电势和标准电极电势 282
第三节 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 283
一、能斯特方程 283
二、各种因素对电极电势的影响 284
三、电极电势的应用 285
第四节 氧化还原滴定法 286
一、概述 286
二、常见的氧化还原滴定法 288
习题 293
第二十二章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295
第一节 概述 295
一、光谱分析的基本概念 295
二、光谱分析的分类 297
三、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特点 297
第二节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 298
一、光的吸收定律 298
二、吸光系数 299
三、吸收光谱 299
四、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300
第三节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应用 301
一、定性分析 301
二、定量分析 302
习题 303
习题参考答案 305
附录 325
一、质子酸的电离常数(ι=0.298K) 325
二、氨羧配位剂与金属离子配合物的稳定常数IgKΘ(ML) 329
三、金属离子配合物的稳定常数Igβ1(298K) 329
四、难溶化合物的溶度积(298K) 333
五、半反应的标准电极电势(298K) 334
参考文献 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