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与道德 大众传媒对青少年道德影响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刘裕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010142753
  • 页数:281 页
图书介绍:大众传媒在青少年道德成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对于社会的基本认识,对游戏规则的把握,甚至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90%以上的影响是来自传播媒介”。本书站在理论的高度,融合社会学、心理学、传播学和教育学等多学科知识,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探索大众传媒对学生道德影响的差异、成因及作用机理,揭示大众传媒背景下学生道德失范的心理机制及干预方案,提出建立整合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的学生道德教育体系。本书为我国的青少年道德教育提供新的视角,打开新的思路,对更好地促进青少年道德健康发展,为其成长提供健康的媒体环境,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第一篇 基础篇 1

第一章 研究起源:背景与动机 3

第一节 现实的需要 3

一、大众传媒的涌现对青少年道德发展产生强烈冲击 3

二、大众传媒的发展为青少年道德培养拓宽了路径 6

第二节 理论的反思 9

一、大众传媒对青少年道德发展影响的研究 9

二、大众传媒背景下青少年道德发展策略的研究 12

三、现有文献的研究不足 14

第二章 大众传媒与道德 16

第一节 大众传媒 16

一、大众传媒的产生、发展与特征 16

二、大众传媒的道德功能 20

第二节 道德与道德失范 24

一、道德 24

二、道德失范 32

第三节 大众传媒背景下的青少年道德教育 36

一、青少年道德教育的任务、内容与特点 36

二、大众传媒对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影响 39

第三章 大众传媒对道德影响研究的理论基础 42

第一节 社会学相关理论 42

一、社会化理论 43

二、符号互动论 44

第二节 传播学相关理论 45

一、涵化理论 46

二、媒介依赖理论 47

三、使用与满足理论 48

第三节 心理学相关理论 49

一、心理发展观 50

二、信息加工心理学 51

三、社会学习理论 52

第四节 教育学相关理论 53

一、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54

二、价值澄清理论 56

三、关怀教育理论 57

第二篇 现状篇 59

第四章 大众传媒对青少年道德影响现状调查 61

第一节 调查的基本情况 61

一、调查的目的与内容 61

二、调查对象 62

三、调查方法 63

四、数据分析与处理 65

第二节 青少年媒介接触的现状 66

一、青少年媒介接触程度分析 66

二、青少年媒介接触内容偏好 68

第三节 青少年道德观念、行为的现状 74

一、青少年道德观念的现状 75

二、青少年道德行为的现状 77

三、青少年道德观念、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79

第四节 不同媒体对青少年道德观念的不同影响 81

一、青少年媒介接触与青少年道德观念的相关性 81

二、不同媒体类型对青少年道德观念的影响 83

三、不同媒体内容对青少年道德观念的影响 84

四、不同媒体系统组合对青少年道德观念的影响 84

第五节 不同媒体对青少年道德行为的不同影响 88

一、青少年媒介接触与青少年道德行为的相关性 88

二、不同媒体类型对青少年道德行为的影响 90

三、不同媒体内容对青少年道德行为的影响 90

四、不同媒体系统组合对青少年道德行为的影响 91

第五章 大众传媒对青少年道德失范影响现状调查 94

第一节 调查的基本情况说明 94

一、调查的目的和内容 94

二、调查对象 95

三、调查方法 96

四、数据分析与处理 98

第二节 青少年媒介不良接触的现状 98

一、媒介不良接触的测量 98

二、青少年媒介不良接触状况及差异分析 103

三、青少年媒体“成瘾”的剖析 108

第三节 青少年道德失范的现状 109

一、青少年道德失范的总体情况 110

二、青少年道德失范的差异性分析 110

第四节 媒介不良接触对青少年道德失范的影响 115

一、媒介不良接触与青少年道德失范的相关分析 115

二、媒介不良接触与青少年道德失范的回归分析 116

第三篇 机理篇 119

第六章 大众传媒对青少年道德影响机理及实证研究 121

第一节 大众传媒对青少年道德影响机理模型的构建 121

第二节 实证之一:道德知识、道德判断和道德认同的作用 123

一、理论与假设 124

二、研究方法 128

三、数据分析与结果 130

四、结论 134

五、启示 135

第三节 实证之二:社会期望的作用 137

一、理论与假设 137

二、研究方法 141

三、数据分析与结果 142

四、结论 146

五、启示 149

第四节 实证之三:大众传媒与人际沟通的影响效应之比较 151

一、理论与假设 152

二、研究方法 156

三、数据分析与结果 158

四、结论 163

五、启示 166

第七章 大众传媒对青少年道德失范影响机理及实证研究 168

第一节 大众传媒对青少年道德失范影响机理及模型的构建 168

第二节 实证之一:道德认同、犬儒主义特征和道德推脱的作用 170

一、理论与假设 171

二、研究方法 174

三、数据分析与结果 176

四、讨论 180

五、结论 183

第三节 实证之二:道德推脱和移情的作用 184

一、理论与假设 184

二、研究方法 188

三、数据分析与结果 189

四、讨论 193

五、结论 196

第四节 实证之三:心理控制源的作用 197

一、理论与假设 197

二、研究方法 200

三、数据分析与结果 201

四、讨论 207

五、结论 210

第四篇 对策篇 211

第八章 大众传媒背景下青少年道德教育的要求与原则 213

第一节 大众传媒背景下青少年道德教育的总体要求 213

一、树立青少年基本的公民意识 213

二、引导青少年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216

三、培养青少年健全的人格特质 219

第二节 大众传媒背景下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基本原则 223

一、方向性原则 223

二、开放性原则 225

三、因材施教原则 228

四、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 230

第九章 大众传媒背景下加强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对策 233

第一节 更新道德教育观念 233

一、迎接时代,引入开放多元的观念 233

二、尊重生命,秉持师生平等的观念 234

三、关注个体,灌注回归生活的观念 235

第二节 完善道德教育内容 236

一、加强传统文化教育 236

二、开展媒介素养教育 237

三、注重道德选择教育 237

第三节 创新道德教育模式 239

一、主体性道德教育模式 239

二、立体式道德教育模式 240

三、虚实结合的德育模式 241

第四节 拓展道德教育途径 242

一、丰富生活德育途径 242

二、开发网络德育途径 243

三、发挥同侪集体效应 244

第五节 优化道德教育环境 245

一、优化家庭德育环境 245

二、优化学校德育环境 246

三、优化社会德育环境 247

第六节 健全道德教育评价 247

一、评价目的更加关注人的全面发展 248

二、评价主体从一维变为多维 248

三、评价内容从单一转向多元 249

四、评价方式由封闭走向开放 250

附录 251

媒体接触对学生道德影响的调查问卷(1) 251

媒体接触对学生道德影响的调查问卷(2) 259

参考文献 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