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化历程 第1卷》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虞和平主编
  • 出 版 社: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7214048387
  • 页数:359 页
图书介绍:

绪论 1

第一卷 前提与准备 13

第一编 前提和外因(1840年前) 13

第一章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 13

第二章 19世纪世界现代化潮流 42

第二编 传统社会的裂变(1840—1894) 69

第三章 西方资本主义侵入与中国传统经济 69

第四章 传统人文社会的分化 87

第五章 政权结构的变化 108

第六章 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最初尝试 133

第七章 行会的现代性变异 157

第三编 动力因素的增加(1895—1911) 181

第八章 争取民族独立的现代化动力 181

第九章 经济伦理的资本主义化趋势 207

第十章 资本主义工业化的起步 227

第十一章 资产阶级的初步成长 247

第四编 酝酿启动(1898—1911) 277

第十二章 戊戌维新:早期现代化的社会动员 277

第十三章 清末新政:清政府的改革尝试 298

第十四章 立宪运动:改良主义道路的终结 315

第十五章 辛亥革命:早期现代化的有效启动 343

第二卷 启动与抉择 373

第一编 现代化的启动与异化(1912—1916) 373

第一章 民国成立与现代化因素整合 373

第二章 经济现代化的社会动员 396

第三章 资本主义经济法制体系初步形成 415

第四章 资产阶级的形成 436

第五章 现代化的危机:体制问题 454

第二编 自由发展与道路选择(1917—1927) 473

第六章 资本主义的“黄金时代” 473

第七章 传统农业的初步改造 498

第八章 手工业的现代化趋向 525

第九章 现代教育事业的崛起 552

第十章 社会主义传入:发展道路的新选择 572

第十一章 五四时期的现代化理念 600

第十二章 早期共产党人的寻求 625

第十三章 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冲突 646

第十四章 南通模式:区域现代化的尝试 671

第三编 畸形发展与道路分野(1928—1936) 693

第十五章 国民政府集权政治的建立 693

第十六章 工业化中的国家资本和民间资本 708

第十七章 政府试图拯救农业 732

第十八章 民间致力农村复兴 755

第十九章 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实践 771

第四编 外患内乱与道路抉择(1937—1949) 793

第二十章 抗战时期的西部工业化 793

第二十一章 现代化道路之争 821

第二十二章 新民主主义的现代化构想 845

第二十三章 振兴实业“一线生机”的破灭 872

第二十四章 最后的抉择 896

第二十五章 资本主义现代化的概况 913

第三卷 改道与腾飞 955

第一编 改道与转型(1949—1956) 955

第一章 中国现代化的新道路 955

第二章 建立经典社会主义制度 975

第三章 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启动 997

第二编 受挫与调整(1957—1978) 1019

第四章 现代化社会动员受挫 1019

第五章 现代化与非现代化 1037

第六章 动乱十年:中国现代化的危机 1060

第七章 现代化新模式的萌生 1081

第八章 走向世界的新起点 1103

第三编 改革与发展(1978—1991) 1121

第九章 现代化新战略 1121

第十章 现代化的总体设计 1142

第十一章 农村现代化的起步 1164

第十二章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196

第十三章 工业化中突起的异军 1215

第十四章 政治体制改革 1237

第十五章 经济体制的转轨 1257

第十六章 走向全面开放 1277

第十七章 建立科教新体制 1297

第四编 辉煌岁月(1992—2000) 1327

第十八章 南方吹来春天的风 1327

第十九章 市场经济终于植根中国 1353

第二十章 经济市场化的难题及化解 1385

第二十一章 国有企业改革 1411

第二十二章 建立现代法治体系 1441

第二十三章 “三个代表”学说:现代化的新方针 1459

后论:中国共产党对现代化事业的贡献 1482

卷首语 1

第一编 前提和外因(1840年前) 13

第一章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 13

第一节 传统社会与现代化的关系 13

第二节 传统因素中的潜在现代性 25

第三节 对外交往及其基本原则 35

第二章 19世纪世界现代化潮流 42

第一节 现代化的发源地英国 42

第二节 现代化的中继者美国 48

第三节 现代化的后起者日本 54

第四节 现代化的世界化过程 63

第二编 传统社会的裂变(1840—1894) 71

第三章 西方资本主义侵入与中国传统经济 71

第一节 西方对华贸易与中国传统商业 71

第二节 外资金融机构与中国传统金融业 76

第三节 外资工业与中国雇员及华商资本 80

第四章 传统人文社会的分化 87

第一节 西方人文社会模式的揳入及其影响 87

第二节 外国文化机构中的中国雇员 92

第三节 西学对中国人的影响 96

第四节 中国人对西学的选择 102

第五章 政权结构的变化 108

第一节 鸦片战争后经世派的变化 108

第二节 太平天国起义与清朝中央政权的削弱 116

第三节 洋务派的产生与资本主义的呼唤 124

第六章 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最初尝试 133

第一节 从军用企业到民用企业 133

第二节 从官办到官督商办 142

第三节 商办企业的产生 149

第四节 早期新式企业的资本构成 153

第七章 行会的现代性变异 158

第一节 变异的内因和外因 158

第二节 组织的现代性发展 164

第三节 结构的现代性变异 168

第四节 功能的现代化趋向 172

第三编 动力因素的增加(1895—1911) 181

第八章 争取民族独立的现代化动力 181

第一节 民族主义的传统性和现代性 181

第二节 收回利权运动与振兴实业 184

第三节 反美爱国运动与商人外交的开端 187

第四节 实业救国的民族主义色彩 193

第五节 理性化的民族主义观念和行为 197

第九章 经济伦理的资本主义化趋势 207

第一节 立国政策上的农商颠倒倾向 208

第二节 经济体制上的官商易位举措 213

第三节 社会地位上的四民平等趋向 217

第四节 求利意识及其行为的强化 220

第十章 资本主义工业化的起步 227

第一节 官办工业的新方向 227

第二节 商办工业的发展 233

第三节 商办工业的总体状况和特点 241

第十一章 资产阶级的初步成长 247

第一节 构成、特征和数量 248

第二节 集团主义趋向 258

第三节 区域性整合 265

第四编 酝酿启动(1898—1911) 277

第十二章 戊戌维新:早期现代化的社会动员 277

第一节 科学、民主的早期启蒙 277

第二节 追求人的现代化 284

第三节 现代社团的产生 290

第十三章 清末新政:清政府的改革尝试 298

第一节 动机和举措 298

第二节 难题和阻力 304

第三节 种瓜得豆 309

第十四章 立宪运动:改良主义道路的终结 315

第一节 预备立宪的方案 316

第二节 地方自治的推行 322

第三节 国会请愿运动 333

第十五章 辛亥革命:早期现代化的有效启动 343

第一节 三民主义:早期现代化的纲领 343

第二节 暴力革命:制度变革和权力转移 350

第三节 社会动员:从独立奋斗到人心所向 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