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一) 1
中风(二) 2
气虚眩晕 3
血虚眩晕 4
阴虚眩晕 6
肝郁眩晕 7
痰火眩晕 9
痰浊眩晕 10
风热眩晕 12
风热头痛(一) 14
风热头痛(二) 15
痰浊头痛 16
阴虚头痛(一) 17
阴虚头痛(二) 18
阴虚头痛(三) 19
疟疾 20
痫证 21
痰饮 22
阴虚痰火 23
梅核 24
气郁积聚 25
顽痰结喉 27
肾虚气短 29
肺痨 30
胸痹 31
肝着 33
湿热胁痛 34
气郁胁痛 35
胸痞胃痛 36
食滞胃痛 38
气滞胃痛 39
血淤胃痛 40
虚寒胃痛 41
胃虚呕吐 43
呕吐(胸热胃寒) 44
腹痛(寒陷太阴) 45
腹痛(寒实内结) 46
腹痛(肠粘连) 48
虚寒腹胀 49
寒湿腰痛 50
湿热腰痛 51
淤血腰痛 52
肩臂疼痛(痰湿阻络) 53
血痹 54
寒湿痹(一) 55
寒湿痹(二) 57
湿热痹(一) 59
湿热痹(二) 60
湿热痹(三) 61
湿热痹(四) 63
风热水肿 65
湿热水肿(一) 66
湿热水肿(二) 67
阳虚水肿(一) 68
阳虚水肿(二) 69
脾虚水肿 71
阴虚水肿 72
肾虚水肿 74
黄疸(阳黄) 76
黄疸(阴黄) 77
寒泻 78
热泻 79
暑泻 80
湿泻(一) 81
湿泄(结肠炎)(二) 82
脾虚久泻 83
脾肾虚泻 85
休息痢 86
噤口痢 87
奇恒痢 88
温病(湿温一) 89
温病(湿温二) 91
温病(湿温三) 92
温病(暑温) 93
风温瘛疭 94
温毒发颐 95
肺热伤阴 96
误汗伤阴(一) 97
误汗伤阴(二) 98
误汗神昏 100
温病神昏 101
阴分伏热 103
肝郁经闭 104
湿热经闭 105
气虚血漏 107
气虚崩漏 109
老年血崩 110
跌伤血崩 112
湿热带下(一) 113
湿热带下(二) 115
湿热带下(三) 116
湿热带下(四) 117
不孕(胞寒不孕) 119
不孕(胞热不孕) 120
胞寒腹痛 121
子气(妊娠水肿) 123
产后伤寒 124
产后中风 126
产后腹痛(一) 127
产后腹痛(二) 129
麻疹末透 130
阴虚风动 132
眼疳 133
风湿隐疹 134
鼻息面肿 136
实火唇肿 137
烂喉丹痧 138
疮疡发烧 139
紫斑 141
疣瘊(俗名瘊子) 142
蛲虫证 143
颌下阴疽 144
疮口不敛 145
阴虚盗汗 147
阴虚失眠 148
老年阳虚 150
阴虚尿涩 151
阴虚尿血 152
云翳蔽瞳 154
鼻衄 155
消渴(糖尿病) 157
胆热胁痛 159
蛋白尿 161
阴虚呆滞 162
胸胁痛(胆结石症) 164
虚劳腹痛 165
郁证 166
酒客咳嗽 168
惊悸不寐 169
阴虚水肿 170
黄疸病的认识与治疗 171
复发中风治验1例 180
真武汤治愈重症眩晕1例 182
针药结合治验中风2例 184
中风治验20例 187
痿证(——附呼吸麻痹型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1例中医治疗分析) 192
中医对痢疾的认识与治疗 195
200例风湿性心脏病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证治总结 202
中医辨证施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病探讨(附220例高血压病临床疗效分析) 206
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80例临床疗效观察 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