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篇 牙及牙槽外科学&黄洪章 李声伟 主编 2323
第一章 拔牙学 2323
第一节 牙拔除术的适应证 2323
一、牙体病 2323
二、牙周病 2323
三、根尖周病 2323
四、阻生牙 2323
五、埋伏牙 2323
六、错位牙 2323
七、额外牙 2323
八、乳牙 2324
九、内吸收牙 2324
十、融合牙及双生牙 2324
十一、病灶牙 2324
十二、治疗需要 2324
十三、外伤 2324
第二节 牙拔除术的禁忌证 2324
一、局部禁忌证 2324
二、全身禁忌证 2324
第三节 牙拔除术的基本程序 2327
一、拔牙前检查及思想准备 2327
二、拔牙常规步骤 2327
三、术后医嘱 2330
第四节 微创拔牙术 2330
第五节 各类牙的拔除特点 2331
一、恒牙的拔除 2331
二、乳牙的拔除 2333
第六节 牙根拔除术 2333
一、断根拔除 2333
二、残根拔除 2335
第七节 阻生牙拔除术 2335
一、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 2336
二、上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 2341
三、上颌阻生尖牙拔除术 2342
四、下颌阻生尖牙拔除术 2342
第八节 埋伏额外牙的拔除 2342
一、X线定位 2342
二、上颌埋伏额外牙拔除术 2343
第九节 拔牙创的愈合 2343
一、拔牙创出血及血块形成 2343
二、血块机化 2343
三、上皮形成 2343
四、骨组织的修复 2344
第十节 牙拔除术的并发症及其防治 2344
一、术中并发症及其防治 2344
二、术后并发症及其防治 2345
第二章 义齿修复前外科 2348
第一节 概述 2348
第二节 牙槽嵴萎缩的病因及分类 2348
一、牙槽嵴萎缩的病因 2348
二、牙槽嵴萎缩的分类 2349
第三节 适应证和禁忌证 2349
第四节 修复前外科手术的分类 2350
第五节 麻醉和体位 2350
第六节 术前准备 2350
一、思想准备 2350
二、术前检查 2350
三、术区准备 2350
四、器械准备 2350
第七节 手术及其步骤 2350
一、唇颊沟加深术 2350
二、牙槽嵴重建术 2352
三、系带矫治术 2353
四、牙槽骨修整术 2354
五、骨隆突修整术 2354
六、软组织增生修整术 2355
七、上颌结节肥大修整术 2355
八、上颌结节成形术 2356
九、鼻中隔降肌附着过低修整术 2356
十、牙槽嵴增高牵张成骨术 2356
第八节 术后处理 2357
第九节 并发症及其防治 2357
第三章 牙再植术和牙移植术 2358
第一节 概述 2358
第二节 牙再植术 2358
一、即刻牙再植术 2358
二、延期牙再植术 2360
三、再植牙的愈合 2361
四、再植牙的预后 2361
第三节 牙移植术 2362
一、自体牙移植术 2362
二、异体牙移植术 2363
第四章 口腔上颌窦瘘及其处理 2366
第一节 概述 2366
第二节 口腔上颌窦瘘修补术 2366
一、适应证和禁忌证 2366
二、术前准备 2366
三、麻醉和体位 2366
四、手术步骤 2366
五、术后处理 2367
参考文献 2367
第三十二篇 口腔颌面部感染&史宗道 章魁华 主编 2371
第一章 概述 2371
第一节 口腔颌面部感染的病原微生物 2371
一、口腔颌面部的微生态特点 2371
二、微生物的黏附 2372
三、微生物的致病性 2372
四、口腔颌面部感染常见病原菌 2373
第二节 对口腔颌面部感染的局部及全身防卫机制 2374
一、非特异性宿主防御 2374
二、特异性宿主防御 2374
第三节 口腔颌面部感染的临床及病理表现 2375
一、临床表现 2375
二、感染性炎症的病理改变 2375
三、炎症的结局 2376
第四节 口腔颌面部感染的分类和诊断 2376
一、按致病微生物分类 2376
二、按疾病进展情况分类 2376
三、按渗出物成分分类 2376
四、诊断 2377
第五节 口腔颌面部感染的预防及治疗 2377
一、口腔颌面部感染的预防 2377
二、口腔颌面部感染的治疗 2377
第六节 抗感染药物的合理使用 2379
第七节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预防口腔颌面部创口感染 2379
一、创口感染病原菌来源 2379
二、手术创口分类 2380
三、预防手术创口感染的一般措施 2380
四、预防手术创口感染选用抗菌药物的原则 2380
第二章 第三磨牙冠周炎 2381
第一节 病因 2381
一、阻生 2381
二、盲袋 2381
三、全身因素 2382
四、细菌因素 2382
第二节 临床分类及诊断 2382
一、临床分类 2382
二、临床表现 2383
三、诊断及鉴别诊断 2383
第三节 扩散途径及并发症 2383
第四节 治疗 2384
一、保守疗法 2384
二、盲袋切开 2384
三、拔牙 2384
四、龈瓣切除术 2384
五、拔除上颌第三磨牙 2385
第三章 口腔颌面部蜂窝织炎 2386
第一节 面骨前方间隙感染 2386
一、眶下间隙蜂窝织炎 2386
二、上唇基底间隙蜂窝织炎 2387
三、颊间隙蜂窝织炎 2387
第二节 面骨侧方间隙感染 2388
一、颞间隙蜂窝织炎 2388
二、咬肌下间隙蜂窝织炎 2388
第三节 颞下、翼下颌及咽旁间隙感染 2389
一、颞下间隙蜂窝织炎 2389
二、翼下颌间隙蜂窝织炎 2389
三、咽旁间隙蜂窝织炎 2390
第四节 舌下、颏下及下颌下间隙感染 2391
一、舌下间隙蜂窝织炎 2391
二、颏下间隙蜂窝织炎 2392
三、下颌下间隙蜂窝织炎 2392
四、口底蜂窝织炎 2392
第五节 颈侧深部间隙感染 2393
一、应用解剖 2393
二、感染途径 2393
三、临床特点 2393
四、局部治疗原则 2393
第六节 中医药治疗 2393
一、蜂窝织炎初起用药 2394
二、蜂窝织炎进展为脓肿阶段用药 2394
三、外用中药制剂 2394
第四章 面部疖痈 2395
第一节 病因和临床表现 2395
第二节 治疗及预防 2396
第五章 颌骨骨髓炎 2397
第一节 急慢性颌骨骨髓炎 2397
第二节 婴幼儿上颌骨骨髓炎 2400
第三节 Garré硬化性骨髓炎 2400
第四节 慢性硬化性骨髓炎 2401
第五节 颌骨放射性骨坏死 2401
第六章 颌面部炎症的严重并发症 2404
第一节 败血症和脓毒血症 2404
第二节 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 2406
第七章 牙源性上颌窦炎 2408
第八章 面颈部淋巴结炎 2410
第一节 病因及病理 2410
一、急性化脓性淋巴结炎 2410
二、慢性淋巴结炎 2410
第二节 诊断与鉴别诊断 2410
第三节 治疗 2412
第九章 口腔颌面部特异性感染 2413
第一节 破伤风 2413
第二节 面颈部及口腔结核 2414
第三节 口腔及颌面部梅毒 2416
第四节 颌面部放线菌病 2417
第十章 与寄生虫有关的颌面部感染 2419
第一节 原虫感染 2419
一、利什曼病 2419
二、口腔毛滴虫 2419
三、龈沟内阿米巴 2420
第二节 美丽筒线虫病 2420
第三节 囊尾蚴病 2420
第四节 幼虫移行症 2421
一、曼氏裂头蚴病 2421
二、海异尖线虫病 2422
附录 颌面骨病 2423
第一节 骨硬化病 2423
第二节 变形性骨炎 2423
第三节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 2424
第四节 溶骨症 2425
第五节 骨的淀粉样变性 2425
第六节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2426
参考文献 2427
第三十三篇 口腔颌面部创伤学&田卫东 刘磊 主编 2433
第一章 口腔颌面部损伤的特点 2433
第一节 解剖部位的特殊性 2433
一、口腔紧邻呼吸道的起始部 2433
二、与颅脑关系密切 2433
第二节 解剖结构的特殊性 2433
一、面骨结构的复杂性 2433
二、血供丰富 2433
第三节 口腔颌面部功能的特殊性 2434
一、特有的咀嚼功能 2434
二、呼吸功能 2434
三、容貌的美观功能 2434
第二章 创伤后的应激反应 2435
第一节 创伤后的全身性应激反应 2435
一、创伤后的神经内分泌系统反应 2435
二、创伤后的代谢变化 2435
三、创伤后的免疫功能变化 2436
第二节 损伤后血管反应 2436
一、血管直径改变 2436
二、血管通透性增高 2437
三、白细胞渗出 2437
第三章 创口细菌入侵及创伤后感染 2438
第一节 病原菌的污染、定植及繁殖进程 2438
第二节 口腔颌面部感染的常见病原菌 2438
一、金黄色葡萄球菌 2438
二、绿脓杆菌 2438
三、厌氧菌 2438
四、梭状芽胞杆菌 2438
五、破伤风杆菌 2439
第四章 口腔颌面部创伤的急诊处理 2441
第一节 现场急救 2441
一、积极处理活动性出血 2441
二、保持呼吸道通畅 2441
第二节 伤员运送 2441
第三节 急诊处理要点 2442
一、损伤患者诊断的程序 2442
二、窒息的急救处理 2442
三、维持有效循环血容量 2445
四、彻底止血 2446
五、颅脑伤情的判断及处理 2448
第五章 创伤的愈合 2449
第一节 各种组织的愈合 2449
一、上皮组织愈合 2449
二、固有结缔组织愈合 2449
三、肌肉组织愈合 2451
四、神经组织愈合 2451
第二节 伤口愈合 2452
一、软组织伤口的愈合 2452
二、骨折的愈合 2454
三、软骨损伤的愈合 2456
第三节 瘢痕 2456
一、瘢痕形成的机制 2456
二、瘢痕形成及重新塑造 2456
三、瘢痕过度增生 2456
四、瘢痕的预防 2457
第六章 口腔颌面部软组织创伤 2458
第一节 各类软组织创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原则 2458
一、挫伤 2458
二、擦伤 2459
三、挫裂伤 2459
四、撕脱伤和撕裂伤 2459
五、切割伤 2459
六、刺伤 2459
七、蜇伤 2460
八、咬伤 2460
九、烧伤 2460
十、化学性灼伤 2461
十一、冻伤 2462
十二、火器伤 2462
第二节 清创缝合术 2462
一、清创时机 2462
二、颌面部清创缝合术的基本程序及原则 2463
三、不同部位软组织创伤的特点及其处理要点 2464
第七章 牙及牙槽突外伤 2466
第一节 牙外伤 2466
一、牙折 2466
二、牙挫伤 2466
三、牙脱位 2466
第二节 牙槽突骨折 2467
第八章 口腔颌面部骨折总论 2468
第一节 骨折的发生机制 2468
一、直接外力 2468
二、间接外力 2468
第二节 颌面部骨折的分类和命名 2468
第三节 颌面部骨折的共性临床表现 2469
一、疼痛 2469
二、麻木 2469
三、肿胀 2469
四、出血及淤斑 2469
五、邻近软组织创伤 2469
六、咬合错乱 2469
七、流涎 2469
八、张口受限 2469
九、骨折片移位 2469
十、功能障碍 2469
第四节 颌面部骨折的诊断 2470
一、临床检查 2470
二、辅助检查 2470
第五节 颌面部骨折的复位 2471
一、手法复位 2471
二、牵引复位 2471
三、切开复位 2472
第六节 颌面部骨折的固定 2472
一、单颌外固定 2472
二、颌间固定 2472
三、颅颌外固定 2473
四、内固定技术 2473
第七节 颌面部骨折的辅助治疗 2476
一、功能训练 2476
二、调? 2477
三、正畸治疗及正颌外科矫治 2477
第九章 下颌骨骨折 2478
第一节 下颌骨骨折的常见部位与分类 2478
第二节 下颌骨骨折的特点 2478
第三节 下颌骨骨折临床特点与诊断 2479
一、咬合错乱 2479
二、骨折段移位 2479
三、下颌骨活动异常 2480
四、张口受限 2480
五、呼吸困难 2480
六、下唇麻木 2480
七、骨折线上牙齿的处理 2480
第四节 下颌骨骨折治疗 2480
一、正中联合骨折 2480
二、颏孔区、下颌体部骨折 2481
三、下颌角区骨折 2481
四、喙突骨折 2482
第五节 下颌骨髁突骨折 2483
一、髁突骨折的特点 2483
二、髁突骨折的愈合及髁突的改建与重塑 2483
三、髁突骨折临床表现与分类 2484
四、髁突骨折保守性治疗与手术治疗 2485
五、手术切口与方法 2486
第十章 上颌骨骨折 2488
第一节 面中部骨骼的解剖 2488
第二节 面中部骨折的特点 2489
一、常见多发性骨折 2489
二、常合并颅脑损伤 2489
三、骨折线及骨块移位程度的评判较困难 2489
四、血运丰富骨折愈合较快 2489
第三节 上颌骨骨折的类型 2489
第四节 上颌骨骨折临床特点 2490
一、骨折段移位、面中部凹陷畸形和长面畸形 2490
二、咬?关系错乱 2490
三、眶周淤血 2490
四、脑脊液鼻漏、耳漏 2490
五、眶下神经麻木 2490
第五节 上颌骨骨折的诊断 2490
第六节 上颌骨骨折的治疗 2491
一、维持生命体征的平稳 2491
二、复位和固定 2491
三、非开放复位后的固定 2491
四、开放复位、内固定 2492
第十一章 颧骨、颧弓骨折 2493
第一节 颧骨、颧弓骨折的分类 2493
一、Knight和North六型分类法 2493
二、Greenberg四型分类法 2493
第二节 颧骨、颧弓骨折的临床表现 2494
一、颧面部塌陷畸形 2494
二、张口受限 2495
三、复视 2495
四、神经损伤 2495
五、其他症状 2495
第三节 颧骨、颧弓骨折的诊断 2495
一、临床检查 2495
二、X线检查 2495
三、CT扫描 2495
第四节 颧骨、颧弓骨折的治疗 2495
一、治疗时机 2495
二、治疗原则和要求 2495
三、颧骨、颧弓的复位 2496
四、颧骨颧弓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2497
五、手术人路的选择 2497
六、不同类型颧骨、颧弓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方法 2498
第十二章 眼眶骨折 2501
第一节 眼眶的应用解剖及眼眶骨折的分类 2501
一、眼眶的应用解剖 2501
二、眼眶骨折的分类 2501
第二节 眼眶骨折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2501
一、眼眶骨折的临床表现 2501
二、眼眶骨折的诊断 2503
第三节 眼眶骨折的治疗 2503
一、眼眶骨折的治疗方案 2503
二、眼眶骨折的手术原则及要点 2503
三、眼眶骨折的手术时机 2504
四、眼眶骨折的手术人路 2504
五、眼眶骨折的非手术治疗及功能训练 2504
六、眼眶的重建 2504
七、眼球内陷的矫治 2505
第十三章 鼻骨骨折 2506
第一节 鼻骨骨折的分型 2506
第二节 鼻骨骨折的诊断 2506
第三节 鼻骨骨折的治疗 2506
一、鼻内出血的止血 2506
二、鼻骨的复位固定 2507
三、鼻骨骨折的继发畸形 2507
第十四章 儿童颌面部损伤 2508
第一节 儿童的解剖生理特点 2508
一、颌面部解剖特点 2508
二、儿童生理特点 2508
第二节 儿童颌面部损伤的特点 2508
第三节 儿童颌面部损伤诊断和治疗特点 2509
一、诊断难度较大 2509
二、宜早期复位 2509
三、儿童骨改建能力强 2509
四、内固定治疗广泛应用 2509
五、骨折后骨骼发育畸形者较多 2510
六、骨折线上的牙胚应尽量保留 2510
第四节 儿童软组织损伤 2510
第五节 儿童牙外伤 2510
一、乳牙损伤 2510
二、新生恒牙损伤 2511
第六节 儿童下颌骨骨折 2511
一、髁突骨折 2511
二、下颌骨体部骨折 2511
第七节 儿童面中部骨折 2511
一、上颌骨骨折 2512
二、鼻骨骨折 2512
三、其他 2512
参考文献 2512
第三十四篇 口腔颌面部肿瘤&张志愿 李龙江 主编 2517
第一章 口腔颌面部肿瘤概论 2517
第一节 流行病学 2517
第二节 病因学 2518
一、化学因素 2518
二、物理因素 2523
三、生物因素 2525
四、生活、饮食因素 2526
五、激素因素 2526
六、遗传因素 2526
七、免疫因素 2527
第三节 肿瘤的生物学特征 2528
一、肿瘤细胞的显著特征 2528
二、癌细胞基因表达与肿瘤基因表型的改变 2528
三、肿瘤的浸润和转移 2530
第四节 口腔颌面部肿瘤的组织病理学 2535
一、肿瘤的形态 2535
二、良恶性肿瘤的区别 2538
三、肿瘤的命名和分类 2538
四、肿瘤的分级 2540
五、肿瘤的病理分期 2541
第五节 口腔颌面部肿瘤的临床表现 2541
一、TNM分类、分期的一般准则 2542
二、TNM分类、分期的有关内容与代号 2542
第六节 口腔颌面部肿瘤的诊断学 2542
一、临床检查 2542
二、影像学检查 2543
三、病理学检查 2544
四、肿瘤标志物 2545
五、关于囊性肿瘤的诊断 2545
六、关于多原发癌瘤的诊断 2546
第七节 口腔颌面部肿瘤的治疗学 2547
一、外科手术治疗 2547
二、化学治疗 2548
三、放射治疗 2553
四、免疫及基因治疗 2554
五、冷冻治疗 2558
六、加热治疗 2558
七、激光治疗 2562
八、介入治疗 2563
九、中医辨证治疗 2564
第八节 口腔颌面部肿瘤的并发症及处理 2565
一、感染 2565
二、出血 2566
三、上腔静脉综合征 2566
四、恶性体腔积液 2567
第九节 口腔颌面部肿瘤的预后相关因素 2568
一、肿瘤原发灶大小、范围 2568
二、肿瘤原发灶所在部位 2568
三、肿瘤原发灶浸润生长 2568
四、肿瘤组织来源、分化程度及病理分型 2569
五、瘤周组织变化 2569
六、区域淋巴结转移 2569
七、治疗方式 2569
第二章 口腔颌面部肿瘤的预防 2570
第一节 消除或减少致癌因素 2570
一、消除慢性刺激与损伤因素 2570
二、保持健康的精神心理状态 2570
三、改变不良习惯 2570
第二节 开展防癌普查及易感人群的监测 2571
一、加强防癌宣教 2571
二、开展防癌普查和易感人群的监测 2571
三、人类致癌物在体内暴露的直接测定和评价 2572
四、对人类致癌物暴露的个体差异和易感人群的监测 2572
第三节 口腔颌面部肿瘤的化学预防 2572
一、化学预防的生物学基础 2572
二、口腔癌前病变的化学预防 2573
三、第二原发肿瘤的化学预防 2573
第四节 口腔癌前病损及其处理 2573
一、白斑 2573
二、口腔毛状白斑 2574
三、红斑 2574
四、口腔扁平苔藓 2574
五、口腔黏膜黑斑 2574
六、口腔黏膜下纤维化 2575
七、上消化道上皮萎缩性病变 2575
八、乳头状瘤 2575
九、皮角 2575
第三章 口腔颌面部常见囊性病变 2576
第一节 软组织囊肿 2576
一、皮脂腺囊肿 2576
二、皮样及表皮样囊肿 2576
三、甲状舌管囊肿 2577
四、鳃裂囊肿 2578
第二节 颌骨囊肿 2578
一、牙源性颌骨囊肿 2578
二、非牙源性上皮囊肿 2580
三、非牙源性非上皮性颌骨囊肿 2580
第四章 口腔颌面部良性肿瘤及瘤样病变 2581
第一节 色素痣 2581
一、皮内痣 2581
二、交界痣 2581
三、复合痣 2581
第二节 牙龈瘤 2581
第三节 纤维瘤 2582
第四节 牙源性肿瘤 2582
一、成釉细胞瘤 2582
二、牙源性腺样瘤 2583
三、牙源性钙化上皮瘤 2584
四、牙源性钙化囊肿 2584
五、牙源性纤维瘤 2584
六、牙源性黏液瘤 2584
七、牙本质瘤 2584
八、良性牙骨质母细胞瘤 2585
九、牙瘤 2585
十、成釉细胞纤维瘤 2585
十一、成釉细胞牙瘤、成釉细胞纤维牙瘤 2585
十二、牙源性鳞状细胞瘤 2585
第五节 骨源性良性肿瘤及瘤样病变 2586
一、骨瘤 2586
二、骨软骨瘤 2586
三、软骨瘤 2586
四、骨化纤维瘤 2586
五、骨纤维异常增殖症 2587
六、骨巨细胞瘤 2587
七、外生骨疣 2588
八、牙骨质化纤维瘤 2588
九、巨大型牙骨质瘤 2588
十、根尖周牙骨质结构不良 2588
十一、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2588
第六节 脉管良性肿瘤与畸形 2590
一、血管瘤 2590
二、血管畸形 2592
三、淋巴管畸形 2593
第七节 神经源性肿瘤 2593
一、神经纤维瘤 2593
二、神经鞘瘤 2594
三、创伤性神经瘤 2594
第八节 脂肪组织肿瘤 2595
一、瘤样病变及增生性疾病 2595
二、良性肿瘤 2595
第九节 颈动脉体瘤 2596
第五章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 2597
第一节 上皮源性恶性肿瘤 2597
一、舌癌 2597
二、颊癌 2598
三、牙龈癌 2598
四、口底癌 2599
五、腭癌 2599
六、唇癌 2599
七、上颌窦癌 2600
八、皮肤癌 2600
九、中央性颌骨癌 2601
第二节 间叶源性恶性肿瘤 2601
一、纤维肉瘤 2601
二、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2602
三、脂肪肉瘤 2602
四、血管肉瘤 2602
五 、横纹肌肉瘤 2603
六、骨肉瘤 2603
七、软骨肉瘤 2604
八、尤文肉瘤 2604
九、浆细胞肉瘤 2605
第三节 口腔颌面头颈部恶性黑色素瘤 2605
一、发病情况 2605
二、致病因素 2606
三、临床表现 2606
四、病理 2607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 2607
六、治疗 2608
七、预后 2609
第四节 口腔颌面-头颈部转移癌 2610
一、口腔颌面-头颈部软组织转移癌 2610
二、口腔颌面-头颈部骨组织转移癌 2610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2611
四、治疗与预后 2611
第五节 口腔颌面-头颈部多原发癌 2611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2612
二、发病特点 2613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2613
四、治疗和预后 2614
五、预防 2614
第六节 口腔颌面-头颈部淋巴系统肿瘤 2615
一、恶性淋巴瘤 2615
二、蕈样肉芽肿 2618
三、鼻、鼻型NK/T细胞淋巴瘤 2619
四、浆细胞骨髓瘤 2620
第六章 口腔颌面部肿瘤治疗的常用外科手术 2623
第一节 上颌骨切除术 2623
一、上颌骨的应用解剖 2624
二、上颌骨部分切除术 2624
三、上颌骨次全切除术 2626
四、上颌骨全切除术 2627
五、上颌骨扩大切除术 2628
第二节 下颌骨切除术 2630
一、下颌骨的应用解剖 2631
二、下颌骨方块切除术 2632
三、下颌骨节段性切除术 2633
四、双侧全下颌骨切除术 2635
第三节 颈淋巴清扫术 2635
一、颈淋巴清扫术的命名和分类、 2635
二、颈淋巴清扫术的术式和手术方法 2636
三、颈淋巴清扫术后肩(臂)综合征的外科处理 2640
四、关于选择性颈淋巴清扫术的争议 2641
第四节 颅颌面肿瘤联合根治与修复 2642
一、适应证和禁忌证 2642
二、病变切除原则 2642
三、手术主要类型 2642
四、手术步骤和方法 2645
第五节 头颈部肿瘤侵及颈动脉的外科处理 2646
一、保留动脉完整性的肿瘤剥除术 2646
二、受侵颈动脉连同瘤体切除术 2646
三、肿瘤连同颈动脉切除及颈动脉重建术 2647
第六节 术后并发症及防治 2649
一、颈淋巴清扫术后颅内高压的防治 2649
二、颈淋巴清扫术后肩综合征的防治 2651
三、颅颌面联合切除术后的并发症的防治 2653
第七章 肿瘤术后组织缺损的外科修复 2655
第一节 修复原则 2655
第二节 常用修复方法 2655
一、自体组织移植 2655
二、异体组织移植 2661
三、人工材料 2662
四、颌面部缺损的赝复体修复 2662
第三节 软组织缺损的修复 2663
一、唇缺损 2663
二、颊缺损 2665
三、舌缺损 2665
四、腭缺损 2666
五、口底缺损 2667
第四节 颌骨缺损的修复 2667
一、上颌骨缺损的修复 2667
二、下颌骨缺损的修复 2668
第八章 种植技术在口腔颌面部肿瘤中的应用 2670
第一节 现代种植技术概述 2670
一、种植病例的选择和评估 2670
二、种植术前的影像学评估 2671
三、制订详细的种植治疗计划 2672
第二节 牙种植外科技术 2672
一、骨移植技术 2672
二、骨挤压和骨劈开术 2672
三、上颌窦提升术 2673
四、引导骨再生技术 2674
五、即刻种植术 2675
六、颧骨种植技术 2675
七、种植支抗 2676
第三节 颌面缺损种植修复相关问题 2676
一、颌面缺损种植术前计划及准备 2676
二、常用移植骨瓣的骨质条件 2677
三、种植时机的选择、种植后维护以及放化疗对种植影响 2678
第四节 颌骨缺损的种植与功能性修复 2679
一、颌骨缺损种植修复的设计原则 2679
二、不同类型上颌骨缺损修复方法 2679
三、不同类型下颌骨的修复方法 2681
参考文献 2681
第三十五篇 唾液腺疾病&俞光岩 主编 2687
第一章 临床检查及影像学诊断 2687
第一节 唾液腺的临床检查 2687
一、病史采集和物理检查 2687
二、唾液流率及唾液生化检查 2687
三、唇腺活检 2689
四、唾液腺细针吸取活检 2689
五、组织病理检查 2689
第二节 唾液腺疾病的影像学诊断 2690
一、唾液腺造影术 2690
二、超声诊断 2691
二、CT 2692
四、磁共振成像(MRI) 2692
五、放射性核素检查 2693
第二章 唾液腺炎症 2696
第一节 涎石症 2696
一、涎石的理化特点及形成机制 2696
二、临床表现 2696
三、X线表现 2697
四、诊断及鉴别诊断 2697
五、治疗 2697
第二节 急性炎症 2697
一、流行性腮腺炎 2697
二、急性化脓性腮腺炎 2698
第三节 慢性炎症 2699
一、儿童复发性腮腺炎 2700
二、成人复发性腮腺炎 2703
三、慢性阻塞性腮腺炎 2706
四、慢性下颌下腺炎 2710
第四节 其他 2711
一、唾液腺淋巴结炎 2711
二、唾液腺结核 2711
三、唾液腺放射性损伤 2712
四、唾液腺放线菌病 2712
第三章 唾液腺损伤及涎瘘 2713
第一节 唾液腺损伤及涎瘘 2713
一、解剖学特点 2713
二、病因 2713
三、临床表现 2713
四、诊断 2713
五、预防及治疗 2714
第二节 面神经创伤的诊断及治疗 2715
一、概述 2715
二、面神经创伤的分类 2715
三、面神经创伤的病因 2715
四、面神经创伤的诊断 2716
五、面神经创伤的治疗 2724
六、影响面神经创伤预后的因素 2725
第四章 唾液腺发育异常及分泌异常性疾病 2726
第一节 唾液腺发育异常 2726
一、唾液腺先天缺失或发育不全 2726
二、唾液腺异位 2726
三、迷走唾液腺 2726
四、多囊腮腺 2727
五、先天性唾液腺导管扩张 2727
六、第一鳃裂瘘 2727
第二节 唾液分泌异常 2727
一、口干症 2728
二、流涎症 2728
第五章 舍格伦综合征 2730
第一节 病因及发病机制 2730
一、病因 2730
二、发病机制 2731
第二节 临床表现 2732
一、口腔表现 2732
二、唾液腺表现 2732
三、眼部表现 2732
四、全身表现 2733
第三节 诊断 2733
一、诊断方法 2733
二、诊断标准 2734
三、鉴别诊断 2735
第四节 舍格伦综合征的治疗 2735
第五节 舍格伦综合征的恶变 2735
第六节 舍格伦综合征的动物模型 2736
一、佐剂型动物模型 2736
二、自身免疫病鼠模型 2736
三、转基因动物模型 2736
第六章 唾液腺良性肿瘤及瘤样病变 2738
第一节 良性肿瘤 2738
一、多形性腺瘤 2738
二、肌上皮瘤 2739
三、基底细胞腺瘤 2739
四、膜性基底细胞腺瘤 2740
五、沃辛瘤 2741
六、嗜酸细胞腺瘤 2742
七、管状腺瘤 2742
八、皮脂腺腺瘤及皮脂腺淋巴腺瘤 2743
九、导管乳头状瘤 2743
十、乳头状囊腺瘤 2744
第二节 瘤样病变 2744
一、唾液腺良性肥大 2744
二、嗜酸细胞增生症 2744
三、坏死性唾液腺化生 2745
四、黏液囊肿 2745
五、腮腺囊肿 2746
第七章 唾液腺恶性肿瘤 2747
第一节 概论 2747
一、发病情况 2747
二、组织学分类 2747
三、临床分类分期 2748
四、治疗 2748
五、预后 2749
第二节 各类恶性唾液腺肿瘤 2749
一、腺泡细胞癌 2749
二、黏液表皮样癌 2750
三、腺样囊性癌 2751
四、多形性低度恶性腺癌 2752
五、上皮-肌上皮癌 2752
六、唾液腺导管癌 2752
七、基底细胞腺癌 2753
八、皮脂腺癌 2753
九、嗜酸细胞腺癌 2754
十、乳头状囊腺癌 2754
十一、黏液腺癌 2754
十二、腺癌 2755
十三、癌在多形性腺瘤中 2755
十四、肌上皮癌 2756
十五、未分化癌 2756
十六、淋巴上皮癌 2757
参考文献 2757
第三十六篇 颞下颌关节疾病&王大章 胡静 主编 2763
第一章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2763
第一节 概述 2763
第二节 命名与分类 2764
一、命名 2764
二、分类 2764
第三节 流行病学调查 2765
第四节 病因 2766
一、创伤 2766
二、解剖学因素 2766
三、系统性疾病 2767
四、社会心理因素 2767
第五节 临床表现 2767
一、疼痛 2767
二、异常关节音 2767
三、下颌运动障碍 2767
四、急性错? 2767
五、头痛及其他伴发症状 2768
第六节 病理特征 2768
一、关节软骨病变 2768
二、骨质病变 2768
三、滑膜改变 2768
四、关节盘的改变 2768
第七节 诊断检查 2768
一、病史采集 2768
二、检查 2770
第八节 治疗 2771
一、治疗原则 2771
二、治疗程序 2771
三、治疗方法 2772
第九节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常见临床类型的诊治 2778
一、咀嚼肌功能紊乱 2778
二、关节内疾患 2779
第十节 鉴别诊断 2781
第二章 颞下颌关节脱位 2783
一、急性前脱位 2783
二、复发性脱位 2784
三、陈旧性脱位 2784
第三章 颞下颌关节强直 2786
第一节 颞下颌关节内强直 2786
一、病因 2786
二、病理 2786
三、临床表现与诊断 2786
四、治疗 2787
第二节 颞下颌关节外强直 2790
一、病因 2790
二、病理 2790
三、临床表现及诊断 2791
四、治疗 2791
第三节 混合性颞下颌关节强直 2791
一、病因 2792
二、临床表现及诊断 2792
三、治疗 2792
第四章 颞下颌关节镜外科 2793
第一节 概述 2793
第二节 颞下颌关节镜的器械装置 2794
第三节 颞下颌关节内镜外科的应用解剖 2794
一、关节囊外结构 2795
二、关节囊内结构 2795
第四节 颞下颌关节内镜外科的基本操作 2796
一、体位与麻醉 2796
二、穿刺点体表定位 2796
三、穿刺技术与程序 2796
第五节 正常颞下颌关节内镜检查的视野及图像 2797
一、颞下颌关节上腔各解剖区域的视野及镜检图像 2797
二、颞下颌关节下腔各解剖区域的视野及镜检图像 2799
第六节 病变颞下颌关节内镜检查的视野及图像 2799
一、病变关节具有特征性的病变图像 2799
二、关节镜诊断 2799
第七节 颞下颌关节镜外科手术 2802
一、基本操作方法 2802
二、TMJ内镜外科手术 2802
第八节 提高颞下颌关节镜手术的成功率与防止并发症 2806
一、常见的并发症 2806
二、提高成功率及防治并发症要点 2806
第五章 颞下颌关节肿瘤及类肿瘤病变 2808
第一节 概述 2808
第二节 良性肿瘤及类肿瘤病变 2808
一、骨瘤 2808
二、骨软骨瘤 2809
三、软骨瘤 2809
四、成软骨细胞瘤 2810
五、软骨黏液样纤维瘤 2810
六、骨巨细胞瘤 2810
七、骨巨细胞肉芽肿 2811
八、颞下颌关节囊肿 2812
九、滑膜软骨瘤病 2812
第三节 恶性肿瘤 2813
一、骨肉瘤 2813
二、软骨肉瘤 2813
三、滑膜肉瘤 2815
参考文献 2815
第三十七篇 口腔颌面部神经疾病&邱蔚六 张伟杰 主编 2821
第一章 疼痛的基本概念及颅面神经痛的临床分类 2821
第一节 疼痛的基本概念 2821
一、疼痛的定义 2821
二、痛觉的传导 2821
三、痛觉的内源性致痛物质 2821
四、痛觉发生的机制 2822
五、疼痛反应过程对机体的影响 2822
六、疼痛的分类 2822
七、疼痛的定量分析 2822
八、疼痛的治疗 2822
第二节 颅面神经痛的临床分类 2823
一、偏头痛 2823
二、紧张型头痛 2823
三、丛集性头痛和慢性阵发性偏头痛 2823
四、非器质性病变的各种头痛 2823
五、与外伤有关的头痛 2823
六、与血管性疾病有关的头痛 2823
七、与颅内血管性疾病无关的头痛 2823
八、接触或戒断某些物质所致的头痛 2823
九、与非头部感染有关的头痛 2823
十、与代谢性疾病有关的头痛 2823
十一、结构性头面痛 2823
十二、脑神经、神经干和传人神经阻滞所致的头面痛 2823
第二章 口腔颌面部神经系统检查及影像学诊断 2825
第一节 口腔颌面部神经功能特点 2825
一、感觉功能 2825
二、运动功能 2825
第二节 口腔颌面部神经功能的检查 2826
一、感觉功能检查 2826
二、运动功能检查 2826
三、神经反射检查 2826
第三节 口腔颌面部神经电生理检查 2827
一、三叉神经诱发电位 2827
二、面神经运动诱发电位 2827
三、肌电图 2827
四、神经电图 2827
第四节 口腔颌面部神经系统的影像学检查 2827
一、X线平片 2827
二、CT 2828
三、MRI 2828
四、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2828
第三章 三叉神经痛 2829
第一节 三叉神经的应用解剖 2829
一、大体解剖 2829
二、毗邻关系 2829
第二节 三叉神经痛病因学研究 2829
第三节 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流行病学 2830
一、发病率 2830
二、性别和年龄 2830
三、罹患部位 2830
第四节 三叉神经痛的诊断 2830
一、临床表现 2830
二、鉴别诊断 2830
第五节 三叉神经痛的治疗 2831
一、三叉神经痛的治疗原则 2831
二、非手术治疗 2831
三、手术治疗 2832
第六节 CT定位下射频温控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 2833
一、原理 2833
二、适应证 2833
三、卵圆孔穿刺技术及治疗步骤 2833
四、CT定位与传统定位方法的比较 2834
五、温控热凝术的优点 2835
六、射频温控热凝术的并发症 2835
第四章 口腔颌面部感觉障碍 2836
第一节 感觉减退或缺失 2836
一、病因 2836
二、检查和诊断 2836
三、治疗 2836
第二节 味觉功能障碍 2836
一、病因 2836
二、诊断 2837
三、治疗 2837
第五章 面神经疾病 2838
第一节 面神经的解剖生理 2838
一、面神经的组成 2838
二、面神经的行径与分支 2838
第二节 面神经麻痹 2839
一、病因及分类 2839
二、临床表现、诊断及功能检查 2839
三、周围性面瘫的治疗 2840
四、贝尔面瘫 2842
五、创伤性面瘫 2842
第三节 面肌抽搐 2843
一、病因 2843
二、诊断与鉴别诊断 2843
三、治疗 2844
第六章 舌咽神经疾病 2845
第一节 应用解剖 2845
第二节 舌咽神经痛 2845
一、病因 2845
二、诊断 2845
三、治疗 2846
第三节 舌咽神经麻痹 2847
第七章 其他神经疾病和综合征 2848
第一节 其他神经疾病 2848
一、味觉出汗综合征 2848
二、流涎症 2848
三、重症肌无力 2848
四、舌下神经麻痹 2849
五、迷走神经麻痹 2849
六、副神经麻痹 2850
第二节 口腔颌面部有关的疼痛综合征 2850
一、Eagle综合征 2850
二、翼钩综合征 2851
参考文献 2851
第三十八篇 先天性唇裂、腭裂与颅面裂&石冰 穆雄铮 主编 2857
第一章 唇腭裂的流行病学状况与病因 2857
第一节 唇腭裂的流行病学状况 2857
第二节 唇腭裂的病因 2858
一、遗传因素 2858
二、环境因素 2860
第三节 唇腭裂伴综合征的病因 2861
一、染色体异常 2861
二、单基因突变 2861
三、致畸的环境因素 2861
四、其他因素 2861
第二章 唇腭裂及面裂发生的病理机制 2863
第一节 与唇腭裂及面裂发生有关的胚胎发育 2863
第二节 唇腭裂及面裂的形成 2864
第三章 唇腭裂颌骨畸形特征及其生长变化规律 2866
第一节 唇腭裂颌骨畸形特征 2866
一、唇腭裂新生儿颌骨畸形特征 2866
二、唇腭裂混合牙列期颌骨畸形特征 2867
三、唇腭裂恒牙列期牙颌畸形特征 2867
第二节 唇腭裂上颌骨的生长规律 2868
一、唇腭裂患者固有生长潜力的影响 2868
二、唇腭裂对上颌骨生长的影响 2868
三、医源性因素的影响 2868
四、腭裂术后上颌骨生长异常的机制 2869
第三节 唇腭裂的生物力学研究 2869
一、腭裂上颌骨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2869
二、唇裂修复产生的压力对腭裂上颌骨影响效果的观察 2870
三、植骨修复对抵抗上颌骨变形移位效果的观察 2870
第四章 唇腭裂患者心理 2872
第一节 唇腭裂患儿的心理状况 2872
第二节 不同年龄唇腭裂患儿的心理特点 2872
一、幼小患儿的心理 2872
二、儿童青少年患儿的心理 2872
三、成人患者心理 2873
第三节 唇腭裂患儿家属的心理特点 2873
第四节 唇腭裂患儿心理问题的早期干预 2873
第五章 唇腭裂的序列治疗 2877
第一节 开展序列治疗的原因与目的 2877
第二节 序列治疗组的分类 2877
第三节 序列治疗组的组织 2877
第四节 序列治疗组的工作内容和程序 2877
第五节 序列治疗组的发展方向 2879
第六章 单侧唇裂 2880
第一节 单侧唇裂的畸形特点 2880
第二节 单侧唇裂的肌肉解剖 2880
第三节 治疗计划与时间安排 2880
第四节 单侧唇裂的修复法 2881
一、唇粘连术 2881
二、旋转推进法的应用 2881
三、下三角瓣法的应用 2882
四、梯度旋转下降法(华西法)的应用 2882
第五节 唇裂术后效果的变化规律 2884
第六节 单侧唇裂术后继发畸形的二期整复 2885
一、形成继发畸形的一般原因 2885
二、术后继发畸形的分类与整复 2885
第七章 双侧唇裂 2890
第一节 双侧唇裂的畸形与解剖学特点 2890
第二节 治疗计划与时间安排 2890
第三节 双侧唇裂修复法 2890
一、唇粘连术 2890
二、双侧唇裂的整复原则 2890
三、修复双侧唇裂常用的外科术式 2891
第四节 双侧唇裂术后继发畸形的二期整复 2894
一、唇红部的畸形 2894
二、唇上部的畸形 2895
三、前庭沟过浅 2897
第八章 唇裂鼻畸形 2899
第一节 唇裂鼻畸形形成的病理机制 2899
第二节 唇裂鼻畸形的解剖学特点 2899
第三节 治疗计划与时间安排 2900
第四节 外科整复 2900
一、婴幼儿期唇裂鼻畸形的整复 2900
二、青少年期唇裂鼻畸形的整复 2900
三、生长发育成熟期唇裂鼻畸形的整复 2903
第五节 唇裂鼻畸形术后效果的评价指标与方法 2907
第九章 腭裂 2908
第一节 腭裂的解剖病理学特点 2908
第二节 治疗计划与时间安排 2908
第三节 腭裂的修复模式与方法 2909
一、第一种修复模式 2909
二、第二种修复模式 2912
三、第三种修复模式 2913
第四节 腭裂术后的并发症与防治 2913
一、出血 2913
二、术后呼吸困难 2914
三、术后张口困难 2914
四、腭部裂开或穿孔 2914
第十章 腭裂腭咽闭合不全 2915
第一节 腭裂腭咽闭合不全的解剖病理学特点 2915
第二节 腭咽闭合不全的检查 2915
一、鼻咽纤维镜的应用 2915
二、头颅侧位X线片的应用 2915
三、多角度X线动态录像的应用 2916
四、压力气流测定法的应用 2916
五、鼻音计的应用 2916
六、CT的应用 2917
第三节 腭裂腭咽闭合不全的治疗计划 2917
第四节 腭裂腭咽闭合不全的外科治疗 2917
一、腭裂腭咽闭合不全的初期外科治疗 2917
二、腭裂腭咽闭合不全的二期外科治疗 2917
第五节 腭裂腭咽闭合不全的修复治疗 2919
第六节 腭裂腭咽闭合不全的生物反馈治疗 2920
第十一章 腭裂语音 2921
第一节 语言和语音的基本知识 2921
一、人类语言和语音功能的发育 2921
二、汉语语音的基本知识 2921
第二节 腭裂术后语音障碍的原因 2921
一、直接原因 2921
二、间接原因 2922
第三节 唇腭裂语音障碍的特点 2922
一、共鸣异常 2922
二、口鼻腔气流控制的异常 2923
三、构音异常 2923
四、面部特殊表情 2923
第四节 腭裂患者的听力问题 2923
第五节 腭裂语音和上颌骨发育的矛盾 2923
第六节 腭裂语音异常的诊断 2924
一、病史采集 2924
二、口腔及周围结构检查 2924
三、主观判听 2924
四、腭咽闭合功能的客观评价 2924
五、口鼻腔瘘对发音的影响 2925
第七节 腭裂语音障碍的治疗 2925
一、腭裂患者语言语音的发育与治疗 2925
二、腭咽闭合不全的治疗 2925
三、语音治疗 2926
四、常见腭裂术后不同类型语音障碍的治疗原则 2927
第十二章 腭裂性中耳炎 2928
第一节 腭裂伴发中耳疾患的流行病学 2928
第二节 腭裂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机制 2929
第三节 腭裂中耳疾患的检查与诊断 2929
一、病史收集 2929
二、视诊 2929
三、仪器检查 2929
第四节 腭裂伴中耳积液的治疗 2930
一、鼓膜切开置管术的适应证和手术时机 2930
二、鼓膜切开置管术 2930
第五节 鼓膜切开置管术的并发症及其防治 2931
一、脱管 2931
二、中耳结构的损伤 2932
三、术后继发的鼓膜病变 2932
第十三章 牙槽突裂的修复 2933
第一节 牙槽突裂的分类与解剖病理学特点 2933
一、牙槽突裂的临床分类 2933
二、牙槽突裂的病理表现及相关问题 2933
第二节 治疗计划与时间安排 2933
第三节 牙槽突裂的外科前治疗 2934
第四节 牙槽突裂修复骨源选择与制备 2934
一、骨源的选择 2934
二、髂骨取骨术 2935
第五节 单侧牙槽突裂修复的技术 2936
第六节 双侧牙槽突裂修复的技术 2937
一、双侧牙槽突裂植骨术 2937
二、前颌骨后退与同期双侧牙槽突裂植骨术 2937
第七节 牙槽突裂修复效果的评价 2938
第八节 并发症 2938
第九节 牙槽突裂缺牙的修复 2938
第十四章 颅面裂 2940
第一节 概述胚胎发生及其分类 2940
一、相关的胚胎发生学 2940
二、分类 2940
第二节 面中裂 2942
一、Tessier 0号颅面裂 2942
二、Tessier 1号颅面裂 2943
三、Tessier 2号颅面裂 2943
四、Tessier 3号颅面裂 2943
五、Tessier 13号颅面裂 2943
六、Tessier 14号颅面裂 2943
第三节 面斜裂 2944
一、Tessier 4号面裂 2944
二、Tessier 5号面裂 2944
三、Tessier 6号颅面裂 2945
第四节 面横裂 2945
第五节 眶面裂 2945
一、8号颅面裂 2945
二、9号颅面裂 2945
三、10号颅面裂 2946
四、11号颅面裂 2946
五、12号颅面裂 2946
第六节 面裂的修复原则 2946
一、一般原则 2946
二、软组织畸形的整复原则 2946
三、硬组织畸形的整复原则 2946
第七节 面裂的修复方法 2946
一、正中颅面裂的修复方法 2946
二、面斜裂的修复方法 2947
三、面横裂的修复方法 2949
四、眶面裂的修复方法 2949
参考文献 2949
第三十九篇 口腔颌面部畸形与缺损的整复治疗&王大章 刘宝林 主编 2955
第一章 概述 2955
第一节 致畸原因 2955
一、感染 2955
二、损伤 2955
三、肿瘤及其治疗后遗症 2955
四、其他 2955
第二节 诊断与治疗程序 2955
一、诊断 2955
二、治疗程序 2956
第二章 自体组织移植的生物学基础 2957
第一节 概述 2957
第二节 皮肤移植 2958
一、皮肤的组织学结构 2958
二、游离皮肤移植物的成活机制 2959
三、游离皮肤移植的远期变化 2959
第三节 真皮移植 2960
一、真皮的组织学结构 2960
二、真皮移植的成活及移植后的变化 2960
第四节 脂肪移植 2961
一、自体脂肪移植后的成活机制及生物学变化 2961
二、解决脂肪移植吸收的研究进展 2961
第五节 筋膜移植 2961
一、筋膜的组织学结构及组织特性 2961
二、筋膜移植愈合与再生后的变化 2962
第六节 软骨移植 2962
一、软骨的组织学结构及生理特征 2962
二、软骨的生长、代谢及再生 2962
三、软骨的扭曲变形 2963
四、软骨移植后的变化 2963
五、软骨移植成活后的生长潜力 2963
六、软骨膜 2963
第七节 骨移植 2964
一、骨的组织学结构及组织发生 2964
二、游离植骨的成活机制 2964
三、软骨成骨与膜内成骨 2965
四、骨膜在骨再生中的作用 2965
五、影响骨移植成活的因素 2965
第八节 神经移植 2965
一、周围神经组织学及生理特征 2966
二、周围神经损伤后的Waller溃变 2966
三、自体神经移植后的成活及其病理生理变化 2966
四、非神经组织材料修复周围神经缺损 2967
第三章 组织移植术 2968
第一节 游离皮片移植 2968
一、游离皮片移植的分类与适应证 2968
二、断层皮片移植 2969
三、皮片的生长和变化 2972
四、植皮失败的原因与预防措施 2972
第二节 全厚皮片及真皮移植 2973
一、全厚皮片植皮术 2973
二、带真皮下血管网植皮术 2973
三、真皮移植术 2973
第三节 皮瓣移植 2975
一、概述 2975
二、带蒂皮瓣移植 2975
三、管状皮瓣移植 2981
四、肌皮瓣带蒂移植 2982
五、骨肌皮瓣移植 2984
第四节 吻合血管的游离皮瓣移植 2984
一、概述 2984
二、游离皮瓣的分类 2985
三、口腔颌面部缺损整复常用的游离皮瓣 2985
四、口腔颌面部缺损整复常用的游离肌皮瓣 2987
五、口腔颌面部缺损整复常用的游离骨(肌)皮瓣 2988
第五节 皮瓣移植的并发症及防治 2988
一、主要并发症 2988
二、常见并发症及其处理 2989
第六节 骨与软骨移植术 2990
一、骨移植术 2990
二、软骨移植术 2999
第七节 其他组织移植 3001
一、黏膜移植 3001
二、筋膜移植 3001
三、神经移植 3002
四、复合组织移植 3002
五、代用品植入 3003
第八节 组织工程化组织在口腔颌面外科中的应用及展望 3003
一、概述 3003
二、牙齿组织工程 3004
三、牙周组织工程 3004
四、种植牙的组织工程学研究 3005
五、唾液腺组织工程研究 3005
六、颞下颌关节组织工程研究 3005
七、整复腭裂缺损的组织工程研究 3005
八、口腔颌面部皮肤黏膜组织工程 3005
九、口腔颌面部骨组织工程 3006
十、口腔颌面部组织工程研究的问题与展望 3007
第四章 口腔颌面部软组织器官畸形与缺损的整复 3009
第一节 概述 3009
第二节 面部瘢痕挛缩畸形的整复 3009
一、病因及病损特点 3009
二、整复方法 3009
第三节 眼睑及眶周软组织畸形的整复 3009
一、眼睑的应用解剖 3009
二、睑外翻畸形 3010
三、上睑下垂整复术 3011
四、睑内眦赘皮整复术 3012
五、眉缺损和畸形 3013
第四节 唇缺损畸形的整复 3013
一、病因及病损特点 3013
二、整复方法 3013
第五节 鼻畸形缺损的整复 3016
一、病因及病损特点 3016
二、整复方法 3016
第六节 颊部缺损的整复 3020
一、病因及病损特点 3020
二、整复方法 3020
第七节 耳廓畸形与缺损的整复 3022
第八节 舌缺损、畸形的整复 3022
第九节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整复治疗 3022
一、概述 3022
二、病因及分类 3022
三、面神经麻痹的检查、诊断 3023
四、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整复治疗 3023
第五章 口腔颌面部骨缺损畸形的整复 3028
第一节 概述 3028
第二节 上颌骨缺损畸形的整复与功能重建 3028
一、上颌骨的应用解剖 3028
二、上颌骨缺损的分类 3029
三、上颌骨缺损牙颌功能重建整复术 3029
四、上颌骨缺损的赝复体修复 3033
第三节 下颌骨缺损畸形的整复与功能重建 3036
一、下颌骨的应用解剖 3036
二、下颌骨缺损的分类 3036
三、下颌骨缺损畸形的整复与功能重建 3037
第四节 颧骨颧弓畸形的整复 3041
一、颧骨塌陷的整复 3041
二、颧骨颧弓高突的整复减低术 3041
第六章 牵张成骨在口腔颌面部畸形缺损中的应用 3043
第一节 牵张成骨的发展 3043
第二节 牵张成骨的生物学基础 3043
一、牵张成骨的基本原理 3043
二、组织细胞对牵张力作用的生物学反应 3044
三、牵张力与血管生成及新骨形成 3045
第三节 牵张成骨的基本技术与模式 3046
一、牵张成骨的基本技术与操作 3046
二、牵张成骨术的基本模式 3046
三、颌骨牵张成骨术对邻接器官的影响 3046
第四节 颌骨牵张装置 3048
一、颌骨牵张器的分类 3048
二、颌骨牵张器的基本结构 3048
三、牵张器的安置部位与技术 3049
第五节 颌骨牵张术的适应证与优缺点 3049
一、年龄选择 3049
二、主要适应证 3049
二、颌骨牵张术的优缺点 3049
四、牙颌面畸形外科治疗的选择 3049
第六节 颌骨牵张术的诊治程序 3050
一、治疗计划的拟定 3050
二、颌骨牵张术前、术中及术后的正畸治疗 3050
三、并发症及其防治 3051
第七节 上颌骨及面中份牵张术 3051
一、上颌牵张前徙术 3051
二、上颌骨缩窄横向牵张增宽术 3052
三、面中份牵张前徙术 3052
第八节 下颌骨牵张术 3053
一、下颌骨牵张前徙术 3053
二、下颌支垂直牵张增高术 3053
三、下颌骨缩窄中线牵张增宽术 3053
四、下颌骨节段性缺损骨牵张整复术 3054
五、牵张成骨再造下颌髁突 3054
参考文献 3055
第四十篇 正颌外科&胡静 王大章 主编 3061
第一章 正颌外科简介 3061
第二章 牙颌面畸形的病因与分类 3062
第一节 引起牙颌面畸形的常见因素 3062
一、先天因素 3062
二、后天因素 3062
第二节 牙颌面畸形的分类 3062
一、颌骨前后向发育异常 3062
二、颌骨垂直向发育异常 3063
三、颌骨横向发育异常 3063
四、双颌畸形 3063
五、面部不对称性畸形 3064
六、获得性牙颌面畸形 3064
第三章 牙颌面畸形的诊断方法 3065
第一节 病史与检查 3065
一、病史 3065
二、检查 3065
第二节 X线头影测量分析 3065
一、测量标志点 3065
二、测量项目 3066
第四章 正颌外科的治疗原则、设计与步骤 3067
第一节 治疗原则 3067
第二节 设计手段与方法 3067
第三节 治疗程序与步骤 3068
一、术前正畸治疗 3068
二、正颌外科手术 3068
三、术后正畸治疗 3069
第五章 常用的正颌外科手术 3070
第一节 Le Fort I型骨切开术 3070
一、适应证 3070
二、手术方法及要点 3071
第二节 上颌前部骨切开术 3071
一、适应证 3071
二、手术方法及要点 3071
第三节 下颌支矢状骨劈开术 3072
一、适应证 3072
二、手术方法及要点 3072
第四节 下颌支垂直骨切开术 3073
一、适应证 3073
二、手术方法及要点 3073
第五节 下颌前部根尖下骨切开术 3074
一、适应证 3074
二、手术方法及要点 3074
第六节 颏成形术 3075
一、适应证 3075
二、手术方法及要点 3075
第七节 下颌角成形术 3075
一、下颌角截骨术 3076
二、下颌角区骨外板矢状截除术 3076
第八节 正颌外科手术常见并发症的防治 3077
一、呼吸道梗阻 3077
二、出血和血肿 3077
三、伤口感染 3078
四、骨块坏死或骨段愈合不良 3078
五、牙根损伤及牙髓坏死 3078
六、周围神经损伤 3078
七、意外骨折 3078
八、术后复发 3078
参考文献 3079
第四十一篇 阻塞性睡眠呼吸障碍疾病&邱蔚六 卢晓峰 主编 3083
第一章 概述 3083
第一节 睡眠呼吸障碍疾病诊治的发展 3083
第二节 睡眠呼吸障碍的有关名词概念 3085
第三节 睡眠呼吸障碍的临床流行病学 3086
一、患病率与地区、种族差异 3086
二、不同性别的患病率 3086
三、不同年龄的患病率 3086
四、遗传因素 3087
第四节 睡眠呼吸障碍的病理生理变化和继发病损 3087
第二章 睡眠呼吸障碍疾病的诊断 3089
第一节 正常人的睡眠及分期 3089
第二节 睡眠呼吸障碍的临床表现 3089
第三节 多导睡眠监测 3089
第四节 上气道阻塞性质、部位和程度的判定 3090
一、上气道阻塞性质和部位的判定 3090
二、睡眠呼吸障碍疾病程度的判定 3090
第五节 常见睡眠呼吸障碍疾病的分类及诊断 3091
一、原发性鼾症 3091
二、上气道阻力综合征 3092
三、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3092
四、睡眠低通气综合征 3092
五、肥胖低通气综合征 3093
六、陈-施呼吸 3093
七、重叠综合征 3093
第三章 睡眠呼吸障碍的非手术治疗 3094
第一节 行为治疗 3094
一、减肥 3094
二、戒烟 3094
三、睡眠卫生与睡眠剥夺 3094
第二节 正压通气治疗 3095
一、压力滴定 3095
二、正压通气治疗的不良反应 3095
第三节 口腔矫治器治疗 3096
一、口腔矫治器的种类与制作 3096
二、口腔矫治器制作前准备 3098
三、口腔矫治器的作用机制 3098
四、口腔矫治器的不良反应 3098
五、口腔矫治器的疗效评价 3098
六、其他矫治器 3099
第四节 药物治疗 3099
第四章 颅颌面骨畸形伴睡眠呼吸障碍疾病的正颌外科治疗 3101
第一节 与睡眠呼吸障碍有关的颅面综合征 3101
第二节 正颌外科技术在阻塞性睡眠呼吸障碍疾病中的应用 3103
一、治疗原则 3103
二、小下颌畸形伴阻塞性睡眠呼吸障碍的外科治疗 3104
三、上颌骨或颅颌发育不足伴阻塞性睡眠呼吸障碍的外科治疗 3104
四、严重上下颌发育不足伴阻塞性睡眠呼吸障碍的外科治疗 3106
五、小下颌伴阻塞性睡眠呼吸障碍的牵张成骨治疗 3106
六、上颌骨或颅颌发育不足伴阻塞性睡眠呼吸障碍的牵张成骨治疗 3109
第五章 肥胖伴阻塞性睡眠呼吸障碍的外科治疗 3111
第一节 手术的选择和适应证 3111
第二节 各类手术及方法 3111
一、气管切开术 3111
二、射频温控减容术 3111
三、鼻腔阻塞性疾病的手术 3113
四、腭垂、腭咽成形术 3113
五、舌体、舌根外科减容术 3114
六、颏前移舌骨悬吊术 3115
七、双颌前移术 3117
八、腭垂、腭咽成形伴同期双颌前移术 3118
九、双颌同期前牵张成骨术 3119
第六章 儿童睡眠呼吸障碍的诊治 3121
第一节 临床流行病学 3121
一、发病概况 3121
二、儿童睡眠呼吸障碍的有关病因 3121
第二节 儿童睡眠呼吸障碍临床表现 3122
一、夜间症状 3122
二、白天症状 3123
三、并发症及继发症 3123
第三节 儿童睡眠呼吸障碍的诊断 3123
第四节 儿童睡眠呼吸障碍的治疗 3125
参考文献 3125
第四十二篇 口腔正畸学&陈扬熙 赵志河 罗颂椒 主编 3131
第一章 牙颌畸形的诊断与治疗原则 3131
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