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论 1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1
一、研究背景 1
二、研究意义 3
第二节 研究框架与研究内容 4
一、研究框架 4
二、研究内容 5
第三节 本书创新点与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7
一、本书创新点 7
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8
第二章 信息披露理论与研究的文献 10
第一节 信息披露内涵与外延 10
一、信息披露的内涵 10
二、信息披露的外延 11
第二节 信息披露相关理论 19
一、效率市场假设 19
二、信息经济学理论 21
三、委托代理理论 22
四、交易成本理论 23
五、会计信息质量理论 24
六、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理论 24
七、信息披露的重要性理论 25
第三节 我国信息披露制度 28
一、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管理体制比较 28
二、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评价体系与国外比较 29
三、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管理体制比较 31
第四节 信息披露研究的文献评述 32
一、信息披露动因方面研究 32
二、信息披露与公司治理结构关系 35
三、信息质量与管理舞弊等行为问题 36
第三章 企业价值评价理论及文献 38
第一节 企业价值评估的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 39
一、企业价值的概念 39
二、企业价值评估的含义 44
第二节 价值评价(评估)理论及模型 46
一、EVA理论及模型 47
二、自由现金流量 49
三、FF(Franchise Factor)模型 49
四、市盈率 50
五、PBR模型 51
六、Tobin-Q 51
七、股东权益收益率 52
八、两阶段自有现金流贴现模型 52
九、以期权为基础的估价模型一期权估价法 53
十、平衡计分卡 55
第三节 影响企业价值的因素分析 56
一、获利能力 57
二、环境因素 58
三、企业内部诸因素 58
第四节 价值评价指标研究相关的文献评述 59
一、价值评估理论方面的研究 59
二、价值评估理论模型方面的研究 61
三、会计盈亏信息含量与市场反应方面的研究 63
四、信息含量与企业评价指标之间相关性研究 64
第四章 上市公司价值评价指标的有效性研究 66
第一节 价值评价指标和检验模型 66
第二节 实证分析 73
一、价值评价指标与CAR之间相关性检验 73
二、信息披露区间价值评价指标敏感性检验 76
第三节 研究结论 77
第四节 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特征与监管机制模式 78
一、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特征 79
二、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偏好的深层次原因 82
三、我国L市公司再融资监管机制设计 85
附录4-1沪市制造业样本企业 89
附录42深市制造业样本企业 91
附录4-3沪深上市的浙江企业(样本) 93
第五章 信用评价视角下加权值变动对企业价值的影响 94
第一节 企业信用评价 94
一、企业信用评价指标的定义及分类 94
二、影响企业信用风险的因素 95
三、企业信用评价指标的设立原则 96
第二节 信用评价方法文献综述 98
第三节 模型建立及实证分析 100
第四节 实证结论 107
附录5-1上市中小企业信用评价指标的综合经济指数 109
附录5-2中小企业板样本企业的综合评价分 110
附录5-3五大指标的加权值变动情况表 111
第六章 基于财务信息的知识资产评价模型及应用 112
第一节 知识资产的内涵和理论 112
一、知识资产的内涵 112
二、以知识为基础的企业理论 113
三、以知识为基础的企业理论的内涵 114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115
第三节 知识资产评价模型 117
一、知识资产评价模型 117
二、基于知识资产下企业价值评价模型 120
第四节 实证研究 120
一、分析对象和基础统计量 120
二、知识资产转换倍数 122
第五节 结论 123
附录6-1公式推导 125
附录6-2样本企业名和公司代码 128
第七章 多元化企业价值评价模型及应用 130
第一节 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理论 130
一、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评述 130
二、多元化经营动因 138
第二节 文献研究 142
第三节 多元化企业价值评价模型 144
一、结构方程模型概述 145
二、结构方程模型建立过程 146
第四节 实证分析结果 149
一、选取样本 149
二、变量的基础统计量分析 149
三、经营业绩对企业价值的影响 150
四、所有权结构及影响企业价值的因素分析 151
第五节 结论及政策建议 151
一、结论 151
二、实施多元化经营战略的政策与建议 152
附录7-1样本企业和股票代码 155
第八章 结论 156
第一节 主要研究结论 156
第二节 研究的局限性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158
一、研究的局限性 158
二、未来的研究方向 158
参考文献 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