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过年的章法 2
春节序幕——“腊八小年” 2
腊八粥 2
腊八蒜 3
腊月二十三吃糖瓜 3
以饴糖为主药的名方——小建中汤 4
春节大戏——“三十初一” 4
大年三十吃饺子 4
大年三十蒸年糕 5
除夕夜饮屠苏酒 5
贴春联 6
守岁 6
初一拜年、不动扫帚、给孩子压岁钱 6
春节是亲情的盛宴 7
调理情志的四七汤 8
通治六郁的越鞠九 8
正月初五迎财神 9
初五大扫除 9
初五吃饺子 9
初五迎财神 9
第二章 节后调养谈睡眠 12
好睡眠养精神 12
囊萤映雪 12
凿壁偷光 12
黄粱一睡梦 13
酣睡的秘密 14
人类睡眠通昼夜 14
心静神安睡方足 15
阳气入阴人安卧 15
营气 15
卫气 15
酣睡的诀窍 16
睡眠姿势有秘诀 16
卧具选择安乐窝 16
“睡眠十忌”要掌握 18
睡前禁忌 18
睡中禁忌 18
醒后禁忌 18
失眠防治方法 18
睡前足浴 19
三线放松睡眠法 19
食疗促睡眠 19
中医安神治失眠 20
中医安神法之一:重镇安神 20
重镇安神药——朱砂 20
朱砂安神丸 21
治疗惊悸失眠的方子——磁朱丸 21
重镇安神、补益心肾的散剂——枕中丹 21
重镇安神药——珍珠、琥珀粉 21
中医安神方法之二:滋养安神 21
养肝血清热的酸枣仁汤 22
通过清心火治失眠的黄连阿胶汤 22
补养气血的归脾汤 22
中医安神方法之三:祛邪安神 22
第三章 莺莺燕燕春春 24
春捂何时方始休 24
五招解春困 25
调配五谷 25
渐减衣服 26
活动筋骨 26
吐纳肺腑 26
春睡充足 26
春季为何要养肝 26
春季养肝吃嘛好 27
肝阳上亢,肝火旺者适当进食酸性食物 27
肝气横逆,克脾犯胃者适当进食味甘食物 28
肝郁气滞者适当进食辛味食物 28
春季多吃初生的嫩芽 28
春季为何防恼怒 28
春季如何防恼怒 30
无际大师心药方 31
春季宜防风邪 31
第四章为考试支几招 34
考试先调神 34
专心致志,超然物外 34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 34
考试吃嘛好 35
早餐应吃好,切不可空腹 35
午餐应该吃饱吃好 35
晚餐适量 36
三餐后加吃水果 36
考试是体力活儿 36
平时加强锻炼 36
考前适当兴奋,但不可过于兴奋 37
保证充足的睡眠 37
考前吸氧没必要 37
考试要有毅力 37
首先要相信付出就有回报 38
对不懂的知识要有蚂蚁啃骨头的毅力 38
对考试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 38
考后善调养 39
考后调养误区一:考后狠吃一顿 39
考后调养误区二:考后狠玩一次 39
考后调养应少吃足睡 39
考后调养应以安静、安抚、安慰为主 40
第五章 夏日荷花别样红 42
初夏养生好时节 42
仲夏养心调饮食 43
用新麦煮粥来清心降火 44
夏季饮食宜食酸味、甘味、苦味、咸味,性偏寒凉之品 44
夏季不要过于贪凉饮冷 44
季夏三伏防暑湿 45
“上下分消”调理法 46
冬不坐石,夏不坐木 46
春夏养阴还是养阳 46
对夏季出汗的看法 48
适当出汗能排除邪气,降低体温 49
适当出汗对皮肤有润泽作用 49
病理性出汗的应对措施 49
出汗后应注意的问题 50
第六章 长夏之际健脾土 52
多湿季节防泄痢 52
防泻痢的生大蒜和米醋 52
“天然抗生素”——马齿苋 53
健脾止泻的中成药——参苓白术丸 53
保健脾胃的穴位按摩法 53
温脾止泻的中成药——理中丸 53
调理肾阳亏虚的中成药——四神丸 54
夏末秋初养脾时 54
首先,忌过度贪凉饮冷 55
其次,最好穿纯棉衣服,并勤换洗 55
第三,避免沾湿淋雨 55
第四,长夏宜食芳香渗利之品 56
第五,健脾应首戒苦思 56
第七章 天凉好个秋 58
中医是如何认识秋乏的? 58
秋季的衣食起居 58
秋季衣着 58
秋季运动 58
秋季食补 58
秋季药补 59
秋季起居 59
秋季情绪要容平 60
第八章 中秋月圆人团圆 62
八月桂花香 62
中秋节的来历 63
中秋节吃月饼 64
月饼的保存与品尝 65
月圆人更圆 65
酒饮半醉好 66
中秋节不忘农事 68
第九章 阳潜阴毒话寒冬 70
冬季养生保护啥? 70
冬季是生命的关口 70
冬季要防旧病 71
冬季好进补 71
冬季应对鼻炎 72
过敏性鼻炎患者应避免过敏原 72
要加强自身的抵抗力 72
专治鼻炎的苍耳子散 72
治疗慢性咽炎的苦酒汤 73
治疗鼻炎的按摩方 73
人老脚先老 73
与痹证有关的风、寒、湿三种邪气 74
减轻腰腿的负重 74
注意保暖 75
注意养肾 75
采用饮药酒的方法治疗腰腿痛 75
采取理疗的方法治疗腰腿痛 75
过暖不是福 76
第一,房间温度适宜 76
第二,室内湿度要适宜 76
第三,室内应定时通风 76
第四,一定要多见阳光 77
胃寒患者如何过冬 77
注意胃部保暖 77
细嚼慢咽 78
采取灸法 78
加入温中祛寒的药食 78
中药治疗 78
第十章 “治未病”要靠保养“精气神” 80
人身有三宝 80
什么是三宝之一——气 80
什么是三宝之二——神 81
什么是三宝之三——精 81
养精蓄锐的法门 82
培补正气的法门 83
养气从养肺做起 83
养气需注意饮食调护 84
养气需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 84
心中事少可养神 85
登山三分法的启示 85
第十一章 怎知是健康 88
隔皮猜瓜的中医理论 88
白箱的定义 88
黑箱的定义 88
灰箱的定义 88
有果必有因 89
中医诊断三原理 90
中医诊断原理一:司外揣内 90
中医诊断原理二:见微知著 90
中医诊断原理三:知常达变 91
扁鹊其人 91
望而知之谓之神 92
望诊四科——神色形态 93
中医望神 93
中医望色 94
中医望形和态 95
闻以耳占,问以言审 95
中医闻诊 95
中医问诊 96
第十二章 上火伤人气 98
火与元气不两立 98
要命的“寒石散”——壮火 98
暖风熏得游人醉——少火 100
壮火、少火的另一种解释 100
上火的表现有哪些? 101
心火旺的表现 101
肺火旺、肝火旺、胃火旺的表现 102
脾胃有火的表现 102
胃肠道积热的表现 102
如何泄心火 102
泄心火的方子——大黄黄连泻心汤 102
泄心火的另一个方子——导赤散 102
泄肝火与“二桃杀三士”的左金丸 103
泄肝火的方子——泻青丸 103
泄肝火的另一个方子——左金丸 103
泄脾肺伏火的妙方 105
泄脾火的方子——泻黄散 105
泄肺火的方子——泻白散 105
治肾火取诸阴 106
滋肾阴的六味地黄丸 106
关于热毒证和冠心病的试验研究 107
试验结果的解读 108
上火组患者喜食肉类或辛辣 109
上火组患者比不上火者肥胖,容易患糖尿病,血脂更高 109
上火组房颤、早搏患者比不上火组多 110
第十三章 论胖瘦 112
什么是肥胖? 112
肥胖是怎么引起来的? 113
与肥胖相关的基因——“节约基因” 113
与肥胖相关的另一个基因——“肥胖基因” 113
如何解决肥胖问题 114
预防肥胖应从小做起 114
减肥应严格控制饮食摄入量 114
坚持持之以恒的体育锻炼 115
不要滥用减肥药 115
从中医角度谈肥胖 115
推荐几款减肥茶 116
宋玉描写的美人 117
“好细腰”和赵飞燕的故事 118
突然消瘦要警惕 119
中医内科“四大证” 119
中医儿科“四大证” 121
驱虫 121
强壮孩子的捏脊疗法 122
养胃之品——锅巴 122
两个健脾助消化的古方 122
第十四章 饮酒的学问 124
酒的历史 124
人为什么会醉酒 125
有解酒的妙药吗? 126
解酒中药——葛花 126
解酒中药——玫瑰花 126
解酒中药——枳椇子 126
各种常见酒类的主要成分 127
葡萄酒 127
黄酒 128
啤酒 128
白酒 128
中医认为酒是一种药 129
酒的中医功效 129
湿热证候的具体表现及小验方 129
适量饮酒对冠心病的保护作用 130
过量饮酒肯定有害 131
饮酒是心脑血栓性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131
饮酒对血压的影响 131
饮酒对血脂的影响 132
饮酒对血糖的影响 132
饮酒对生殖功能的影响 132
饮酒对癌细胞的影响 133
关于适量饮酒的概念 133
我国建议每日酒精摄入量不应超过15克 133
其他国家关于饮酒量的规定 134
目前对饮酒的科学态度 134
第十五章 从头细说中医 136
中医源于本能和巫祝吗? 136
中医是圣人之言吗?——仓颉造字 139
中医是圣人之言吗?——圣人孔子 140
中医是圣人之言吗?——圣人伊尹 143
中医是圣人之言吗?——圣人神农 144
《神农本草经》的主要成就 145
什么是“七情和合” 145
第十六章 分离“医”、“道”的张仲景 148
严刑峻法和约法三章 148
《黄帝内经》为托古之作 150
《黄帝内经》成书时代考证 151
《黄帝内经》中《素问》和《灵枢》的涵义 152
“道家四神”的由来 153
“四神”之说在古代生活中的应用 154
“四神”之说与季节变化有关 154
“四神”之说成为天人相应的依据 155
“四神”之说应用于行军布阵 155
中医里的“青龙、白虎、真武”三汤 156
小青龙汤 156
白虎汤 156
真武汤 158
千年谜底一旦开的奇书 158
我找到了完整的“大、小四神汤” 159
第十七章 好医凭好药,好药要地道 162
什么叫地道药材 162
医不识药是药效下降的原因 163
正品大黄能泻下 163
北五味子可敛神 164
越来越稀少的道地药材 164
麦冬有心才养心 164
一把四根的杭白芍 165
有傲骨的金银花 165
采好药,懂时节 166
采薄荷也须晴日 166
春天的茵陈 166
秋后的桑叶 166
好药长成要足年 167
人参黄连,至少六年 167
补血的当归五年成 167
陈药效自远 168
六大陈药 168
阿胶可当传家宝 169
妇科圣药乌鸡白凤丸 169
炮制虽繁莫省人工 170
生地如何成熟地 170
去核的萸肉赛人参 170
药不够数来凑 171
什么是大方 171
用药掌握安全量 172
爱惜药材,科学发展 173
第十八章 中医看人治病 176
头痛脑热,跑肚拉稀,谁看中医? 176
痛泻药方 177
治疗久泄的参苓白术散 177
治疗肾虚泻的四神丸和真人养脏汤 178
专治寒热夹杂的久泄久痢的乌梅丸 178
为贵人治病的难处 179
治病心莫切 180
医不自医的蠡测 181
第十九章 阴阳先生与中医学 184
邹子的风光与孟子的落魄 184
阴、阳是什么东西? 185
看太极图说阴阳 186
阴和阳统一在一个圆里 186
阴和阳是无处不在的 186
阴阳还存在相对性 186
阴阳有自和与平衡的能力 187
中医用阴阳解释人体 187
治疗上火下寒的栀子干姜汤 188
治疗上火下寒的黄连汤 188
治疗上火下寒的交泰丸 189
偏阴和偏阳体质如何调治 189
阴阳偏盛 190
阴阳偏衰 190
阴常不足乎? 190
阳非有余哉! 192
“执两用中”最好 193
小儿的体质是“稚阳”与“纯阳” 194
女子偏阴柔,男儿当自强 195
女宜养血,男宜温阳 196
温经散寒的温经汤 196
补血调血的四物汤 197
补益心脾化生气血的归脾丸 197
治疗不育的五子衍宗丸 198
治疗肾精不固的金锁固精丸 198
第二十章 五行学说俗论 200
从“八字”到“五行” 200
“五行”的起源及方位 201
“五行”谁为先? 203
“五行”合“阴阳”成天干 204
万物归于“五” 205
五行的相生相克 206
五行的“制化与胜复” 207
“制化”、“胜复”与中国的处世思想 208
五行乘侮——欺人太甚与人善人欺 209
五行在中药归经中的应用 210
根据五行生克可以判断疾病的传变预后 210
治疗肝脾不和的逍遥散 211
治疗肝胃不和的舒肝和胃丸 211
根据五行生克来确定治则、治法 212
根据相生原则确定的治则 212
根据相克规律确定的治则 212
第二十一章 祭祭五脏庙 214
讲个故事给你听 214
养肝之趣在于调 215
肝的功能特点 215
肝的病证特点 215
养肝首调情志,移情易性,莫动无名火 216
治肝之法心得 217
可以清心也 218
心阳和心神 218
养心要清火 219
琴韵竹风养心神 220
养生清心的药食 220
稻粱之谋话健脾 221
古中医书记载的脾脏 221
脾居中属土 221
浩然之气肺养之 223
肺为气之主 223
养肺六字诀 225
揭开肾精之谜 225
中医学所说的精是什么呢? 225
肾精亏虚导致衰老和疾病 226
补精益髓的中药方 226
“潜龙在渊”话肾阳 228
肾阳就是元阳 228
元阳是生命的原动力 229
治疗肾阳亏虚的方药 229
第二十二章 看老夫手段如何——脉诊 232
悬丝诊脉与锣鼓听音 232
诊脉术的发展——由繁入简 233
遍诊法 233
人迎、寸口相参合的诊法 234
三部诊法 234
寸口诊脉法 234
窥一斑而知全豹的脉理 235
《脉经》与《脉诀》 236
五脏六腑分属寸口 236
脏腑配属原则的揭秘 237
切而知之全凭巧 239
诊脉的姿势 239
诊脉的时间 239
诊脉先布指 239
诊脉如何运指 240
诊脉要满五十下 240
诊小儿脉时“一指定三关” 240
诊妇人脉的方法 241
诊脉能知男女否? 241
脉象随时势人情而变 243
脉象受四时气候的影响 243
脉象受地理环境的影响 243
脉象因人而异 243
脉有四科:位、数、形、势 243
正常脉象啥模样? 244
正常脉象称为缓脉 244
平脉的三个特点:有胃、有神、有根 244
第二十三章 重视高血压 246
降压尚未成功 246
谁发明了血压计? 247
哪种血压计好用? 248
测量血压方法要科学 249
高血压病的防治原则 250
中医药辅助治疗高血压 251
第二十四章 中医防治冠心病 254
21世纪的第一杀手——冠心病 254
冠心病有什么临床表现 255
冠心病的五种类型 255
心绞痛的临床特点 255
人类得冠心病的机制 256
脂质浸润学说 256
损伤反应学说 257
血栓形成和血小板聚集学说 257
冠心病中医病名有三 257
心态平和功成身退的屠羊说 259
中医治疗心悸小妙招 260
阴虚火旺 261
气血两亏 262
阳气虚损 262
中医论治胸痹 262
第二十五章 充分降脂,最大获益 266
从心绞痛中认识了动脉粥样硬化 266
完全吃素胆固醇还会升高是咋回事? 267
人体胆固醇都干什么用呢? 268
找到合成胆固醇的关键酶 268
血脂和胆固醇的关系 269
当前比较火的调脂药 271
中医对血脂异常的认识 274
脾肾亏虚型 274
气虚血瘀证 275
痰浊内阻证 275
痰瘀互结证 276
后记——中医学术发展之管见 277
中医学术研究防止“复古”,警惕“西化” 277
中医学术研究应走实验的道路 278
发展中医学术要培养“通儒” 278
中医学术的宣传要“走正路”,莫“走偏锋” 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