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五千余言”的原则和智慧 1
一、依“道”而不离“德” 1
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 6
三、“道法自然”应坚持的原则 11
四、“正言若反”充满智慧 17
第二章 《老子》针对性箴言的蕴涵 24
一、“权谋”满足“关令”强求 24
二、“玄德”、“戒强”的告诫 29
三、“太上,不知有之” 33
四、“圣人”之“圣” 38
第三章 “道”和“德”及其关系 44
一、为何由“道”及“德”? 44
二、“有德”而不能“失德” 49
三、“善之与恶,相去若何?” 54
四、“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57
第四章 领导者修炼的总诉求 62
一、“袭明”与七善 62
二、“上善”与水德 67
三、“川谷”与“江海” 71
四、上下与前后 74
第五章 修炼要求:重视“无”形 79
一、“有生于无” 79
二、“玄妙”实有的“无” 84
三、应重的无形作用 87
四、“无”的深刻之处 92
第六章 修炼要求:善用“无为” 96
一、“无为”与“有为” 96
二、“无为而无不为” 100
三、应行的无为之为 104
四、“无为”的精明之处 108
第七章 修炼要求:注意“守雌” 112
一、“知其雄,守其雌” 112
二、“守雌”意在“尚柔” 116
三、应有的守雌尚柔 119
四、“守雌”的睿智之处 123
第八章 修炼要求:坚持“不争” 127
一、“上善若水” 127
二、“不争而善胜” 130
三、应怀的心态品格 134
四、“不争”的聪慧之处 138
第九章 修炼要求:身姿“为下” 143
一、“大者宜为下” 143
二、“后其身而身先” 147
三、应显的身姿方位 150
四、“为下”的老辣之处 155
第十章 修炼要求:平衡“损余” 159
一、“损有余而补不足” 159
二、“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163
三、应持的制衡方法 167
四、“制衡”的慎微之处 171
第十一章 修炼要求:防止“见贵” 176
一、“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 176
二、“夫轻诺必寡信” 180
三、应懂得自知自爱 184
四、“对己”的冷静之处 189
第十二章 修炼要求:明智“用贤” 194
一、“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194
二、“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 198
三、应用的举贤辩才 202
四、用人的明辨之处 207
第十三章 修炼要求:慎行“求实” 212
一、“见小曰明,守柔曰强” 212
二、“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216
三、应知的慎行明细 220
四、“慎行”的细腻之处 225
第十四章 修炼要求:不忘“善下” 230
一、“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230
二、“至数舆无舆” 234
三、应做的为人利他 238
四、“为人”的高清之处 242
第十五章 修炼要求:创造“和至” 247
一、“知和曰常” 247
二、“守中”的方式 251
三、应会的和亲协调 255
四、“和亲”的善通之处 260
第十六章 修炼要求:谨慎“言事” 265
一、“不知常,妄作,凶” 265
二、“言有宗,事有君” 269
三、“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272
四、“谨慎”的稳重之处 277
第十七章 修炼要求:持掌“法宝” 282
一、“万物之奥,善人之宝” 282
二、“我有三宝,持而保之” 287
三、“天下莫能与之争” 291
四、得民心者得天下 295
第十八章 修炼要求:胸怀“韬略” 301
一、循“道”必须守“朴” 301
二、自重、自爱、自明、自律 305
三、治事应有辩证策略 310
四、应该重视的提示 314
附录 320
《老子》(《道德经》)原文及意译 320
有关老子的记载、传说和评价 354
参考文献 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