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地理概况与第四纪地质环境 1
第一节 地理概况 1
一、地貌特征 1
二、气候与植被 3
第二节 第四纪地质环境 5
一、区域地质背景 5
二、第四纪沉积与地层 6
三、象鼻洞遗址及其地层堆积 12
四、孢粉分析 16
五、时代分析 19
六、小结 22
第二章 动物化石及骨角制品 25
第一节 系统记述 26
第二节 性质和意义 28
第三节 象鼻洞遗址出土碎骨初步研究 28
一、关于骨器和碎骨研究的相关问题 28
二、碎骨破碎特征的区分 30
三、碎骨的观察和测量 31
(一)标本定位 31
(二)标本测量 32
1.观察和测量项目 32
2.观察和测量标准明细 32
四、象鼻洞遗址碎骨初步研究 34
(一)碎骨的埋藏 34
(二)碎骨的数量统计 36
(三)碎骨的初步研究 37
1.食肉类牙齿压坑 41
2.食肉类牙齿戳疤 41
3.食肉类咬疤 41
4.啮齿类咬痕 42
5.人工割痕 42
6.人工打击疤 43
7.人工使用微疤 44
8.磨光 44
9.擦痕 44
(四)讨论和结论 45
第三章 剑川象鼻洞遗址石制品初步研究 47
第一节 基本概念、方法、分类体系及术语 47
一、基本概念、范畴及相关问题 47
(一)石器、石制品和工具 47
(二)原料和石料 48
(三)石器工业 48
二、方法论 49
(一)操作链分析——石制品生产体系的解读 49
(二)适应生存策略——行为模式的解读 51
三、石制品的定位和分类 51
(一)旧石器类型学的研究和实践 51
1.世界旧石器类型学的发展历程 51
2.中国旧石器类型学的实践和发展 53
(二)石制品的定位问题 55
(三)石制品分类的相关问题 56
1.研究和实践进展 56
2.分类的基本原则 61
(四)象鼻洞遗址石制品分类 62
1.完整石片的分类 62
2.不完整石片的分类 65
3.简单剥片石核的分类 65
4.工具的分类 66
5.废品的分类 67
第二节 石制品材料基本概况 68
一、石制品的埋藏 68
二、石制品数量统计 70
三、标本的观察和测量 72
(一)石片的观察和测量 72
1.观察和测量项目 72
2.观察和测量的标准细则 72
(二)石核的观察和测量 74
1.观察和测量项目 74
2.观察和测量的标准细则 76
(三)工具的观察和测量 78
1.观察和测量项目 78
2.观察和测量的标准细则 79
(四)废品的观察和测量 80
1.观察和测量项目 80
2.观察和测量的标准细则 80
第三节 象鼻洞遗址石制品初步研究 82
一、原料的开发和利用 82
二、剥片技术体系 85
(一)石核 85
(二)石片 95
(三)石核和石片的动态类型学研究 108
(四)小结 108
三、工具的加工、修整和修理 109
(一)工具加工 109
(二)工具的修整 112
(三)工具的修理 113
(四)象鼻洞遗址薄刃斧 113
(五)对象鼻洞遗址一部分比较典型的工具描述和介绍 115
四、废品的构成与形成 126
第四章 象鼻洞遗址石制品和晚更新世其他遗址的比较 128
第一节 和中国其他晚更新世遗址的比较 129
一、晚更新世早期 129
(一)北方地区 129
1.原料的开发和利用 130
2.剥片技术体系 131
3.工具的加工、修整和修理 136
4.废品的构成与形成 142
(二)南方地区 143
1.东南区 144
2.西南区 148
(三)比较和讨论 161
1.和南北方诸遗址的比较 161
2.讨论 163
二、晚更新世中期及晚更新世晚期前段 170
(一)北方地区 170
1.原料的开发和利用 171
2.剥片技术体系 172
3.工具的加工、修整和修理 174
4.废品的构成与形成 176
(二)南方地区 177
1.原料的开发和利用 177
2.剥片技术体系 178
3.工具的加工、修整和修理 178
4.废品的构成与形成 179
(三)比较和讨论 180
三、结论和讨论 180
第二节 和旧大陆西侧旧石器时代中期石器工业的比较 182
一、欧洲、西亚和北非 183
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184
三、比较和讨论 184
后记 193
第一节 历史回顾和展望 193
第二节 前瞻和互动 196
第三节 小结 196
致谢 199
图版 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