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论诠释 7
诠释现象学 37
现象学和诠释学:从胡塞尔说起 37
Ⅰ.对胡塞尔唯心主义的诠释学批判 38
Ⅱ.关于诠释现象学 55
诠释学的任务:从施莱尔马赫和狄尔泰说起 76
Ⅰ.从区域性诠释学到普通诠释学 77
Ⅱ.从认识论走向本体论 90
间隔的诠释功能 105
Ⅰ.作为话语的语言实现 107
Ⅱ.话语作为作品 112
Ⅲ.言语和文字的关系 116
Ⅳ.文本世界 118
Ⅴ.在作品前理解自己 121
哲学诠释学和圣经诠释学 125
Ⅰ.圣经话语的各种“形式” 126
Ⅱ.言语和文字 130
Ⅲ.新的存在和文本之物 132
Ⅳ.圣经信仰的诠释学构建 138
从文本诠释学到行动诠释学 147
什么是文本? 147
Ⅰ.什么是文本? 148
Ⅱ.说明还是理解? 153
Ⅲ.文本与结构性说明 156
Ⅳ.走向诠释的新概念 163
说明和理解 173
Ⅰ.文本理论 176
Ⅱ.行动理论 181
Ⅲ.历史理论 190
文本模式:被视为文本的合理行动 199
Ⅰ.文本范式 200
Ⅱ.文本诠释的范式 215
话语中与行动中的想象 231
想象的普通理论 231
Ⅰ.话语中的想象 235
Ⅱ.理论和实践交接处的想象 239
Ⅲ.社会想象物 248
实践理性 259
Ⅰ.“行动理由”概念和“实践推理”概念 261
Ⅱ.“行动准则”概念 267
Ⅲ.康德的环节:如果理性本身可以是实践的 272
Ⅳ.黑格尔的诱惑 276
主动性 286
意识形态、乌托邦与政治 309
黑格尔与胡塞尔论主体间性 309
Ⅰ.黑格尔在意识元素里的精神 310
Ⅱ.胡塞尔的主体间性反对黑格尔的精神 317
科学与意识形态 334
Ⅰ.意识形态现象准则的研究 338
Ⅱ.社会科学与意识形态 348
Ⅲ.科学与意识形态的辩证关系 359
诠释学与意识形态批判 369
Ⅰ.抉择 371
Ⅱ.批判诠释学 402
意识形态与乌托邦:社会想象物的两种表述 419
Ⅰ.意识形态 421
Ⅱ.乌托邦 428
伦理与政治 434
Ⅰ.政治,在与伦理相比较之前,必须首先在与经济和社会的比较中得到界定 435
Ⅱ.政治与国家 440
Ⅲ.伦理和政治的相交 446
原文出处 450
人名译名对照表 453
术语译名对照表 456
后记 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