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研究生群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喻嘉乐主编
  • 出 版 社: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308146814
  • 页数:290 页
图书介绍:处在当代中国的现实境遇中,新时代研究生群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着内在的理论必然性和文化必然性,以及外在环境的紧迫要求。研究生群体自身整体素质的提升也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深化和内化来推动。本书通过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理论溯源,中华传统文化核心价值重新发掘,时代背景深度聚焦和研究生群体多维分析,借助实证调查的分析方法,试图探索出高等学校主动创建促进研究生理解、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综合平台的途径,依靠教育内容、教育载体、教育模式和教育途径的改革创新、多管齐下,最终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新时代研究生群体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价值选择。

绪论 深化研究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时代意义 1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聚焦高校研究生群体 1

二、践行研究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时代要求 3

(一)提升国家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 3

(二)推进社会文明进步的有效途径 5

(三)促进个人成长成才的必要环节 7

三、高校研究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需要改革创新 8

第一章 理论源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 10

一、理论起点:马克思恩格斯经典著作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2

(一)《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的民主观念 13

(二)《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平等思想 16

(三)《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诚信友善 19

(四)《共产党宣言》中的自由理想 21

(五)《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价值观形成的现实前提 25

二、现实需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语境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总结 29

(一)毛泽东早期文稿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9

(二)邓小平理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独特贡献 34

(三)历史新时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 40

第二章 文化血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根基——中华传统文化 45

一、中华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契合 46

(一)中华传统文化为人们提供“安身立命”的精神慰藉 48

(二)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软实力 49

(三)中华传统文化引领社会风尚,拯救价值迷失 50

(四)中华传统文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道义支持 52

二、中华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核心价值观及其内化机制 55

(一)中华传统文化与传统核心价值观 56

(二)以儒家为主流的核心价值观 57

(三)主流之外其他价值观念的补充与融合 67

(四)传统核心价值观的内化机制 71

三、传统核心价值观的现代转化与再造 76

(一)传统核心价值观本身的时代局限性 77

(二)传统核心价值观面临的外部质疑 81

(三)传统核心价值观的现代转化与再造 84

第三章 外部境遇:研究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系统环境 91

一、全球化作为最现实的时代背景 91

(一)全球化促使人与人之间全面依存关系深入发展 92

(二)全球化背景下的价值观教育 93

二、市场化作为最基础的时代背景 97

(一)市场化的竞争性特征 97

(二)市场化背景下的价值观教育 100

三、信息化作为最活跃的时代背景 103

(一)信息化改变生产和生活方式 104

(二)信息化背景下的价值观教育 105

四、个体化作为最深层的时代背景 110

(一)社会化与个体化 111

(二)个体化背景下的价值观教育 113

五、时代背景与系统环境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总体影响 117

第四章 现状扫描:新时代研究生价值观的多维分析 121

一、研究生价值观的陵谷变迁 121

(一)抹平个性国家至上的集体主义价值观 122

(二)盲目性、功利化的利益至上价值倾向 123

(三)理性回归后的平衡统一价值观 125

(四)自由、开放、宽容、多元的价值观 126

二、研究生价值观的差异性分析 128

(一)研究生和大学生之间的价值观异同 128

(二)理工科和文科研究生之间的价值观区别 129

(三)性别不同带来的价值观差异 130

三、新时代研究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现状况 132

(一)研究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情况 132

(二)核心价值观三个层面的实现情况 134

四、研究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上存在的问题 137

(一)信仰教育有待加强,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37

(二)社会影响尚待扩大,发挥核心价值观的社会意义 138

(三)课程教育需要提升,完善价值观培养的基本途径 140

(四)网络阵地亟需占领,让教育方式与时俱进 142

第五章 信仰教育:高校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灵魂工程 144

一、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灵魂的信仰及其时代危机 144

(一)传统时代中国人的“此岸”信仰 145

(二)信仰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灵魂 148

(三)新时代的信仰危机 150

二、通达理想之路的信仰教育 153

(一)理想与信仰的辩证关系 153

(二)信仰教育是通达理想的正途 154

三、研究生信仰教育的行动方案 156

(一)以生命关怀为核心 156

(二)以党团活动为实践方向 158

(三)以感受经典为陶冶方式 159

第六章 德育课程: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载体 161

一、德育课程的理念转型 161

(一)德育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 162

(二)德育课程的人文范式转变 164

二、德育课程的内容构建 167

(一)精神对物质的超越 167

(二)“大我”对“小我”的超越 169

(三)理想对现实的超越 172

三、研究生德育课程的创新载体 175

(一)以美导善——诗意教育 175

(二)以“谈”促善——学术沙龙 179

第七章 社会实践: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质飞跃 183

一、社会实践在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的逻辑地位 183

(一)理论与实践 184

(二)社会实践本身的价值所在 186

(三)社会实践与价值观培育 189

二、研究生群体社会实践的鲜明特征与实践形式 191

(一)研究生群体社会实践的鲜明特征 192

(二)研究生群体社会实践的形式 193

三、研究生群体社会实践的引导方向 194

第八章 网络育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创新途径 197

一、教育网络化的主要优势 197

二、教育网络化的价值观培育路径选择:网络育人 200

(一)网络育人的主要内容 200

(二)网络育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相结合 203

三、研究生群体网络育人的可行方案 207

(一)建设价值观专题教育网站 207

(二)构建自助、互助学习云课堂 209

(三)“拇指”交互开展价值观教育 211

第九章 实践经验:浙江大学培育研究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案例分析 213

一、营造良好的导学关系 213

(一)研究生“五好”导学团队 214

(二)研究生德育导师制度 215

二、开展“做贡献、长才干、受教育”的社会实践 217

(一)研究生挂职锻炼 217

(二)研究生西部行 219

三、推动创新创业实践教育 221

(一)创业课程与创业精英强化班 221

(二)创新论坛与创业竞赛 222

(三)创新创业中心与创业俱乐部 223

四、建设自媒体时代网络平台 225

(一)“求是潮”网站 225

(二)“网上党校”和“空中党校” 226

(三)微时代价值观教育创新 227

附录一 研究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言行坐标 229

一、矢志爱国,立志勤学 229

(一)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232

(二)生在勤,不索何获 234

(三)“矢志爱国,立志勤学”之言行坐标的价值参照 237

二、慎独律己,修德仁厚 239

(一)君子必慎其独 241

(二)能克己,方能成己 245

(三)“慎独律己,修德仁厚”之言行坐标的价值参照 247

三、多思明辨,求实创新 249

(一)明鉴照形,美恶毕见 251

(二)实用为贵,涉虚为戒 255

(三)“多思明辨,求实创新”之言行坐标的价值参照 258

四、诚信笃实,谦恭礼让 260

(一)欲当大事,须是笃实 262

(二)虚其心,受天下之善 265

(三)“诚信笃实,谦恭礼让”之言行坐标的价值参照 268

附录二 研究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调查问卷 271

参考文献 280

索引 288

后记 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