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一 研究背景 1
二 问题提出 4
三 研究构思 5
第一章 德性:道德心理学的视角 7
一 道德判断之理性主义与直觉主义 7
二 道德判断基础之一二三四五 13
三 道德心理学之新综合 20
第二章 具身认知与具身道德 26
一 具身认知与体知 26
二 具体道德与德性之知 35
三 道德隐喻 46
第三章 生理性厌恶与道德 52
一 引言 52
二 研究方法 53
三 结果与分析 55
四 讨论 57
五 结论 59
第四章 清新气味与道德 60
一 引言 60
二 实验一 清新气味和道德行为评价 61
三 实验二 清新气味和道德行为意向 63
四 实验三 清新气味和道德行为 65
五 总讨论 66
第五章 物理温度与道德 68
一 引言 68
二 实验一 孤独感和洗澡习惯 71
三 实验二 物理温度和心理温度 73
四 实验三 道德温度、物理温度和心理需求 75
五 总讨论 77
第六章 闭眼睁眼与道德 79
一 引言 79
二 实验一 闭眼、道德判断和行为意向 80
三 实验二 闭眼与自利行为 82
四 实验三 闭眼、心理模拟和道德判断 83
五 实验四 闭眼、负性情绪、心理模拟和不道德行为 85
六 总讨论 88
第七章 趋避动作与道德 90
一 引言 90
二 实验一 信任度、趋避和反应时 94
三 实验二 手臂伸缩与信任判断 96
四 总讨论 99
第八章 高度体验与道德 101
一 引言 101
二 实验一 高度体验和捐赠行为 103
三 实验二 高度体验和助人行为 105
四 实验三 高度体验和伤害行为 106
五 实验四 高度体验和自利行为 108
六 总讨论 109
第九章 心手手势与道德 111
一 引言 111
二 实验一 心手手势与真心 113
三 实验二 心手手势与印象评价 114
四 实验三 心手手势与诚实评价 116
五 实验四 心手手势与欺骗行为 118
六 总讨论 121
第十章 黑白对比与道德 124
一 引言 124
二 实验一 黑白对比与道德两难问题 126
三 实验二 黑白对比与社会问题 127
四 总讨论 130
第十一章 颜色与道德 133
一 引言 133
二 调查研究红绿颜色与道德行为 136
三 实验一 红绿颜色与道德行为评价 137
四 实验二 颜色、效价匹配和道德行为评价 139
五 总讨论 143
第十二章 洁净与道德 146
一 引言 146
二 实验一 清洁动作与道德判断 148
三 实验二 清洁概念与道德判断 149
四 实验三 清洁概念、道德自我和道德判断 151
五 总讨论 152
第十三章 时间与道德 154
一 引言 154
二 实验一 时间框架、负性情绪和公平感 157
三 实验二 时间距离、负性情绪和公平性 160
四 实验三 经济性效价、负性情绪和行为意愿 163
五 实验四 慷慨度、正性情绪和捐赠行为 166
六 总讨论 168
第十四章 科学与道德 173
一 引言 173
二 实验一 科学与道德伤害 174
三 实验二 科学概念启动与道德伤害评价 175
四 实验三 科学与道德行为意向 176
五 实验四 科学与利他行为 177
六 总讨论 178
第十五章 敬畏情绪 180
一 引言 180
二 调查研究身体震颤与敬畏 183
三 实验一 身体震颤、害怕和敬畏 187
四 实验二 身体震颤、嫉妒和敬畏 190
五 总讨论 192
第十六章 敬畏、时间和道德 195
一 引言 195
二 实验一 敬畏感、幸福感和时间可用度知觉 198
三 实验二 敬畏、时间可用度知觉和道德行为 201
四 实验三 敬畏、行为决策和生活满意度 204
五 总讨论 207
第十七章 道德敏感性的正念禅修干预 208
一 引言 208
二 研究方法 211
三 实验结果分析 214
四 讨论 218
第十八章 大学生德性自我意象和践行度的教育干预:具身认知的视角 220
一 引言 220
二 研究方法 222
三 结果与分析 225
四 讨论 228
参考文献 231
后记 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