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3
几句旧话 3
我的回顾 7
答国际文学社问 12
回顾 14
《茅盾选集》自序 19
谈我的研究 23
从牯岭到东京 28
写在《蚀》的新版的后面 44
写在《野蔷薇》的前面 48
《宿莽》弁言 53
《路》改版后记 54
《子夜》后记 56
《子夜》是怎样写成的 58
再来补充几句 62
我怎样写《春蚕》 65
《速写与随笔》前记 70
《第一阶段的故事》新版的后记 74
《见闻杂记》后记 80
《腐蚀》后记 83
《霜叶红似二月花》新版后记 87
《清明前后》后记 91
春明版《茅盾文集》后记 94
《茅盾文集》第七卷短篇小说集后记 96
《茅盾文集》第八卷短篇小说集后记 99
第二辑 105
读《呐喊》 105
鲁迅论 110
论鲁迅的小说 139
王鲁彦论 147
徐志摩论 156
庐隐论 176
冰心论 184
落华生论 205
女作家丁玲 215
丁玲的《母亲》 220
读《倪焕之》 225
《地泉》读后感 244
《法律外的航线》读后感 249
“九一八”以后的反日文学 254
王统照的《山雨》 266
一个青年诗人的“烙印” 278
《文学季刊》第二期内的创作 287
《西柳集》 297
《北方的原野》 308
读《乡下姑娘》 314
关于《遥远的爱》 323
《呼兰河传》序 328
谈最近的短篇小说 337
一九六○年短篇小说漫评 352
关于长篇小说《李自成》的通信 398
第三辑 421
致文学青年 421
一个文学青年的梦 428
思想与经验 432
“蚂蚁爬石像” 435
论模仿 439
谈题材的“选择” 441
关于“出题目” 447
创作的准备 450
一 学习与摹仿 450
二 基本练习 454
三 收集材料 460
四 关于“人物” 465
五 从“人物”到“环境” 470
六 写大纲 474
七 自己检查自己 480
八 几个疑问 488
杂谈文学修养 493
大题小解 500
谈描写的技巧——大题小解之二 506
从思想到技巧 509
杂谈思想与技巧、学力与经验 515
有意为之——谈如何收集题材 520
谈“人物描写” 525
对于文坛的一种风气的看法——谈长篇小说需要之多及其写作 532
对于文坛的又一风气的看法——谈短篇小说之不短及其他 539
个性问题与天才问题——答复“想搞文学”的青年的第一个问题 543
如何辨别作品的好坏——答复“想搞文学”的青年的第二个问题 551
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 558
怎样阅读文艺作品 563
关于艺术的技巧——在全国青年文学创作者会议上的讲演 572
短篇创作三题——与青年作者的一次谈话 583
漫谈文艺创作 590
编后记&叶子铭 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