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基础》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康泰兆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1
  • ISBN:7563901566
  • 页数:368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 1

1 电路及电路模型 1

1.1 电路 1

1.2 电路模型的概念 1

2 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 2

2.1 电流 2

2.2 电流的参考方向 3

2.3 电压 3

2.4 电压的参考方向(或参考极性) 4

2.5 关联参考方向 4

3 电功率 4

4 电阻元件 6

4.1 欧姆定律 6

4.2 线性电阻的伏安特性曲线 6

4.3 电阻的功率 7

5 理想电压源和理想电流源 7

5.1 理想电压源 7

5.2 理想电流源 8

6 基尔霍夫定律 9

6.1 几个有关名词 9

6.2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简称KCL) 9

6.3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简称KVL) 10

本章小结 12

习题 13

第二章 简单电路的分析 16

1 电阻的串联、并联和串并联 16

1.1 电阻的串联 16

1.2 电阻的并联 18

1.3 电阻的串并联 20

2 电路中各点电位的计算 22

2.1 电位 22

2.2 电路中电位的计算 22

3 含电源支路的等效变换 24

3.1 电压源串联 24

3.2 电流源并联 24

3.3 电压源与支路的并联及电流源与支路的串联 24

3.4 实际电源的电路模型及其等效变换 25

4 电阻的星形和三角形联接的等效变换 28

4.1 Y、△形网络等效的条件 28

4.2 Y、△形网络等效变换关系 29

5 受控电源 30

5.1 受控电源的基本概念 31

5.2 含受控源电路分析 32

5.3 含受控源电路的电源等效变换 34

本章小结 35

习题 37

第三章 线性电路的一般分析方法和网络定理 41

1 支路(电流)法 41

1.1 独立支路电流方程组的建立 41

1.2 支路电流法解题步骤 43

2 回路法 44

2.1 回路法的基本概念 44

2.2 建立回路方程规则 45

2.3 回路法解题步骤 46

3 节点法 49

3.1 节点法的基本概念 49

3.2 节点电压方程的建立 50

3.3 节点法的应用 51

3.4 节点法解题步骤 55

3.5 回路法和节点法的比较 56

4 迭加定理 56

4.1 电路中不含受控源的情况 56

4.2 含有受控源的情况 58

4.3 应用迭加定理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61

5 替代定理 62

5.1 替代定理的陈述 62

5.2 替代定理的证明 62

6 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 64

6.1 戴维南定理 64

6.2 诺顿定理 68

6.3 负载获得最大功率的条件 70

本章小结 72

习题 74

第一次阶段测验题 78

第四章 正弦交流电路基础 80

1 正弦量的三要素 80

1.1 辐值 81

1.2 角频率(或频率、或周期) 81

1.3 初相位(简称初相) 81

2 正弦量的有效值 83

3 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 84

4 正弦交流电路中的电阻元件 88

4.1 电阻元件的电压、电流关系 88

4.2 电阻元件的功率 89

5 正弦交流电路中的电感元件 90

5.1 电感元件的一般特性 90

5.2 正弦交流电路中的电感 92

6 正弦交流电路中的电容元件 95

6.1 电容元件的一般特性 95

6.2 正弦交流电路中的电容 97

7 基尔霍夫定律的相量形式和相量法 99

本章小结 104

习题 104

第五章 正弦交流电路的分析与计算 108

1 R、L、C串联电路·复阻抗 108

1.1 R、L、C串联电路的分析 108

1.2 复阻抗 111

2 R、L、C并联电路·复导纳 114

2.1 R、L、C并联电路的计算 114

2.2 复导纳 115

2.3 复阻抗与复导纳的关系 117

3 正弦交流电路的功率 120

3.1 瞬时功率 120

3.2 平均功率(有功功率) 121

3.3 无功功率 122

3.4 视在功率(表观功率) 123

3.5 复功率 123

3.6 关于功率守恒定理 125

3.7 提高功率因数的意义和方法 126

3.8 最大功率传输定理 127

4 正弦交流电路的一般分析方法 129

5 串联谐振电路 134

5.1 谐振条件和谐振频率 134

5.2 串联谐振的基本特征 135

5.3 R、L、C串联电路的频率特性 136

6 并联谐振电路 139

本章小结 142

习题 143

第二次阶段测验题 148

第六章 具有互感的电路 150

1 交流电路中的互感 150

1.1 具有互感的一对线圈的电压、电流关系 150

1.2 互感的同名端标记法 151

1.3 互感元件电压、电流关系的相量形式 153

1.4 耦合系数 154

2 含有互感的正弦交流电路的计算 155

2.1 网络方程法 155

2.2 耦合电感电路的等效变换 156

3 空心变压器 159

4 理想变压器 162

本章小结 165

习题 166

第七章 三相电路 168

1 三相电路的组成 168

1.1 三相电路中的电源 168

1.2 三相电路中负载的联接方式 171

2 对称三相电路的计算 172

3 不对称三相电路的概念 178

4 三相电路的功率及测量 181

本章小结 184

习题 184

第三次阶段测验题 186

第八章 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 188

1 非正弦周期电流 188

2 周期函数分解为傅里叶级数 189

2.1 不同频率正弦量的合成 189

2.2 傅里叶级数 190

2.3 周期函数的波形对称性与傅里叶级数的系数关系 191

3 周期性非正弦量的有效值、平均值及平均功率 195

3.1 有效值 195

3.2 平均值 196

3.3 平均功率 196

4 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计算 198

5 对称三相电路中的高次谐波 201

本章小结 203

习题 205

第九章 一阶电路和二阶电路 207

1 电路的暂态过程和初始条件 207

1.1 电路出现暂态过程的原因 207

1.2 动态电路方程及初始条件 207

1.3 电路其它变量初始值的计算 208

2 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210

2.1 RC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210

2.2 RL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213

3 一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 216

3.1 RC电路的零状态响应 216

3.2 RL电路的零状态响应 218

4 一阶电路的阶跃响应 223

5 一阶电路的全响应 226

6 分析一阶电路的三要素法 230

7 二阶(RLC)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234

本章小结 239

习题 241

第十章 运算法 248

1 拉普拉斯变换 248

1.1 拉氏变换的定义 248

1.2 几个典型函数的拉氏变换 249

1.3 常用函数的拉氏变换式 250

2 拉氏变换的主要性质 250

2.1 线性性质 250

2.2 微分性质 251

2.3 积分性质 252

2.4 延迟性质 253

2.5 位移性质 254

3 拉氏反变换 254

3.1 部分分式展开法 255

3.2 分解定理 258

4 电路定律的运算形式 259

4.1 基尔霍夫定律的运算形式 259

4.2 电路元件的运算模型(或称S域模型) 260

4.3 欧姆定律的运算形式 261

5 线性电路的复频域分析——运算法 262

6 网络函数、零点和极点 270

6.1 网络函数 270

6.2 网络函数的零、极点 272

本章小结 276

习题 277

第四次阶段测验题 281

第十一章 二端口网络与多端元件 283

1 二端口网络 283

2 二端口网络的方程和参数 284

2.1 阻抗方程与Z参数 284

2.2 导纳方程与Y参数 286

2.3 混合方程与H参数 288

2.4 传输方程与T参数 289

3 二端口网络的等效电路 291

4 有载二端口网络 294

4.1 输入阻抗与输出阻抗 294

4.2 转移函数 295

5 运算放大器 299

5.1 运算放大器及其等效电路 299

5.2 比例器电路 300

5.3 微分电路与积分电路 302

5.4 含运算放大器电路的分析 303

6 回转器 304

6.1 回转器 304

6.2 回转器的一个重要用途 305

6.3 回转器的性质 305

6.4 含回转器电路分析举例 306

本章小结 307

习题 308

第十二章 非线性电阻电路 313

1 非线性电阻元件 313

1.1 非线性电阻元件的概念 313

1.2 非线性电阻的静态电阻和动态电阻 314

1.3 非线性电阻伏安特性的分段线性化 314

1.4 含理想二极管电路的分析 315

2 非线性电阻的串联和并联 316

2.1 非线性电阻的串联 316

2.2 非线性电阻的并联 316

3 决定非线性电阻电路工作点的图解法 319

4 小信号分析法 321

4.1 小信号分析的基本概念 322

4.2 小信号分析法应注意的问题 322

4.3 小信号等效电路的一般作法 322

本章小结 326

习题 327

第十三章 磁路与铁心线圈电路 330

1 磁场与磁路 330

1.1 磁场及基本物理量 330

1.2 磁场的基本性质 331

1.3 磁路 332

2 铁磁物质的磁化 333

2.1 起始磁化曲线 333

2.2 磁滞回线 333

2.3 基本磁化曲线 334

2.4 铁磁材料的分类 335

3 磁路的基本定律 335

3.1 磁路的概念 335

3.2 磁通的基木定律 336

3.3 磁路与电路的比较 338

4 恒定磁通无分支磁路的计算 339

4.1 已知磁通求磁通势 339

4.2 已知磁通势求磁通 341

5 恒定磁通分支磁路的计算 343

5.1 对称分支磁路的计算 343

5.2 不对称分支磁路的计算 343

6 交变磁通磁路 344

6.1 线圈电压与磁通关系 344

6.2 交变磁通下的铁心损耗 345

6.3 电流与磁通波形的畸变 348

6.4 交流磁通磁路的计算 349

7 交流铁心线圈电路 351

7.1 忽略线圈电阻及漏磁通的情况 352

7.2 考虑线圈电阻及漏磁通的情况 352

本章小结 354

习题 356

第五次阶段测验题 358

习题答案 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