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篇 3
绪论 3
一、“创造的诠释学”及“本体诠释学” 4
二、传统经典诠释学 8
三、“中国诠释学”的建构中应注意的问题 12
四、近二十年来孟子学研究的回顾 15
第一章 孟子诠释思想的本体论意蕴 19
一、孟子的本体论诠释思想的两层意义 19
二、孟子的本体论的两项内容 24
三、孟子诠释思想中的本体 27
四、孟子的本体与其本体论的内容之间的关联 31
第二章 孟子诠释思想的方法论内涵 36
一、孟子的“以意逆志”说 36
二、孟子的“知人论世”说 41
三、“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的方法 46
四、孟子的“知言”说 50
五、本体论与方法论的统一 58
第三章 孟子的诠释实践 61
一、孟子对《诗》《书》的诠释 61
二、孟子对诸子的诠释 72
第四章 孟、庄诠释思想之比较 79
一、庄子对“知”与“言”的态度及其与孟子的歧见 79
二、庄子对“三言”的运用及其与孟子诠释方法的对比 84
三、庄子的“心斋”与孟子的“浩然之气”之异同 92
第五章 孟、荀诠释思想之比较 98
一、孟、荀诠释思想的相似点 98
二、孟、荀诠释思想的相异点 110
第六章 孟子诠释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121
一、赵岐对章句学的突破与其对“以意逆志”说的误读 123
二、张载对“知言”法的理解及运用 127
三、朱熹的读书法与孟子的“以意逆志”说 131
四、钱大昕的史学批评方法与孟子的“知人论世”理论 137
五、徐复观对孟子诠释方法的继承与创新 140
第七章 孟子诠释思想与西方诠释学的对话 149
一、孟子诠释思想与阿斯特、施莱尔马赫诠释学的比较 149
二、孟子诠释思想与哲学诠释学的异质性 156
释读篇 173
梁惠王上 173
梁惠王下 179
公孙丑上 189
公孙丑下 201
滕文公上 205
滕文公下 217
离娄上 229
离娄下 237
万章上 240
万章下 248
告子上 257
告子下 269
尽心上 276
尽心下 280
参考文献 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