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上 3
第一章 欣赏文学“作品” 3
何谓作品? 3
作品是否存在? 4
作品与作者的关联 8
第二章 欣赏“文学”作品 12
何谓文学? 12
关于“文学是什么”的思考 13
定义文学之困难 16
文学的本质 18
第三章 欣赏“文学作品” 20
文学与科学 20
文学的意义与价值 22
文学语言的特质 23
文学知识的性质 25
第四章 “欣赏”文学作品 28
欣赏的困难 28
何谓欣赏? 30
美在何处? 31
感情的投注 33
为什么要欣赏文学作品? 34
第五章 如何欣赏文学作品(上)——培养美感 36
美感能力 37
如何培养美感能力? 38
第六章 如何欣赏文学作品(中)——充实知识 45
文学与知识 45
文学知识的性质 46
文学知识与其他知识的关系 49
第七章 如何欣赏文学作品(下)——运用方法 53
知性与感性的辩证 53
语言与心灵内容的辩证 55
对象与方法的辩证 56
不可执着或迷信方法 60
第八章 文学的形式 62
形式与内容之争 62
何谓形式 64
结构形式与意义形式 66
内容不能脱离结构形式 68
第九章 文学的形式与意义 71
语言形式的符号作用 72
形式之来源与终极 75
第十章 文学的意义 80
风格与人格是否同一 81
道德判断与审美判断 84
存在的终极意义 87
第十一章 文学意义的认知 89
意义的主观面与客观面 90
读者怎样认识作品的意义 92
与读者本人相关的意义认知 94
意义的追求与抽象的满足 96
第十二章 文学的功能(上) 99
滑稽的问题 99
工具与目的间的诡谲性 100
目的的自我完成与体现 103
无用之用是为大用 106
第十三章 文学的功能(下) 108
“功用”的层次与性质 109
文学在政治、道德上的功能 110
文学的体与用 112
文学的美感与意义 115
第十四章 文学与社会 117
作品与社会 118
作者与社会 120
社会对文学的反应与行动 122
文学对社会的影响 123
第十五章 文学与真实 126
对真实的执着 126
难以理解的真实 127
文学与真实 128
文学与社会客观现实 129
文学与作者的心灵真实 133
文学之真 134
第十六章 文学与道德 136
为人生而艺术/为艺术而艺术 136
文学与道德的复杂关系 138
道德与作品的整体审美效果 141
美与善的合一 142
第十七章 文学与历史 144
文学中历史的玩笑 144
文学与历史 145
何谓历史? 147
文学与历史的差异 148
历史意识对文学研究与创作的影响 149
文学的历史研究 151
第十八章 文学的历史 153
文学史的研究 153
文学史的编写是否可能 154
何谓文学史? 155
如何研究文学史 157
文学史在文学研究中的地位 158
文学史的研究对象与范畴 159
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161
第十九章 文学与哲学 163
文学与哲学的复杂关系 163
哲学在文学之中 165
为什么哲学著作可以变成文学作品 172
卷下 177
文学的美学思考 177
文学与美 177
美学的内容与课题 178
寻找文学作品中美的元素 181
探究美学观念产生的原因 182
思索文学理论与作品的美感价值标准 185
文学之美学思考 188
诗歌鉴赏中的评价问题 190
评价的重要性 190
评价如何成立 192
影响评价的因素 198
评价之内容与功能 209
评价的再评估 215
结语 226
小说创作的美学基础 228
小说与现实 229
时间与空间 233
结构与图式 242
中国小说研究与方法论的应用 247
散文的后现代性 265
区域特性与文学传统 282
不以地域论文学的时代 284
地域的文学传统 289
以地域论文学传统 295
地域与文学传统 299
文学的区域研究 304
试论文学史之研究——以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为例 308
再论文学史之研究 338
史学研究中不予讨论的文学史 338
文学研究中备受质疑的文学史 342
当代的文学史研究 354
一些尝试与答案 357
后记 我为什么这样写&龚鹏程 363
跋 “狐狸”文论&黎湘萍 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