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1
大事记 4
壹 区划人口 37
第一章 建置沿革 37
第一节 明、清时期区划 37
第二节 民国时期区划 37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区划 38
第四节 生产队(村民小组、经济合作社)概况 38
第二章 人口与宗祠谱系 42
第一节 历代人口 42
第二节 宗祠谱系 44
贰 地理自然篇 51
第一章 自然环境 51
第一节 地层 51
第二节 地貌 51
第三节 土壤 51
第四节 水文 52
第五节 气候 52
第二章 自然资源 54
第一节 土地资源 54
第二节 植物资源 54
第三节 野生动物资源 54
第四节 水资源 55
第五节 矿产资源 55
第三章 灾害事故 56
第一节 旱灾 56
第二节 水灾 56
第三节 虫灾 57
第四节 霜、雪、风、冰雹 57
第五节 地震 58
第六节 意外事故 58
叁 政治篇 59
第一章 政党组织 59
第二章 政府机构 61
第三章 民政 62
第一节 社会救济 62
第二节 婚姻登记 62
第三节 优抚政策 63
第四章 社会治安 64
第一节 明清时期 64
第二节 民国时期 64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64
第五章 群众团体 67
第一节 农民组织 67
第二节 妇女联合会 67
第三节 青年组织 68
第四节 少先队 69
第六章 军事 70
第一节 民间地方武装——维护社 70
第二节 国民党政府地方武装 70
第三节 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 70
第四节 兵役 70
第五节 民兵 72
肆 经济篇 73
第一章 概况 73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前 73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 74
第三节 农民生活水平 79
第四节 计划管理 80
第二章 农业 82
第一节 经营体制 82
第二节 耕地与作物 84
第三节 农业技术 87
第四节 农机具 89
第三章 林业 90
第一节 森林状况 90
第二节 山林权属 90
第三节 植树造林 91
第四节 森林保护 92
第四章 畜牧业 94
第一节 畜牧品种 94
第二节 畜牧饲养 95
第三节 疫病防治 97
第五章 水产 98
第一节 水面 98
第二节 养殖 99
第三节 鱼病防治 99
第六章 水利 100
第一节 蓄水工程 100
第二节 引水工程 101
第三节 改河工程 101
伍 工交财贸篇 102
第一章 手工业 102
第一节 缝纫 102
第二节 纺织 103
第三节 制鞋 103
第四节 木器、竹器 103
第二章 食品加工业 104
第一节 酿酒和豆制品加工 104
第二节 榨油 104
第三节 粮食、饲料加工 105
第四节 米粉加工 105
第三章 五金加工、修理、造纸业 106
第一节 五金、铁业加工 106
第二节 修理 106
第三节 造纸 106
第四章 建材、建筑业 107
第一节 建材 107
第二节 建筑 107
第五章 电力工业 108
第六章 交通 109
第一节 大道 109
第二节 桥梁 109
第三节 公路 110
第四节 运输 111
第七章 邮政电信 112
第一节 邮政 112
第二节 电信 112
第八章 商业 113
第一节 供销社 113
第二节 私营商业 113
第三节 服务业 114
第九章 金融业 115
第一节 信用社 115
第二节 货币 116
陆 教育、医疗、文化艺术、体育篇 117
第一章 教育 117
第一节 私塾 117
第二节 幼儿教育 118
第三节 小学教育 119
第四节 师资、办学经费 120
第五节 学校建设 121
第二章 医疗卫生 122
第一节 地方病和传染病防治 122
第二节 妇幼保健 124
第三节 医疗 124
第四节 合作医疗 125
第三章 文化艺术 126
第一节 文化设施 126
第二节 戏剧、民间艺术 126
第三节 舞狮 128
第四节 香火龙 129
第五节 电影 129
第六节 广播电视 130
第四章 民间古建筑 131
第一节 水谦楼 131
第二节 下村炮楼 131
第三节 泮头祠堂 132
第四节 黄孙堂祠堂 133
第五节 河塘祠堂 133
第六节 社前祠堂 133
第七节 麦湖祠堂 133
第八节 黄岭寨祠堂 134
第九节 下饶祠堂 134
第十节 宅院 134
第十一节 古桥 142
第五章 体育 143
第一节 学校体育 143
第二节 群众体育 143
第三节 体育竞赛 144
柒 人民生活篇 145
第一章 收入水平 145
第二章 衣食 147
第一节 衣着 147
第二节 饮食 147
第三章 住房 149
第四章 器具 151
第五章 消费结构 152
捌 风俗方言篇 153
第一章 风俗 153
第一节 节日 153
第二节 婚、丧、喜、庆 155
第三节 穿戴、须发、饮食、建房 160
第四节 其他习俗 162
第二章 方言 164
第一节 天文类 164
第二节 地理类 164
第三节 时间类 164
第四节 农事类 165
第五节 植物类 165
第六节 衣饰类 165
第七节 动物类 165
第八节 房屋器皿家具类 166
第九节 人口称呼类 166
第十节 身体部位类 167
第十一节 疾病医疗类 167
第十二节 食品类 167
第十三节 红白事类 167
第十四节 日常生活类 168
第十五节 数字写法 169
第十六节 黄岭话读音 169
玖 人物故事篇 170
第一章 明清时期人物 170
第二章 民国时期人物 178
第三章 新中国成立前后人物 181
第一节 参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黄岭籍人员 181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黄岭村(大队、管理区、乡政府)任职人员 182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后黄岭籍在外地任副处以上干部 184
第四节 新中国成立后黄岭籍在外地任副科以上干部 185
第五节 新中国成立后黄岭籍获中专以上学历人员 188
第六节 新中国成立后参加工作黄岭籍干部职工 200
第七节 黄岭籍港澳台胞和海外侨胞 209
第八节 乡贤名录 211
第九节 黄岭“名人名家” 230
第十节 黄岭后起之秀 232
第四章 故事 233
第一节 神话故事 233
第二节 民间传说 234
第三节 其他 241
编后记 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