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正确认识和全面贯彻“三个代表”要求(下) 719
第二章 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719
第三节 深化改革,完善经济机制 719
二十年来改革理论的发展 719
各种所有制形式的企业的发展 733
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推进农村改革与发展 751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社会经济腾飞 762
科学技术空前繁荣和发展 769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783
第四节 扩大开放,迎接经济全球化挑战 805
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问题 805
新世纪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和我国的对策 809
知识经济时代的两大特征:知识化和全球化 819
挑战中蕴藏发展机遇 823
以积极的态度应对加入世贸组织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834
努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840
以全面开放促进改革:加入WTO的战略意义 852
以“入世”促开放 以开放促改革 858
第五节 解决好生产力发展的新课题 862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社会发展良性循环 862
信息经济与知识经济 873
网络经济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879
加入WTO与我国农业的国际化 885
我国服务业在WTO面前的困难与对策 892
西部大开发与中国的现代化 898
第六节 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改进党的领导 903
坚持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903
站在发展生产力的最前沿 911
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不断改善加强党的领导 914
市场经济与党的思想建设的改进和创新 925
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党的领导实现形式 93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党建理论与实践 942
发展和改革是反腐败斗争深入开展的根本途径 951
第三章 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958
第一节 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 958
文化建设是社会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 958
文化建设是人民群众追求生活进步的需求 962
文化建设是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964
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968
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和基本任务 979
新时期文化建设的确立及成就 985
有个性、有特色、崭新的文化形态 1016
文化产业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 1020
在二重定位中建设健康的文化市场 1028
第二节 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1039
开创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局面 1039
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是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 1047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1061
论先进文化 1070
第三节 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建设的新课题 1075
市场经济条件下精神文明建设的两个层面 1075
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精神文明建设的舆论引导 1078
精神文明建设要向改革要活力要效益 1086
市场经济对精神文明建设的正面与负面影响 1090
在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处理好两个关系 109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相容性 1096
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的争论 110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思考 1104
治穷必须治愚 1111
“入世”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文化建设 1117
第四节 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1123
遵循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1123
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大力推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1129
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一个深邃而崭新的命题 1135
牢牢把握前进方向 大力推进文化建设 1141
论“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1147
第五节 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 1152
中华文化在新世纪面临的挑战 1152
中华文化跨世纪的综合创新 1156
建设中国现代文化的几个理论问题 1166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初步思考 1175
发掘中华民族潜在优势,促进人类文化第三次飞跃 1186
我看东西方文化 1189
大胆吸取和借鉴当代西方文明 1199
第六节 以“三个代表”为指导,发展中国的先进文化 1211
论综合创新文化观的历史发展 1211
以“三个代表”为指导 大力发展先进文化 1225
先进文化的发展与创新 1228
“三个代表”与文化意识 1230
第七节 先进文化建设关键在党 1233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关键在党 1233
适应先进文化需要,加强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建设 1245
加强党性修养是提高党员领导干部思想道德素质的关键 1249
按先进文化的要求,做精神文明建设的表率 1253
适应市场经济需要,努力塑造宣传干部新形象 1256
培养一支高素质的精神文明建设干部队伍 1265
第四章 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269
第一节 党的一切奋斗最终都是为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1269
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269
明察“自觉性”的新要求 1270
正确对待利益,时刻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1272
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人民的利益 1276
时刻不忘党的宗旨 1283
党的宗旨的不可替代性 1285
坚持党的宗旨,迎接新的挑战和考验 1289
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1292
树立无产阶级人生观,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1305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1327
国有企业改革理论与党的群众路线 1347
第二节 关心群众疾苦,改善工作方法 1352
新时期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 1352
高度重视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1361
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 1365
毛泽东与邓小平的反对官僚主义观 1371
江泽民同志对“为人民服务”宗旨理念的进一步阐发 1378
改善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方法 1382
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与正确处理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 1387
第三节 代表人民掌好权、用好权 1392
励精图治 勤政为民 1392
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严格要求和约束自己 1403
正确对待和运用权力,做勤政廉政的模范 1406
恪尽职守 办事高效 1410
适应新形势,切实把党风廉政建设纳入法治化轨道 1421
提高自身素质,当好领导干部 1425
第四节 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1429
农民利益事关大局 1429
政绩,百姓心里有杆秤 1434
关键是要为群众办事 1435
抓落实要有创造性坚韧性导向性 1437
共产党员要密切联系群众 1438
第五节 为人民服务宗旨新时期新特点 1443
坚持党的宗旨需解决的两个深层次问题 1443
为人民服务思想的新的时代特点 1447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1452
第六节 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 1460
对领导干部一定要严格监督 1460
加强群众对党政“一把手”的监督工作 1466
实施全程监督管理,从严治理领导干部队伍 1468
监督:眼睛盯紧“实权派” 1475
对党内监督的几点思考 1479
加强舆论监督的思考 1480
党外监督与反腐败 1486
加强权力监督:惩治官吏腐败的关键 1492
第七节 按照代表人民利益要求建设党 1498
遵循始终代表人民根本利益的要求建设党 1498
紧紧围绕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加强党的建设 1502
决策必须以人民群众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 1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