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全人视境和全人比较 1
第一节 回避酷评选择慎评 1
第二节 “全人研究”的收穫 11
第三节 走向“全人比较研究” 21
第一章 乡土滋育和异地求学 27
第一节 来自故乡摇篮的心理积澱 27
第二节 异地求学的艰难和收穫 37
第三节 早年人生与文学的结缘 42
第二章 文化创造和文化姿态 51
第一节 与五四同在的弄潮儿 51
第二节 从文者的文化创造 58
第三节 入世者的文化姿态 73
第四节 创造者的焦虑和孤独 100
第三章 同受批判和同一目标 107
第一节 “落伍”者的遭遇与求索 107
第二节 从“神交”到“同志” 121
第三节 强强联合与偶有不快 140
第四节 著书亦为稻粱谋 145
第四章 主体重建和文体选择 163
第一节 作家主体的自我更新 163
第二节 面对民族主体的文学探索 174
第三节 现代文体的选择和特徵 185
第四节 文体史视野中的文体评估 199
第五章 交友交心和婚恋人生 205
第一节 友谊人生的积极拓展 205
第二节 相知相助的评论 211
第三节 异性交友与人生风景 220
第四节 别致的婚姻“围城” 225
第五节 婚外情感的悲喜剧 228
第六章 晚年生活和身后影响 245
第一节 逼促或漫长的晚年 245
第二节 回忆、疾病与忧患 252
第三节 赢得生前身后名 260
第四节 延伸比较:胡风与茅盾 269
馀论:立於当代平台的点滴思考 283
之一:冲破新的“文化围剿” 284
之二:向“沉重”的人生致敬 290
参考文献 297
后记 307
补记 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