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宜昌历史 第2卷 1949-1978》PDF下载

  • 购买积分:16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中共宜昌市委党史办公室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509805992
  • 页数:538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主要记述了1949年至1978年间,宜昌市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的奋斗历史及其取得的伟大成就。

出版说明 1

第一编 新民主主义建国纲领的贯彻实施(1949年7月—1952年12月) 3

第一章 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和巩固 3

一、宜昌解放初期的形势和党的任务 3

宜昌的政治经济形势 3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精神的学习贯彻 6

二、党对宜昌的接管 10

三、巩固人民民主政权的斗争 15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召开和人民政权、群团组织的建立 15

支援前线和抗美援朝运动 23

清匪反霸斗争 28

镇压反革命运动 33

四、稳定物价和统一财政经济 37

工商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37

稳定物价和统一财经的斗争 41

第二章 农村土地改革和城市民主改革 48

一、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 48

减租减息和土地改革的准备 48

土地改革的全面推进 55

二、城市民主改革的开展 59

码头搬运业和工矿企业的民主改革 59

街道的民主改革 65

三、宜昌的社会变革 67

贯彻实施《婚姻法》 67

禁烟、禁赌、禁娼,扫除旧社会遗毒 69

开展司法改革运动和取缔反动会道门 74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 79

一、新民主主义经济政策的贯彻实施 79

没收官僚资本和国营经济建立 79

增产节约运动和“三反”、“五反”运动 82

工商业的调整和城乡贸易的沟通 89

二、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兴起 93

生产救灾和兴修水利 93

引导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 99

三、新民主主义的思想文化建设 102

党的宣传工作的加强 102

文教事业的调整和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的开展 106

卫生事业的调整和体育事业的起步 112

四、执政初期党的建设 115

党组织发展和干部队伍建设 115

开展整党整风运动 119

五、新民主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 122

第二编 社会主义制度的初步建立(1953年1月—1956年9月) 127

第四章 贯彻过渡时期总路线和开展大规模经济建设 127

一、学习宣传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 127

二、宜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 130

三、工业化建设的起步 132

工业、交通运输业的恢复和发展 132

统购统销政策的贯彻实施 136

第五章 围绕实现过渡时期总路线进行的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 143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宜昌的建立和《宪法》学习宣传活动的开展 143

二、统一战线工作的新发展 147

知识分子工作的加强 147

政治协商制度在宜昌的建立和各民主党派组织的建立 149

三、文化卫生事业的发展 153

文学艺术的初步繁荣 153

卫生防疫工作有计划的推进 157

四、党的建设的进一步加强 160

党的建设和纪检工作的加强 160

“新三反”运动和审干工作及肃反运动的开展 165

第六章 抗御1954年特大洪水的斗争 169

一、遭遇百年来特大洪水,全区军民抗洪总动员 169

宜昌人民的抗洪斗争和百里洲分洪 169

宜昌人民对荆江分洪工程的支援 173

二、灾后重建和水土保持工作的加强 175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180

一、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80

二、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88

三、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2

第三编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1956年9月—1966年5月) 201

第八章 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探索 201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良好开端 201

八大精神的贯彻、全区工作重点的转移和“一五”计划的成就 201

当阳跑马乡车子化运动 205

二、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 209

人民内部矛盾的逐渐显现和学习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 209

整风运动 210

反右派斗争 212

第九章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217

一、“大跃进”运动 217

“大跃进”运动揭开序幕 217

农业战线竞放虚假“卫星” 220

二、“大跃进”运动的全面展开 225

工业“大跃进”和群众性大办钢铁 225

科教文卫等领域的全面“跃进” 231

三、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迅猛发展 235

人民公社的建立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快速实现 235

人民公社的体制和弊病 238

第十章 纠“左”过程中的曲折 245

一、纠正“左”倾错误的最初努力 245

八个月的纠“左”和国民经济指标的压缩、调整 245

农村整社和工业整顿 250

二、“反右倾”斗争与继续“大跃进” 261

全区“反右倾”斗争 261

继续“大跃进”的错误 265

持续“大跃进”和城市人民公社的建立 270

三、以反“共产风”为突破口的初步调整 275

以安排好群众生活为主要内容的初步调整 275

整风整社、贯彻省委《十项措施》和掀起大办农业高潮 279

贯彻中央“十二条”和反“五风”的运动 292

第十一章 以“八字”方针为指导的全面调整 297

一、农业政策的调整 297

“八字”方针的贯彻和农村政策的调整 297

人民公社基本核算单位的改变 300

二、工商业政策的调整 302

工交、财贸政策调整和七千人大会精神的贯彻 302

压缩基本建设和经济关系的调整 305

职工的精简和城镇人口的压缩 308

恢复农村供销社和逐步开放集市贸易 316

三、政治关系和文化等领域的调整 319

执政党自身建设的加强 319

纠正反右扩大化和甄别平反工作 322

调整知识分子政策和加强统一战线工作 325

第十二章 1963年—1965年对国民经济的继续调整 329

一、调整的主要进展 329

农业基础地位的继续加强 329

工业企业的整顿和改革 331

二、“三线”建设 332

“三线”建设的布局 332

“三线”建设的良好开端 333

三、国民经济调整后的新局面和宜昌建设的新成就 335

国民经济继续调整和经济建设的重大成就 335

文化建设的成就 338

社会风尚的改善 340

第十三章 宜昌城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开展 342

一、农村和城市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342

中共八届十中全会精神的贯彻和对“单干风”的批判 342

“小四清”运动的开展 346

“小四清”运动转向“大四清”运动 351

二、城镇的“五反”运动 355

“五反”运动的部署 355

“五反”运动的分批开展 356

第四编 “文化大革命”的内乱和对“文化大革命”的抵制、抗争(1966年5月—1976年10月) 361

第十四章 “文化大革命”的开始与全面内乱 361

一、“文化大革命”的发动 361

政治思想文化领域的错误批判 361

批判“资产阶级反动路线”引发的造反浪潮 365

“文化大革命”扩展到工农业领域 371

二、宜昌全区内乱骤然升级 373

造反派组织“全面夺权”,内乱局面的形成 373

武汉“七二○”事件对宜昌的影响 377

第十五章 革委会的建立和“斗、批、改”运动的展开 381

一、各级革命委员会的成立 381

各群众组织的“大联合” 381

按照“三结合”的方式建立各级革委会 383

制止武斗和稳定社会局势 387

二、“斗批改”与“反复旧”运动 391

“清理阶级队伍”逐步开展 391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和干部下放劳动 395

解放干部和对所谓“反复旧”运动的制止 399

三、长阳乐园公社的合作医疗制度 402

四、宜昌地区各级党组织的恢复 404

整党建党、整顿和恢复党组织 404

中共宜昌地区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召开 407

第十六章 纠“左”的反复和“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411

一、林彪反革命集团的覆灭和批林整风运动的开展 412

对农村经济政策的初步协调 412

从批林整风到“批林批孔” 416

二、1975年的全面整顿 421

全面整顿方针在宜昌的贯彻实施 421

社会治安秩序的整顿 426

三、庆祝粉碎“四人帮”斗争的胜利 431

对“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的抵制 431

“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436

第十七章 宜昌经济建设在抗争中艰难前进 440

一、“文化大革命”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严重破坏 440

国民经济在“三五”、“四五”计划期间遭受严重损失 440

党风和社会风气受到严重破坏 445

二、宜昌地区三线建设的重大成就 449

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开工兴建 449

三线建设和宜昌的经济发展 454

三、工业、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459

工业学大庆运动 459

公路建设和水路运输的发展 464

四、农业生产和建设取得的新进展 469

农田水利建设的较大成绩 469

农业机械化的较大进展 474

林业、畜牧特产业和社队企业的发展 479

“农业学大寨”运动 484

第五编 初步拨乱反正走向伟大的历史转折(1976年10月—1978年12月) 493

第十八章 揭批“四人帮”和国民经济的恢复 493

一、“揭批查”运动的深入开展 493

“揭批查”运动的全面展开 493

清查和处理“四人帮”在宜昌的帮派体系 498

各级领导班子的整顿和加强 501

二、各级组织机构的恢复 503

撤销宜昌地区革命委员会恢复宜昌地区行政公署 503

统一战线和群团组织活动的恢复 504

三、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恢复、发展 505

工业、交通的恢复和发展 505

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510

科教文化事业的恢复和振兴 514

第十九章 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520

一、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520

冲破“两个凡是”的思想束缚 520

开展真理标准的大讨论 522

二、平反冤假错案和政策落实工作的开展 525

开始平反冤假错案 525

各项政策的进一步落实 527

三、走向伟大的历史转折 530

后记 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