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编 传记 937
第一章 隋文帝 937
第一节 谋取北周政权 937
第二节 改革政治制度 939
第三节 处置民族关系 942
第四节 平定南方 944
第五节 发展经济 946
第六节 隋文帝与独孤后 947
第二章 隋炀帝 950
第一节 称帝以前 950
“声名籍甚,冠于诸王” 950
弑父诛兄,夺取帝位 951
第二节 兴东都,开运河,频繁巡游 952
兴建东都 952
开通运河 953
频繁的巡游 954
第三节 政治措施 955
第四节 穷兵黩武 956
第五节 隋的灭亡 959
第三章 高颎 宇文恺 961
第一节 高颎 961
隋代第一名臣 961
从失宠到被杀 964
第二节 宇文恺 967
世界第一城——大兴城的营建 968
东京洛阳城的营建 973
晚年的建筑活动 978
第四章 李密 窦建德 杜伏威 983
第一节 李密 983
第二节 窦建德 989
第三节 杜伏威 995
第五章 李勣 魏徵 998
第一节 李勣 998
瓦岗起义 998
投唐立功 1000
镇守并州,进击高丽 1002
密表劝请,支持废立 1005
再击高丽,陪葬昭陵 1007
第二节 魏徵 1009
备经丧乱,仕途坎坷 1009
极言直谏,一代诤臣 1011
偃革兴文,与民休息 1013
兼听广纳,君臣共理 1016
知人善任,惩恶劝善 1017
居安思危,善始慎终 1019
助成文治,名垂后世 1021
第六章 唐高祖 1024
第一节 晋阳起兵 1024
第二节 进取关中,建立大唐 1027
第三节 削平群雄,统一全国 1029
第四节 玄武门之变 1032
第七章 唐太宗 1036
第一节 从起兵到即位 1036
第二节“贞观之治” 1037
第三节 求贤和纳谏 1042
第四节 统一边疆,促进各民族交往 1045
第五节 太宗晚年 1049
第八章 长孙无忌 房玄龄 1052
第一节 长孙无忌 1052
戚里右族,秦王腹心 1052
贞观佐命元勋 1053
忠信获罪,无名受戮 1057
该博经史,制律定礼 1060
第二节 房玄龄 1062
秦府十年 1062
贞观良相 1064
修定朝章国典 1066
忠肃恭懿,更得殊遇 1068
第九章 李靖 1073
第一节 才识与胆气 1073
第二节 平定江南 1074
第三节 北灭突厥 1078
第四节 西击吐谷浑 1081
第五节 杰出的军事家 1084
第十章 弃宗弄赞 文成公主 1088
第一节 吐蕃的兴起 1088
第二节 弃宗弄赞的少年时代 1090
第三节 嗣位和平叛 1091
第四节 迁都逻些,统一西藏 1092
第五节 文成公主与唐蕃联姻 1094
第六节 立法建制,发展文化 1099
第七节 吐蕃和唐朝的友好关系 1102
第十一章 陆德明 颜师古 孔颖达 1105
第一节 陆德明 1105
第二节 颜师古 1107
青出于蓝 1107
汉书功臣 1109
语言大家 1112
第三节 孔颖达 1114
第十二章 姚思廉 李百药 令狐德棻 李延寿 1117
第一节 姚思廉 1117
文史世家 1117
三朝仕宦 1118
撰梁、陈二史 1119
撰史之风 1121
史学思想 1124
第二节 李百药 1126
隋唐间的政治遭遇 1126
《封建论》和《赞道赋》 1128
撰写《北齐书》 1129
第三节 令狐德棻 1135
一生荣华 1135
奏请购募遗书 1136
参与八史撰修 1136
国史、实录及其他 1139
《周书》的特点 1140
第四节 李延寿 1144
先世 1144
史学生涯 1146
《南史》与《北史》 1147
第十三章 欧阳询 虞世南 褚遂良 1153
第一节 欧阳询 1153
生平 1153
书法成就 1153
小欧阳 1156
第二节 虞世南 1157
早期生活 1157
归唐以后 1157
博学与文采 1159
书法成就 1159
第三节 褚遂良 1160
贞观诤臣 1160
受命托孤,反对废后 1162
书品与书迹 1164
第十四章 玄奘 义净 鉴真 1165
第一节 玄奘 1165
释门千里之驹 1165
西行求法 1166
天竺求学与讲学 1168
归国译经 1170
《大唐西域记》 1172
在中印关系史上的影响 1173
业绩垂千古 1173
第二节 义净 1174
立意西行 1174
取经求法 1176
译经事业 1177
学术贡献 1178
第三节 鉴真 1180
“独秀无伦,道俗归心” 1180
六次东渡 1181
弘法日本 1185
对中日文化交流的贡献 1186
第十五章 李淳风 孙思邈 1188
第一节 李淳风 1188
天算世家 1188
十部算经的整理 1189
《麟德历》 1191
改革浑仪 1194
预修《五代史志》 1196
《乙巳占》 1199
第二节 孙思邈 1201
生平 1201
德识才学 1204
学术成就 1206
第十六章 吕才 傅奕 1213
第一节 吕才 1213
蜚声乐坛,博学多能 1213
无神论思想 1215
第二节 傅奕 1218
富有革新精神 1218
反佛思想及活动 1219
第十七章 武则天 1223
第一节 家世 1223
第二节 从才人到皇后 1224
第三节 由干预政事到垂帘听政 1225
第四节 承前启后的武周政权 1226
第十八章 王勃 杨炯 卢照邻 骆宾王 1235
第一节 王勃 1235
第二节 杨炯 1238
第三节 卢照邻 1240
第四节 骆宾王 1242
第十九章 陈子昂 1246
上书论政 1246
忧愤而死 1248
“海内文宗” 1248
第二十章 唐玄宗 附杨贵妃 1250
第一节 少年时代 1250
第二节 从平王到初登大宝 1251
第三节 除旧布新,开元之治 1253
安定皇位 1253
整饬吏治 1255
发展经济 1256
大兴文治 1258
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 1259
第四节 骄侈怠政,盛世转衰 1261
拒谏饰非 1261
宠信奸佞、宦官 1261
纵情声色,追求享受 1263
第五节 天宝之乱 1263
第六节 忧郁孤凄度残年 1265
第七节 杨贵妃 1267
第二十一章 姚崇 张说 1273
第一节 姚崇 1273
武周贤相 1273
辅佐睿宗 1275
“救时之相” 1276
捕蝗救农 1280
晚年恩遇优渥 1282
第二节 张说 1284
历仕四朝 1284
边防建树 1286
政改与文治 1289
积怨虽多,宠遇不衰 1290
第二十二章 一行 1292
第一节 身世 1292
第二节 在仪器制造及天文观测方面的成就 1293
天文仪器制造 1293
子午线测量 1296
第三节《大衍历》的九服晷影算法及其正切函数表 1297
第四节《大衍历》的插值算法 1300
第二十三章 刘知幾吴兢 1303
第一节 刘知幾 1303
好学少年,博览史籍 1303
以文知名,步入仕途 1304
三为史臣,再入东观 1305
发愤著作《史通》 1308
第二节 吴兢 1312
一代诤臣 1312
史坛骁将 1314
千古名著《贞观政要》 1317
第二十四章 王维 吴道子 周昉 1322
第一节 王维 1322
第二节 吴道子 1326
第三节 周昉 1331
第二十五章 李白 杜甫 1337
第一节 李白 1337
好任侠,喜纵横 1337
积极用世,不恋荣名 1339
“醉饮狂歌”,放浪江湖 1340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1343
第二节 杜甫 1346
家世和早年壮游 1346
困守长安的十年 1347
从陷贼、脱险到为官、弃官 1349
“五载客蜀郡,一年居梓州” 1352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 1354
“湖南清绝地,万古一长嗟!” 1355
第二十六章 安禄山 田承嗣 1358
第一节 安禄山 1358
家世和得宠 1358
逆谋反叛 1361
安史之乱 1364
安禄山之死 1370
第二节 田承嗣 1371
叛军骁将 1371
降唐自保 1373
割据称雄 1373
唐廷讨伐 1375
故伎重演 1377
遗患后世 1379
第二十七章 唐代宗 1380
第一节 率军平叛,收复两京 1380
第二节 平定安史之乱 1382
第三节 藩镇割据的祸端 1382
第四节 崇信佛教,宠任宦官 1383
第五节 理财和用人 1385
第二十八章 郭子仪 1388
第一节 力战叛军,克复两京 1388
第二节 宦官谗毁,失权无怨 1391
第三节 御敌边关,安定社稷 1395
第四节 威镇天下,功盖一代 1398
第二十九章 李光弼 高仙芝 1400
第一节 李光弼 1400
进军河北,初战告捷 1400
固守太原,痛歼叛军 1403
激战河阳,力挫敌锋 1405
邙山之败,愧恨而卒 1407
第二节 高仙芝 1410
征小勃律国告捷 1410
恒逻斯战役之败 1413
枉死于宦官的屠刀下 1413
第三十章 唐德宗 1416
第一节 讨伐藩镇,指挥失当 1416
第二节 泾原兵变 1418
第三节 李怀光之叛 1421
第四节 收复长安,藩镇得势 1423
第五节 起用李泌,通好回纥 1425
第六节 贞元年间的其他弊政 1428
第三十一章 陆贽 1431
第一节 政治经历 1431
第二节 政治思想 1433
治乱由人,不在天命 1433
“理乱之本,系于人心” 1434
立国之权,居重驭轻 1435
“求才贵广,考课贵精” 1436
广开言路,改过求治 1439
第三节 经济思想 1440
“均节赋税” 1440
“养人资国” 1441
第四节 军事思想 1442
治军 1443
善择将帅 1443
放权 1444
奖惩分明 1444
贮积军粮 1445
第五节 “可为后世法” 1446
第三十二章 颜真卿 柳公权 怀素 1448
第一节 颜真卿 1448
出身名门,为官刚正 1448
“忠至灭身”,三军痛哭 1451
书法上的卓越成就 1453
第二节 柳公权 1454
第三节 怀素 1456
第三十三章 刘晏 杨炎 1458
第一节 刘晏 1458
幼有神童之誉 1458
行政干才 1458
改革漕运 1459
改革榷盐法 1462
改革常平法 1463
举贤任能,廉洁奉公 1463
被诬致死,“天下以为冤” 1465
第二节 杨炎 1467
才能和缺点 1467
革除弊政,倡行两税法 1467
报恩复仇,终罹杀身之祸 1469
第三十四章 李晟 1473
第一节 勇猛善战,名闻河西 1473
第二节 入神策军,讨伐河北叛军 1474
第三节 平定朱泚之乱,收复长安 1475
第四节 治理泾州,防御吐蕃 1480
第五节 失兵权而忠心不贰 1481
第三十五章 异牟寻 1483
第一节 南诏同唐的关系 1483
第二节 异牟寻归唐 1485
第三节 联合唐军,屡破吐蕃 1488
第三十六章 唐宪宗 1491
第一节 重用人才 1491
第二节 财政上的困难和缓解 1492
宪宗朝的财政形势 1492
财政上的缓解 1493
第三节 削平藩镇 1494
讨刘辟,除李琦 1494
收魏博 1494
平淮西 1495
进讨李师道 1497
第四节 晚好神仙,宠任宦官 1498
第三十七章 杜佑 1500
第一节 一生为官,政绩斐然 1500
第二节《通典》的编纂 1502
第三节“始终言行,无所玷缺” 1507
第三十八章 韩愈 柳宗元 1508
第一节 韩愈 1508
文章世家和仕途沉浮 1508
行道和明道 1510
韩文的特点 1512
韩诗的特点 1516
第二节 柳宗元 1517
家世和生平 1517
文章特征:立论新颖,出言多讽 1521
诗风如文风:迁客骚人之音 1527
第三十九章 白居易 1528
第一节 以诗得罪权豪,累遭贬谪 1528
第二节 思想气质与其诗作 1529
第三节 文名为诗名所掩 1535
第四十章 裴度 1538
第一节 早年的政治生涯 1538
第二节“横身讨贼,为中兴宗臣” 1538
淮西的形势 1538
淮西的平定 1539
第三节 避祸东都,以诗酒自娱 1541
第四十一章 贾耽 李吉甫 1543
第一节 贾耽 1543
官至宰辅,潜心研究地理 1543
《海内华夷图》 1545
《古今郡国县道四夷述》 1545
《皇华四达记》 1546
第二节 李吉甫 1547
善读书的宰相 1547
《元和郡县图志》的学术价值 1549
第四十二章 李训 郑注 1553
第一节 李训 1553
第二节 郑注 1559
第四十三章 高力士 鱼朝恩 仇士良 1564
第一节 高力士 1564
家世与宦历 1564
介入政事 1565
扩张宦官势力 1566
干预朝政 1567
权势显赫 1569
晚年遭遇 1570
第二节 鱼朝恩 1571
攫取军权 1571
恃宠骄纵 1573
骄横致祸 1575
第三节 仇士良 1576
恃宠作威福 1576
得势于甘露之变 1577
挟天子擅朝政 1579
罪有应得 1580
第四十四章 李德裕 牛僧孺 1582
第一节 李德裕 1582
高门弟子,门荫入仕 1582
历任牧守,政绩卓著 1583
北破回鹘,安定边陲 1587
决策制胜,平定叛镇 1589
君臣协力,禁断佛教 1593
功成北阙,骨葬南溟 1596
第二节 牛僧孺 1599
党争的由来 1599
秉公执法,廉洁自律 1600
牛李党争 1601
第四十五章 张议潮 1606
第一节 驱逐吐蕃,收复河西 1606
第二节 加强守备,发展生产,重振河西 1608
第三节 张氏后裔经理河西 1611
第四十六章 黄巢 1614
第一节 投身义师 1614
第二节 纵横中原 1615
第三节 转战南北 1617
第四节 建立大齐政权 1620
第五节 败死狼虎谷 1623
第四十七章 数学 1626
第一节 数学教育 1626
第二节 算经十书 1628
第三节《缉古算经》与三次方程 1630
第四节 二次插值法 1632
第五节 实用算术的发展与敦煌算书 1634
第六节 中外数学交流 1636
第四十八章 天文学 1639
第一节 隋代的历法 1639
第二节 中国星官体系的完善 1641
第三节 天文仪器的复杂化和功能综合化 1642
第四节 一行的大地测量创举 1644
第五节 唐代的历法 1645
第六节 古代天文文献的收集和整理 1647
第七节 中外天文学交流 1648
第八节 气象知识的进步 1650
第四十九章 地理学 1652
第一节 地志 1652
第二节 地图 1654
第三节 旅行家和游记 1656
第四节 水文著作 1658
第五节 地质矿物著作 1659
第六节 沿革地理著作 1660
第七节 堪舆著作 1660
第五十章 生物学 1662
第一节 本草学与生物学 1662
第二节 地区性和园林动植物著作 1664
第三节 植物形态和生态知识 1666
第四节 动物形态和生态知识 1668
第五节 生物学的其他成就 1671
第五十一章 物理学 1673
第一节 力学知识 1673
关于物体的位置、运动及参照物 1673
重心与平衡 1674
对空气阻力、升举力和大气压力(压强)的认识 1675
测定液体的浓度 1676
力学知识在工程技术中的应用 1676
第二节 热学知识 1676
第三节 声学知识 1677
振动、传声和共振 1677
音律学 1678
第四节 光学知识 1678
反射和折射 1678
色散与虹 1679
第五节 静电知识 1680
第五十二章 化学 1681
第一节 炼丹术的兴盛 1681
第二节 火药的发明 1686
第五十三章 医学 1689
第一节 基础医学理论的发展 1689
第二节 我国第一部药典——《新修本草》 1690
第三节 孙思邈和《千金方》 1691
第四节 王焘与《外台秘要》 1692
第五节 蔺道人与正骨医术 1693
第六节 太医署和医学教育 1693
第七节 国内外医药学术交流 1694
第八节 隋唐时医学家的批判精神 1696
第五十四章 妇女 1698
第一节 洗夫人 1698
第二节 平阳公主 1701
第三节 妇女书和宋氏姊妹 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