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籍版本学》PDF下载

  • 购买积分:18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曹之著
  • 出 版 社: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307117907
  • 页数:621 页
图书介绍:本书论述了古籍版本学的基本理论和发展历史,研究了古籍版本学的鉴定方法。本书论述了古籍版本学的基本理论和发展历史,研究了古籍版本学的鉴定方法。本书论述了古籍版本学的基本理论和发展历史,研究了古籍版本学的鉴定方法。本书论述了古籍版本学的基本理论和发展历史,研究了古籍版本学的鉴定方法。

第一编 中国古籍版本学概论 3

第一章 古籍版本与古籍版本学 3

一、古籍及其数量 3

什么是“古籍” 4

古籍的数量 6

二、版本与古籍版本学 7

“版本”释名 7

古籍版本学及其研究内容 10

三、古籍版本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13

从刘向谈起 14

古籍版本学与目录学的关系 15

古籍版本学与校勘学的关系 16

古籍版本学与图书史的关系 17

四、研究古籍版本学的意义 18

弘扬民族文化的需要 19

读书治学的需要 20

发展现代出版事业的需要 23

发掘文物、保护文物的需要 23

图书馆工作的需要 24

五、古籍版本学的研究方法 25

破除“神秘”感 26

文献考证法 27

比较研究法 27

实验研究法 28

计量研究法 28

最基本的训练 30

六、古籍的结构 32

古籍的单页版式 32

古籍的外形结构 34

古籍的内部结构 36

七、古籍版本的类别 40

以刻印时间区分 40

以刻印地点区分 41

以刻印单位区分 42

以装订形式区分 43

以制版工艺区分 43

以写本种类区分 44

以活字种类区分 45

以字体、行款区分 45

以纸张区分 46

以颜色区分 46

以版式区分 46

以刻印质量区分 47

以内容区分 48

以用途区分 49

以流传情况和价值区分 49

第二章 古籍版本学史略 50

一、古籍版本学的产生时期 51

先秦两汉的同书异本及其研究 52

先秦两汉的善本 54

汉代版本目录 56

二、古籍版本学的发展时期(上) 58

晋代同书异本及其研究 58

晋代的善本 61

晋代版本目录 63

三、古籍版本学的发展时期(中) 65

南北朝同书异本及其研究 65

南北朝的善本 68

南北朝版本目录 71

四、古籍版本学的发展时期(下) 74

隋唐五代的同书异本及其研究 74

隋唐五代的善本 77

隋唐五代的版本目录 79

五、古籍版本学的成熟时期(上) 83

宋代同书异本的复杂化 83

宋代同书异本的研究 85

宋代的善本 88

宋代古籍版本学的丰硕成果 90

六、古籍版本学的成熟时期(下) 93

元代同书异本研究 93

元代的善本 96

元代古籍版本学成果 98

七、古籍版本学的繁荣时期(上) 98

明代同书异本研究 99

明代的善本 101

明代古籍版本学成果 103

八、古籍版本学的繁荣时期(下) 104

清代同书异本研究 104

清人的善本观 107

清代古籍版本学家 110

清代古籍版本学成果 115

九、当代古籍版本学 120

民国时期的古籍版本学 120

新中国成立后的古籍版本学家 123

新中国成立后古籍版本学的成就 126

第二编 中国古籍版本源流 131

第三章 写本源流 131

一、先秦两汉写本 131

简策的外形 132

简策的制作 134

帛书的形制 138

汉代写本 140

二、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写本 142

三国写本 142

晋代写本 143

南北朝写本 144

隋唐写本 147

五代写本 151

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写本的特点 152

三、宋元写本 154

宋元官方写本 154

宋元民间写本 156

宋元抄书盛行的原因 160

四、明代写本 162

明代官方写本 162

明代民间写本 164

明代写本的特点和价值 169

五、清代写本 171

《四库全书》 171

清代民间写本 173

清代写本的特点和价值 177

六、佛经写本 181

佛经写本的供养者 182

佛经写本的抄写者 184

《敦煌遗书》之外的佛经写本 188

第四章 唐五代刻书 190

一、唐代刻书 190

知见刻书目录 190

刻书特点 194

二、五代刻书 195

知见刻书目录 195

刻书特点 200

第五章 宋代刻书 201

一、国子监刻书 201

国子监简介 201

国子监刻书 202

监本的质量 206

二、公使库刻书 207

“公使库”小考 207

知见刻书目录 210

三、朱熹刻书及其他 212

朱熹刻书 213

周必大、陆游、廖莹中等刻书 216

四、陈起刻书及其他 219

临安陈起等刻书 220

建安余氏等刻书 222

五、宋代刻书的特点 225

第六章 辽、西夏、金、元刻书 230

一、辽国刻书 230

二、西夏刻书 234

三、金国刻书 239

四、元代官刻 244

中央官刻 244

地方官刻 247

五、元代书院刻书 250

书院刻书简介 251

书院刻书的条件 253

六、元代民间刻书 256

元代家刻 256

元代坊刻 259

七、元代刻书的特点 262

第七章 明代刻书 267

一、经厂刻书 267

经厂概述 268

经厂本的内容和版式 270

经厂刻书的有利条件 272

正确评价经厂本 273

二、国子监刻书 274

南监继承的版片 275

南监修补的版片 277

南监新刻的版片 279

南监刻书众多的原因 282

北监刻书与监本的质量 284

三、藩府刻书 285

财力之富 286

藏书之多 287

人才之盛 288

韬晦之计 289

诸藩刻书 292

四、书帕本 293

“书帕”小考 294

书帕本的特点 296

五、明代家刻 298

六、毛晋刻书 305

毛晋的生平 305

毛晋刻书 306

毛晋刻书的功过 310

七、明代坊刻 313

建阳书坊 314

苏州书坊 317

金陵书坊 318

杭州书坊 319

北京书坊 321

八、明代刻书的特点 322

第八章 清代刻书 328

一、武英殿刻书 328

武英殿的编制 328

康熙年间刻书 330

雍正以后刻书 333

二、国子监刻书 335

三、官书局刻书 337

官书局的创立 337

金陵书局与浙江书局 339

崇文书局与广雅书局 341

其他书局 342

书局之间的合作 344

四、清代家刻 345

五、北京琉璃厂刻书及其他 352

六、清代刻书的特点 357

第九章 太平天国刻书及其他 363

一、太平天国刻书 363

知见刻书目录 363

刻本特点 365

二、民国时期的古籍出版 367

古籍出版概况 368

雕版与活字 368

影印与铅印 372

古籍出版的特点 373

三、佛经刻本 375

宋代佛经刻本 375

辽金佛经刻本 377

元代佛经刻本 378

明代佛经刻本 379

清代佛经刻本 381

佛经刻本众多的原因 383

四、道藏刻本 385

第十章 插图本、拓本及其他 389

一、插图本 389

先秦到唐代的插图本 390

宋元插图本 391

明代插图本 392

清代插图本 395

二、拓本 397

拓本与搨本 397

拓本源流 399

拓本的价值 403

三、活字本 405

泥活字 405

木活字 408

铜活字 413

锡活字和铅活字 417

四、套印本 418

套印的产生 418

明清的套印 421

五、石印本 422

石印出版家简介 423

石印本的内容 426

石印的优缺点 429

第三编 中国古籍版本鉴定 433

第十一章 根据内容鉴定版本 433

一、卷数 433

篇与卷 433

分卷方法 434

卷次的命名 434

卷数的增减 436

卷数与版本鉴定 437

二、编例 438

三、学术源流 441

四、名物制度 444

五、内容时限 446

六、篇目排列 447

七、内容文字 449

八、小结 450

第十二章 根据形式鉴定版本 453

一、版式 453

版式的由来 454

历代版式的特点 456

版式与版本鉴定 458

二、书名页 460

书名页的类型 460

关于“藏版”问题 461

三、序跋 466

序跋概说 466

序跋与版本鉴定 472

四、卷端 475

卷端书名冠词 475

编纂校刊姓氏 478

五、避讳 483

避讳的历史 484

避讳的种类和方法 487

避讳的功过 488

六、牌记 492

牌记的内容 493

牌记的作用 496

牌记的价值 497

七、行款 502

行款的源流 502

行款与版本鉴定 505

八、字体 508

依汉字演变的先后次序分类 508

依书法流派分类 510

依字体大小及笔画繁简分类 516

九、刻工姓名 519

刻工简介 519

历代刻工 520

研究刻工的意义 524

十、装订形式 526

卷轴装 527

旋风装 528

经折装 530

蝴蝶装 531

包背装 532

线装 533

十一、纸张 535

古籍用纸的种类 535

从晋到唐五代的图书用纸 538

宋元图书用纸 539

明清图书用纸 542

十二、藏书印 546

藏书印的历史 546

藏书印的种类 549

藏书印的价值 553

十三、室名 554

室名概说 554

室名与版本鉴定 559

第十三章 写本与活字本的鉴定 561

一、写本的鉴定 561

二、活字本的鉴定 567

第十四章 古籍版本作伪 572

一、古籍版本作伪举例 573

书名作伪 573

著者作伪 573

卷数作伪 574

序言作伪 575

年号作伪 576

牌记作伪 576

藏书印作伪 577

题跋作伪 578

纸张作伪 579

二、古籍版本作伪的鉴别 581

第十五章 利用有关图书鉴定版本 583

一、利用文史工具书鉴定版本 583

二、利用古籍书目鉴定版本 584

三、利用史料鉴定版本 586

四、利用书影鉴定版本 587

五、利用古籍版本学专著鉴定版本 591

第十六章 考订一书的版本源流 595

一、考订一书版本源流的意义 595

二、考订一书版本源流的方法 597

查考成书原貌 598

查考同书异本 601

梳析源流 603

三、善本 606

善本因人而异 606

善本因时而异 608

当今善本 613

主要参考文献 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