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中国大陆适度人口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9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高建昆著
  • 出 版 社: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309118827
  • 页数:193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以人口演变特征为主线,对21世纪中国大陆人口演变进行多方案规划性预测,并从经济发展、资源约束等多方面对预测结果进行综合评价,测算出这一时期的适度人口,从而提出21世纪我国大陆人口发展的综合战略构想。

第一章 引论 1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1

一、研究背景 1

二、本书的研究对象 3

三、本书的主要研究方法 4

四、本书的研究意义 5

第二节 研究的总体思路 6

一、本书的内容框架安排 6

二、本书的主要创新点 7

第三节 本章小结 8

第二章 适度人口的相关文献综述 9

第一节 古代的适度人口思想 9

一、中国古代的适度人口思想 9

二、古希腊的适度人口思想 21

第二节 近现代的适度人口理论 23

一、马尔萨斯的人口平衡思想 23

二、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人口思想 24

三、早期的适度人口理论 29

四、现代的适度人口理论 31

第三节 近代以来的中国适度人口研究 33

一、近代的中国适度人口研究 33

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中国适度人口问题研究 33

三、对现有中国适度人口研究的评价 43

第四节 本章小结 44

第三章 理论构建与变量分析方法解析 45

第一节 理论构建 45

一、研究的时间阶段界定 45

二、适度人口的界定 47

第二节 变量分析方法 53

一、计算法则 54

二、在本研究中的应用 59

第三节 本章小结 60

第四章 我国人口的长期演变 61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以前的人口演变 61

一、先秦时期的人口演变 62

二、秦代至清代的人口演变 63

三、民国时期的人口演变 68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人口演变 69

一、人口转变的一般规律 69

二、我国的人口转变过程 69

第三节 21世纪中国人口演变的情景预测 72

一、预测方法选择 72

二、数据来源 73

三、人口预测参数设定 74

四、各人口预测方案的主要结果 78

第四节 本章小结 79

第五章 经济方面的人口适度 80

第一节 人口演变与经济发展的相互作用 80

一、人口演变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80

二、经济发展对人口发展的影响 83

第二节 经济人口实力的“可能—满意度” 85

一、经济人口实力的界定 85

二、刘易斯拐点在我国的适用性 86

三、我国经济活动人口变动趋势预测 91

四、我国的劳动力素质变化 100

五、我国有效劳动力的变动趋势 108

六、2100年经济人口实力的“可能—满意度” 113

第三节 总抚养比的“可能—满意度” 118

一、人口转变与储蓄率 118

二、我国人口总抚养比的“可能—满意度” 120

第四节 人均GDP的“可能—满意度” 123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概况 123

二、经济发展的可能度 126

三、人均GDP的满意度 130

四、人均GDP的“可能—满意度” 131

第五节 本章小结 132

第六章 资源方面的人口适度 133

第一节 人口系统与自然系统的相互作用 133

一、原始文明时代两大系统的相互作用 133

二、农业文明时代两大系统的相互作用 135

三、工业文明时代两大系统的相互作用 137

第二节 粮食的“可能—满意度” 139

一、粮食播种面积的可能度 139

二、粮食单位面积产量的可能度 143

三、人均粮食占有量的满意度 145

四、粮食的“可能—满意度” 146

第三节 森林资源的“可能—满意度” 147

一、森林资源的功能 147

二、森林面积的可能度 149

三、森林蓄积量的可能度 152

四、人均森林蓄积量的满意度 154

五、森林资源的“可能—满意度” 154

第四节 能源的“可能—满意度” 155

一、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的基本状况 155

二、能源产量的可能度 156

三、人均能源需求的满意度 159

四、能源的“可能—满意度” 160

第五节 本章小结 161

第七章 21世纪中国大陆的人口发展战略规划思考 162

第一节 适度人口的确定 162

一、总“可能—满意度”的运算法则 162

二、适度人口的运算结果分析 164

第二节 人口发展战略规划构想 167

一、人口发展战略规划体系构想 167

二、我国的人口自身发展战略构想 168

三、我国的人力资源开发战略构想 169

四、我国的资源环境可持续战略构想 172

第三节 本章小结 173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174

第一节 总结 174

第二节 展望 176

参考文献 177

索引 188

后记 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