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教育学 2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2
考点聚焦 2
考点预测 2
知识结构 2
第一节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3
一、教育的定义 3
二、教育的构成要素 3
三、教育的本质 4
四、教育的功能 4
五、教育起源的学说 5
六、教育的历史发展与改革 5
第二节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8
一、教育学的定义 8
二、教育学思想的萌芽 9
三、教育学的创立与变革 12
四、当代教育理论的发展 14
【经典案例】 14
高效提升训练 15
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 19
考点聚焦 19
考点预测 19
知识结构 19
第一节 社会对教育的制约 20
一、生产力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20
二、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20
三、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21
四、科学技术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21
五、人口对教育发展的影响与制约 22
第二节 教育对社会的影响 23
一、教育对生产力的影响 23
二、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 23
三、教育对文化的影响 25
四、教育对科学技术的影响 27
五、教育对人口的影响 28
第三节 教育相对于社会发展的独立性 28
一、教育与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 28
二、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不平衡性 28
三、教育本身的历史继承性 29
【经典案例】 29
高效提升训练 30
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32
考点聚焦 32
考点预测 32
知识结构 32
第一节 人的身心发展概述 33
一、个体身心发展的概念 33
二、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33
第二节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 34
一、关于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因素的主要观点 34
二、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 35
第三节 教育的个体功能 37
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功能 37
二、教育的个体谋生和享用功能 38
三、教育对个体发展的负向功能 39
第四节 中学教育促进青少年发展的任务 39
一、少年期的年龄特征与初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 39
二、青年期的年龄特征与高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 41
【经典案例】 41
高效提升训练 42
第四章 教育目的 46
考点聚焦 46
考点预测 46
知识结构 46
第一节 教育目的概述 47
一、教育目的的概念 47
二、教育目的的功能 47
三、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 48
四、教育目的确立中的价值取向 48
五、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 49
六、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 49
第二节 我国的教育目的 49
一、国外发达国家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教育目的的最新表述 49
二、我国教育目的确立的理论依据 50
三、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 50
四、我国中学教育的培养目标 51
五、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52
【经典案例】 55
高效提升训练 56
第五章 教育制度 59
考点聚焦 59
考点预测 59
知识结构 59
第一节 教育制度概述 60
一、教育制度的概念 60
二、制定教育制度的依据 60
三、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历程 61
四、现代学制的类型 61
五、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变革 62
六、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63
第二节 我国的学制 63
一、我国的学制发展 63
二、我国当前的学制改革 65
三、义务教育 66
四、终身教育 66
【经典案例】 67
高效提升训练 68
第六章 学生与教师 70
考点聚焦 70
考点预测 70
知识结构 70
第一节 学生 71
一、学生的本质属性及特征 71
二、学生的社会地位、权利及义务 72
第二节 教师 73
一、教师及教师职业 73
二、教师的角色扮演 73
三、教师劳动的特点 74
四、教师的权利与义务 76
五、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内容及发展 76
第三节 师生关系 78
一、师生关系的含义及内容 78
二、师生关系的类型 79
三、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 79
四、良好师生关系的作用及建立、发展 80
【经典案例】 81
高效提升训练 81
第七章 中学课程 84
考点聚焦 84
考点预测 84
知识结构 84
第一节 课程概述 85
一、课程的概念 85
二、课程的类型 85
三、制约课程发展的主要因素 86
四、几种典型的课程理论 87
第二节 课程目标与课程设计 88
一、课程目标 88
二、课程设计 89
第三节 课程实施、评价与管理 91
一、课程实施 91
二、课程评价 92
三、课程管理 94
第四节 我国中学的课程 94
一、初中课程设置 94
二、高中课程设置 95
【经典案例】 96
高效提升训练 97
第八章 中学教学 99
考点聚焦 99
考点预测 99
知识结构 99
第一节 教学概述 100
一、教学的概念 100
二、教学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100
三、中学教学的基本任务 101
第二节 教学过程 102
一、教学过程的本质 102
二、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 103
三、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105
第三节 中学教学原则 106
一、教学原则的含义 106
二、中学教学原则 106
第四节 中学教学方法 109
一、教学方法的概念 109
二、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109
三、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 112
第五节 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评价 113
一、教学组织形式 113
二、教学评价 115
第六节 教师工作的基本环节 118
一、备课 118
二、上课 119
三、课外作业的布置和批改 120
四、课外辅导 121
五、学生学业成绩的检查和评定 121
【经典案例】 123
高效提升训练 123
第九章 中学德育 127
考点聚焦 127
考点预测 127
知识结构 127
第一节 中学德育概述 128
一、德育 128
二、中学德育目标 128
三、中学德育内容 129
四、中学德育的意义 129
第二节 中学德育过程 130
一、德育过程的内涵 130
二、德育过程的特点 130
第三节 中学德育的原则、途径与方法 133
一、德育的原则 133
二、德育的途径与方法 136
【经典案例】 138
高效提升训练 139
第十章 班主任与班级 141
考点聚焦 141
考点预测 141
知识结构 141
第一节 班主任工作 142
一、班主任工作概述 142
二、中学班主任工作 143
第二节 班级管理 146
一、班级概述 146
二、班集体概述 146
三、班级管理的概念和功能 148
四、当前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49
五、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现代班级管理机制 149
第三节 班级活动 150
一、班级活动概述 150
二、班级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151
【经典案例】 152
高效提升训练 153
第二部分 教育心理学 156
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 156
考点聚焦 156
考点预测 156
知识结构 156
第一节 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概况 157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57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157
三、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158
第二节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158
一、初创时期 158
二、发展时期 159
三、成熟时期 159
四、完善时期 160
【经典案例】 160
高效提升训练 161
第二章 中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 163
考点聚焦 163
考点预测 163
知识结构 163
第一节 心理发展概述 164
一、心理发展的概念 164
二、心理发展一般规律 164
三、心理发展理论 165
第二节 学生的心理发展 168
一、学生的认知发展 168
二、学生的情绪、情感发展 170
三、学生的社会性发展 171
第三节 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 172
一、学生的认知差异及其教育含义 172
二、学生的性格差异及其教育含义 174
【经典案例】 175
高效提升训练 175
第三章 学习与学习理论 179
考点聚焦 179
考点预测 179
知识结构 179
第一节 学习概述 180
一、学习的概念及实质 180
二、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的区别 180
三、学生学习特点 181
四、学习的分类 181
第二节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182
一、桑代克的联结主义理论 183
二、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 183
三、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184
四、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186
第三节 认知学习理论 186
一、苛勒的完形—顿悟学习理论 186
二、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 187
三、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 188
四、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189
第四节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89
一、建构主义学习观 190
二、建构主义学生观 190
三、建构主义知识观 190
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教育的启示 191
第五节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191
一、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 191
二、学生中心的教学观 192
【经典案例】 192
高效提升训练 193
第四章 学习心理 197
考点聚焦 197
考点预测 197
知识结构 197
第一节 学习动机 198
一、学习动机的含义 198
二、学习动机的分类 198
三、学习动机与学习效率的关系 199
四、学习动机理论 200
五、学习动机的培养 203
六、学习动机的激发 203
第二节 知识的学习 204
一、知识的概念及类型 204
二、知识学习的类型 205
三、知识的获得 206
四、知识的遗忘 208
五、知识的保持 209
第三节 学习迁移 210
一、学习迁移的概念 210
二、学习迁移的作用 210
三、学习迁移的类型 210
四、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 211
五、影响学习迁移的主要因素 213
六、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策略 214
第四节 技能的形成 214
一、技能的定义及特征 214
二、技能的分类 214
三、技能的作用 215
四、操作技能的形成 216
五、操作技能的培养要求 217
六、心智技能形成的理论 218
七、心智技能的学习过程 218
八、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 219
第五节 学习策略 220
一、学习策略的概念及特点 220
二、典型的学习策略 220
三、影响学习策略掌握和运用的因素 223
四、学习策略训练的方法 223
第六节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的培养 224
一、问题及问题解决的含义 224
二、问题解决的过程 224
三、问题解决的策略 225
四、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225
五、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 226
六、创造性的含义和特征 227
七、影响创造性的因素 228
八、创造性的培养方法 228
第七节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230
一、态度 230
二、品德 231
三、品德形成的基本理论 232
四、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234
五、态度与品德形成的一般过程 234
六、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条件 235
七、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 236
【经典案例】 237
高效提升训练 238
第五章 心理健康教育 243
考点聚焦 243
考点预测 243
知识结构 243
第一节 心理健康 244
一、心理健康概述 244
二、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意义 244
三、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244
四、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及治疗 245
第二节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和具体方法 247
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 247
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方法 247
第三节 心理评估 249
一、心理评估及其意义 249
二、心理评估的方法 249
第四节 心理辅导 250
一、心理辅导概述 250
二、中学生心理辅导的方法 251
【经典案例】 253
高效提升训练 254
第六章 教师心理 256
考点聚焦 256
考点预测 256
知识结构 256
第一节 教师的角色心理 257
一、教师的心理特征 257
二、教师的角色心理 257
第二节 教师的成长心理 261
一、教师成长的历程 261
二、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 262
第三节 教师的心理健康 263
一、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263
二、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 263
【经典案例】 264
高效提升训练 265
第三部分 心理学 268
第一章 心理学概述 268
考点聚焦 268
考点预测 268
知识结构 268
第一节 心理学基本知识 269
一、心理及心理学定义 269
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269
三、心理学研究的意义 270
第二节 心理学的流派 270
一、构造主义心理学 270
二、机能主义心理学 270
三、行为主义心理学 271
四、格式塔心理学 271
五、精神分析心理学 271
六、策动心理学 271
七、认知心理学 272
八、人本主义心理学 272
高效提升训练 272
第二章 认知 274
考点聚焦 274
考点预测 274
知识结构 274
第一节 注意 275
一、注意的概念和特点 275
二、注意的分类 275
三、注意的品质 276
四、注意的功能 277
五、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278
第二节 感觉 279
一、感觉的概念 279
二、感觉的种类 279
三、感觉现象 279
第三节 知觉 280
一、知觉的概念 280
二、知觉的种类 280
三、知觉的基本特征 281
四、观察 282
第四节 记忆 283
一、记忆的概念 283
二、记忆的过程 283
三、记忆的分类 284
四、记忆的品质 285
五、瞬时记忆 285
六、短时记忆 286
七、长时记忆 287
八、遗忘 287
第五节 想象 289
一、想象的定义 289
二、想象的功能 289
三、想象的种类 289
四、想象的特征 290
五、想象在教学中的作用及培养 290
第六节 言语 291
一、言语的概念 291
二、言语的功能 291
三、言语的种类 291
第七节 思维 291
一、思维的概念 291
二、思维的特征 292
三、思维的种类 292
四、思维的形式 294
五、思维的过程 294
六、思维的品质 295
七、思维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296
【经典案例】 297
高效提升训练 297
第三章 情绪、情感和意志 301
考点聚焦 301
考点预测 301
知识结构 301
第一节 情绪与情感 302
一、情绪和情感的概念 302
二、情绪和情感的区别与联系 302
三、情感的分类 302
四、情绪的分类 303
五、情绪和情感的功能 304
第二节 意志 305
一、意志的概念 305
二、意志行动 305
三、意志的品质 306
四、意志品质的培养 307
【经典案例】 307
高效提升训练 308
第四章 个性心理 310
考点聚焦 310
考点预测 310
知识结构 310
第一节 个性 311
一、个性的概念 311
二、个性的基本特征 311
三、个性心理结构 311
第二节 能力 312
一、能力的概念 312
二、能力的分类 312
三、智力 313
第三节 气质与性格 315
一、气质的概念 315
二、气质的类型与学说 315
三、性格的概念 316
四、性格与气质 316
五、性格的类型 317
六、性格的结构 317
七、良好性格的培养 318
【经典案例】 319
高效提升训练 319
第五章 社会心理与行为 322
考点聚焦 322
考点预测 322
知识结构 322
第一节 社会态度与社会知觉 323
一、社会态度的概念 323
二、社会态度的功能 323
三、社会知觉 324
第二节 印象形成 324
一、印象形成的概念 324
二、印象形成效应 324
第三节 人际关系 325
一、人际关系概述 325
二、人际关系类型 326
三、中小学生主要的人际关系 327
第四节 群体心理 327
一、群体心理概述 327
二、群体的分类 328
三、群体行为规律 328
四、群体影响 329
【经典案例】 331
高效提升训练 331
第四部分 教学技能 334
第一章 教学语言表达技能 334
考点聚焦 334
考点预测 334
知识结构 334
第一节 教学口语技能 335
一、教学口语的含义 335
二、教学口语的功能及分类 335
三、教学口语的基本要求 336
四、教学口语技能提高的途径 336
第二节 教态语言技能 337
一、教态语言的含义及特点 337
二、教态语言的功能 337
三、教态语言的类型 337
四、教态语言的基本要求 339
第二章 课堂教学技能 340
考点聚焦 340
考点预测 340
知识结构 340
第一节 课堂导入技能 341
一、课堂导入技能的含义及作用 341
二、课堂导入的类型 341
三、课堂导入的基本要求 342
第二节 课堂讲授技能 342
一、课堂讲授的含义 342
二、课堂讲授的分类 343
三、课堂讲授的基本要求 343
第三节 课堂提问技能 344
一、课堂提问的含义 344
二、课堂提问的类型 344
三、课堂提问的要求 345
第四节 课堂对话技能 345
一、课堂对话的含义及特点 345
二、课堂对话的类型 345
第五节 课堂板书技能 346
一、课堂板书的含义 346
二、课堂板书的内容 346
三、课堂板书的类型 346
第六节 结课技能 347
一、结课的含义 347
二、结课的方法 347
高效提升训练 348
第五部分 新课程改革 350
第一章 我国课程改革概述 350
考点聚焦 350
考点预测 350
知识结构 350
第一节 我国课程改革的回顾与理论 351
一、我国课程改革的回顾 351
二、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 352
第二节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和理念 352
一、新课程改革的目标 352
二、新课程改革的理念 353
高效提升训练 354
第二章 新课程带来的变革 355
考点聚焦 355
考点预测 355
知识结构 355
第一节 教育观念的变革 356
一、教学观的转变 356
二、新型教师观 356
三、新型学生观 357
第二节 学习方式与评价方式的变革 358
一、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 359
二、新课程下学习方式的特点 359
第三节 课程组织的变革 360
一、课程结构的变革 360
二、课程内容的改革 361
三、课程评价的改革 363
四、课程管理与课程资源方面的变革 365
高效提升训练 367
第六部分 教师职业道德 370
第一章 教师职业道德概述 370
考点聚焦 370
考点预测 370
知识结构 370
第一节 教师职业道德基本知识 371
一、教师职业道德的含义、地位与特点 371
二、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构成 371
三、教师职业道德的功能与作用 372
四、教师职业道德品质 373
第二节 教师职业道德范畴 373
一、教师义务 373
二、教师良心 374
三、教师公正 375
四、教师荣誉 375
第三节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376
一、《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376
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解读 376
【经典案例】 377
高效提升训练 378
第二章 教师职业道德的养成 380
考点聚焦 380
考点预测 380
知识结构 380
第一节 教师职业道德养成概述 381
一、教师职业道德养成的含义 381
二、教师职业道德养成的任务 381
三、教师职业道德养成的基本内容 381
四、教师职业道德养成的意义 382
第二节 教师职业道德的自我养成 382
一、教师职业道德养成的基本原则 382
二、教师职业道德养成的途径 384
三、教师职业道德养成的方法 384
第三节 教师职业道德管理 385
一、教师职业道德的现状 385
二、教师职业道德管理方法 386
高效提升训练 387
第七部分 教育法律法规 392
第一章 教育法律基础 392
考点聚焦 392
考点预测 392
知识结构 392
第一节 教育法律概述 393
一、教育法的含义 393
二、教育法规的含义 393
第二节 教育法律关系 394
一、教育法律关系的含义 394
二、教育法律关系的特征 394
三、教育法律关系的类型 395
四、教育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 396
五、教育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396
第三节 教育法律规范 397
一、教育法律规范的类型 397
二、教育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 398
第四节 教育法律责任 399
一、教育法律责任的含义 399
二、教育法律责任的归责要件 400
三、教育法律责任的归责原则 401
四、教育法律责任的分类 402
第五节 教育法律救济 404
一、教育法律救济的含义 404
二、法律救济的特征 404
三、法律救济的渠道 404
四、法律救济的基本原则 404
五、法律救济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405
六、教师申诉制度 405
七、学生申诉制度 406
第六节 依法执教和对教师的法制教育 407
一、依法执教的含义 407
二、依法执教的必要性 407
三、对教师的法制教育 408
【经典案例】 408
高效提升训练 409
第二章 教育法律法规汇编及解读 413
考点聚焦 413
考点预测 413
知识结构 413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414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417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421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425
五、《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 427
六、《教师资格条例》 431
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434
八、《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436
九、《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 439
【经典案例】 442
高效提升训练 443
中公教育·教师招聘笔试、面试面授课程 446
中公教育·全国分校一览表 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