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风云际会——军调部诞生 1
1.马歇尔负命使华 1
2.蒋介石的心事 7
3.毛泽东笑了 12
4.周恩来答记者问 16
第2章 南雁北飞——三委员赴任 21
5.第一次握手 21
6.纷扬的思绪 23
7.亮相 28
8.开场白 30
第3章 调兵遣将——执行总部组阁 35
9.令行禁不止 35
10.留下李聚奎 41
11.郑介民找“军师” 42
12.捡来的上校 44
13.王光美踏雪而来 47
14.莫名其妙的降衔 50
第4章 初试锋芒——开始的谈判 52
15.旗开得胜 52
16.差一点马失前蹄 55
17.镁光灯下各露锋机 58
18.路在何方 61
第5章 多箭齐发——执行小组奔赴各地 65
19.飞机在硝烟中降落 65
20.列车上的插曲 67
21.陈毅说:“我的兴趣在艺术” 71
22.一张告示 74
23.车进泰安站 77
24.棋逢对手 81
25.袁也烈戏言黄埔校友 84
第6章 假戏真演——中原几个协议的签署 90
26.王震策马抒怀 90
27.罗山协议 93
28.迎宾禹王城 97
29.郭忏的踌躇 100
第7章 花明柳暗——第8执行小组在广东 103
30.同楼异梦 103
31.方方舌战张发奎 108
32.密送行动计划 110
33.米勒摇头 113
第8章 明修栈道——恢复交通之争 116
34.蔡文治涨红了脸 116
35.《和字第四号命令》公布以后 119
36.小特务口吐真言 128
37.“真理在手,还怕你吵吗?” 130
第9章 乱云飞渡——耐人寻味的“请愿” 135
38.冷风卷来的喧嚣 135
39.乱中飞石 139
40.三委员的抗议书 144
第10章 镜花水月——整军方案出台 147
41.蜃楼在望 147
42.纸上整军 154
43.战场谈兵 159
第11章 万里议和——军事三人小组出巡 164
44.北平的掌声 164
45.各议良策 168
46.贺龙心里说:他在套我呀 174
47.“裁判”的苦衷 176
48.第一桌 179
49.叶剑英怒拍桌子 183
50.“三连环”挂在大刀上 186
51.归绥城里一顿饭 190
52.延安的欢迎式 193
53.武汉的丝竹之声 204
第12章 山雨已来——北平的几次磨擦 207
54.夜幕下的黑影 207
55.叶公馆发出备忘录 213
56.滕代远奔走呼号 216
57.郑介民心不在焉 218
58.“我们被捕了” 222
第13章 一触即发——战云密布的东北 226
59.阴霾笼罩关外 226
60.“下马威” 231
61.饶漱石口若悬河 237
62.耿飚隔岸观火 242
第14章 山重水复——围绕东北问题的斡旋 248
63.马歇尔骑虎难下 248
64.陈诚机关算尽 250
65.焦点是长春 253
第15章 呼啸山庄——承德几番较量 260
66.假私济公 260
67.非正式会谈 263
68.克拉克点燃一支雪茄 268
69.借花献佛 269
第16章 波诡云谲——不平静的北平 271
70.女儿们 271
71.翠明庄的特殊婚礼 273
72.协和医院不协和 276
73.宋时轮车遭枪击 278
74.《解放》报又遭封闭 282
第17章 节外生枝——国民党军少校之死 287
75.泉城第一夜 287
76.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292
第18章 金蝉脱壳——中原大突围 299
77.五月雨中行 299
78.掩耳盗铃 308
79.枪口下的转移 310
80.李先念唱“空城计” 316
第19章 网开一面——东江纵队北撤 324
81.方方的声明 324
82.美舰驶离大鹏湾 329
第20章 琵琶别抱——两种不同的选择 333
83.加演一出《华容道》 333
84.译电员误入歧途 337
85.朱戒吾的感叹 339
第21章 完璧归赵——中共卡车被扣 343
86.卡车押进红墙内 343
87.荣高棠单刀赴会 346
88.雷英夫虚晃一枪 348
第22章 平地风波——安平事件始末 353
89.迷雾笼罩的消息 353
90.特别小组 358
91.轮流坐庄 361
92.手榴弹扔不出一里地 363
第23章 明珠暗投——谈判桌的背后 370
93.易里的暗示 370
94.不速之客 373
95.日侨酒吧的一次接头 377
96.一段插曲 379
第24章 大江东去——军调部落下帷幕 382
97.思南路107号 382
98.“我现在一心想回家去养鸡” 386
99.历史的告别 392
第一版后记 398
第二版后记 399
第三版后记 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