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基因突变 211
第一节 基因突变的一般特性 211
第二节 突变的检出 212
一、大肠杆菌营养缺陷型的检出 212
(一)影印接种法 212
(二)青霉素法 213
二、真菌营养缺陷型的检出 213
三、绿色植物突变的检出 214
四、果蝇突变的检出 214
(一)伴性突变的检出 214
(二)常染色体上突变的检出 216
五、蛋白质差异的电泳检出 216
第三节 自发突变与诱发突变 218
一、自发突变 218
(一)引起自发突变的因素 218
(二)自发突变率 219
二、诱发突变 221
(一)突变与紫外线照射 221
(二)突变与电离辐射 222
(三)突变与化学诱变剂 223
第四节 突变的分子机制 226
一、DNA碱基顺序的改变 226
(一)转换 226
(二)颠换 229
(三)插入 229
(四)缺失 229
二、DNA碱基顺序改变与氨基酸顺序的关系 229
第五节DNA损伤的修复机制 231
一、光复活 231
二、损伤部分的切除 232
(一)切补修复 232
(二)AP核酸内切酶修复途径 233
(三)DNA糖基化酶修复途径 233
三、复制后修复 234
(一)重组修复 234
(二)SOS修复 234
提要 235
习题 236
第十章 复等位基因和免疫遗传学 238
第一节 复等位基因、同功座位和基因家族 238
一、复等位基因 238
(一)果蝇白眼座位的复等位基因 238
(二)烟草的自交不亲和复等位基因 239
二、同功座位 240
三、基因家族 240
第二节 免疫遗传学 241
一、抗体分子的一般性质 241
(一)IgG抗体分子的一般结构 241
(二)IgG分子的可变区和恒定区 242
二、关于产生抗体多样性的几种理论 243
(一)种系理论 243
(二)体细胞突变理论 244
(三)重组理论 244
三、可变区的遗传成分及其重组 244
第三节 人的血型 246
一、ABO血型 246
(一)IA 、IB及IO等位基因和A、B及H糖脂 246
(二)ABO血型 248
二、MN血型和Rh血型 249
(一)MN血型 249
(二)Rh血型 249
第四节 组织移植 251
提要 252
习题 252
第十一章 病毒和细菌的作图 254
第一节 病毒的特性及生活周期 254
一、病毒的基本特性 254
二、病毒的生活周期 255
(一)烈性噬菌体的感染周期 255
(二)温和噬菌体的感染周期 255
第二节 病毒的染色体作图 256
一、噬菌体的杂交和重组 256
二、λ噬菌体的重组作图 257
第三节 细菌的细胞周期 258
一、细菌的细胞和染色体结构 258
二、细菌的细胞周期 259
第四节 细菌的染色体作图 259
一、细菌的接合 259
(一)F因子及F+向F-的转移 259
(二)Hfr细胞的形成及染色体的转移 261
(三)间断交配作图 263
二、细菌的转化 264
三、转导 266
(一)一般性转导 266
(二)特殊性转导 267
四、性导 269
提要 271
习题 271
第十二章 遗传的精细结构 274
第一节 基因的可分性 274
一、什么是基因 274
二、基因的可分性 275
(一)顺反位置效应和拟等位基因 275
(二)顺反子 276
第二节 基因作用的本质 278
第三节 基因的精细作图 279
一、突变子 279
二、重组子 280
三、基因的精细作图 281
第四节 基因结构的其他研究 287
一、重叠基因 287
二、间插顺序 287
三、核苷酸顺序:基因最精细的细微结构图 290
提要 292
习题 292
第十三章 重组的分子基础 295
第一节 重组的分子机制 295
一、基因转换 295
二、重组的分子模型 297
三、负干涉 300
第二节DNA重组技术 301
一、DNA重组技术的方法 302
(一)质粒 302
(二)限制酶与限制酶图 302
(三)重组质粒的制备 306
(四)基因克隆繁殖的两种途径 309
二、DNA重组技术的应用 309
(一)理论研究上的应用 309
(二)对生产和生活实践的应用 310
三、DNA重组技术潜在的危险与预防 312
第三节 转位成分 312
一、插入顺序 312
二、转座子 313
三、转位成分的结构特点 313
提要 315
习题 315
第十四章 基因表达的调节和发育 317
第一节 原核生物中基因表达的调节 317
一、诱导酶和组成酶 317
二、大肠杆菌的乳糖代谢 317
(一)结构基因 318
(二)调节基因 318
(三)操纵子模式 319
(四)操纵子模式的遗传证据 319
(五)分解代谢产物阻遏 322
三、色氨酸操纵子 323
(一)色氨酸操纵子的证据 324
(二)制动基因 324
第二节 噬菌体基因表达的调节 328
一、对λ噬菌体溶源和溶菌过程的调节 328
二、溶菌中的噬菌体转录 330
第三节 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调节 330
一、适应调节 330
二、Brittcn和Davidson的调节模式 331
(一)Brittcn- Davidson模式 331
(二)Davidson- Brittcn模式 333
三、基因表达的激素调节 335
四、组蛋白和非组蛋白蛋白质 335
第四节 基因在发育中的作用 336
一、发育、分化和决定 336
二、一个简单的发育模式——细菌的芽孢形成 336
三、分化与全能性 337
四、在特化的细胞中差别转录的证明 339
五、果蝇发育的研究 340
(一)决定与同源异形突变型 340
(二)原基分布图 341
六、细胞分裂的控制:癌基因与原癌基因 342
(一)癌基因与原癌基因 342
(二)鉴定细胞癌基因的两个途径 343
(三)癌与染色体畸变 346
提要 347
习题 349
第十五章 细胞质遗传 351
第一节 母体影响和持久饰变 351
一、母体影响 351
(一)椎实螺的壳旋方向 351
(二)面粉蛾的眼色 352
二、持久饰变 353
第二节 细胞质遗传 353
一、感染颗粒 353
(一)果蝇的二氧化碳敏感性 353
(二)草履虫的放毒型特性 354
(三)小鼠中的乳汁因子 357
二、正常的细胞成分 357
(一)叶绿体遗传 357
(二)线粒体遗传 360
(三)叶绿体和线粒体基因的作图 362
三、细胞质结构尚未确定的核外遗传 364
提要 365
习题 365
第十六章 群体遗传学和进化 367
第一节 进化的变异 367
一、群体、基因库、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 367
二、哈迪-范伯格定律 368
三、突变 370
四、随机遗传漂变 372
五、迁移 374
第二节 自然选择 374
一、达尔文适合度 375
二、不利于隐性纯合体的选择 375
三、不利于显性基因和无显性基因的选择 380
四、选择与突变都存在时基因频率的平衡 382
五、突变率的估算 383
六、对杂合体有利的选择 384
第三节 非随机交配 387
一、近交系数 387
二、自交衰退和杂种优势 389
第四节 物种形式 390
一、种的概念 390
二、物种形成的过程 391
三、地理物种形成 392
四、快速物种形成 393
第五节 宏观进化 393
一、遗传的变异与系统发育 393
(一)核苷酸顺序的系统发育 393
(二)氨基酸顺序的系统发育 395
二、分子进化的中性理论 396
三、基因组大小的进化 398
提要 400
习题 401
主要参考书 404
下册习题答案 406
中文索引 416
英文索引 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