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音科学技术思想文稿》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吴鸿雅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1
  • ISBN:9787104035084
  • 页数:419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一部研究南音所承载的科学技术思想的专著。本书研究的南音,指流布于闽南及东南亚等闽南人聚居地,由指、谱、曲三大部分组成,以上下四管为演奏形式,或以泉腔闽南方言演唱的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传统音乐。本书尝试分析研究南音曲谱、唱奏及其乐器制作所凭借和依据的科学知识和方法。

导论 1

一、南音科学技术思想命题的提出 2

二、南音科学技术思想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8

三、南音科学技术思想史料来源的有关版本 15

第一章 南音乐律及其科学技术思想 25

第一节 南音乐律的主要源流 26

一、《管子·地员》的律学思想 26

二、《国语·周语下》的律学思想 27

三、《史记·律书》的律学思想 28

四、《淮南子·天文训》的律学思想 31

第二节 南音乐律的特征及其规律 35

一、南音的管门特征 35

二、五空管为正管的缘由 37

第二章 南音工乂谱及其科学技术思想 42

第一节 南音工乂谱的谱式 43

一、独特的语言符号系统 43

二、南音工乂谱的符号表征 45

第二节 南音工乂谱的功能 50

一、南音工乂谱是信息的载体 50

二、南音工乂谱负载信息的三个层次 51

三、南音工乂谱作为信息媒介的形式表现 56

第三节 南音工乂谱的特性 57

一、南音工乂谱的精确与模糊 57

二、南音工乂谱的简单与复杂 60

第四节 南音工乂谱的价值 64

一、古音阶乐学规律的历史遗存 64

二、荀勖笛上三调乐学规律的历史遗存 67

三、清商乐乐学规律的历史遗存 68

四、隋代八音之乐乐学规律的历史遗存 70

五、盛唐音乐信息的历史遗存 71

六、早期佛教音乐的历史遗存 73

七、曲子词的历史遗存 73

第五节 南音工乂谱的诠释 75

一、南音工乂谱诠释之规范 75

二、南音工乂谱与其他谱式 78

三、南音工乂谱的现代探索 81

第三章 南音润腔及其科学技术思想 85

第一节 南音润腔的主要源流 86

一、汉相和歌之源 86

二、传统唱论之源 87

第二节 南音润腔的相反相成律 91

一、“声中无字”和“字中有声”的辩证统一 91

二、“引”、“塞”、“贯”、“折”的有机结合 94

三、润腔“停声待拍”和“连接”之互为 97

四、润腔“宫唱而商和”的发展变化 98

第三节 南音润腔的价值 99

一、赋予有限音符以无限意义 99

二、赋予古老乐种以生命意义 100

第四章 南音拍板及其科学技术思想 103

第一节 南音拍板的主要源流 104

一、柷敔、舂牍和拍板的共性 104

二、拍板的来源、形制与功用 106

三、南音拍板的由来 115

第二节 南音拍板的物质构成 116

一、南音拍板的形式结构 116

二、南音拍板的生态材料 117

第三节 南音拍板的制作和修复 119

一、南音拍板的制作方法 119

二、南音珍稀拍板的抢救和修复 123

第四节 南音拍板的声学原理及其演奏技法 124

一、南音拍板的耦合振动系统 124

二、南音拍板的演奏技法及其规律 125

第五节 南音拍板的思想意味 126

一、“拍”之同一性问题及其理解 126

二、南音拍板的“中庸”之道及其启示 129

三、南音拍板的科学技术思想及其意义 130

第五章 南音尺八及其科学技术思想 133

第一节 南音尺八的源流 134

一、先秦及汉代笛的基本特征 135

二、唐代尺八的基本特征 136

三、宋代尺八的基本特征 138

四、元代和明代洞箫的基本特征 140

五、南音尺八的由来 142

第二节 南音尺八的物质构成 144

一、南音尺八的形式结构 144

二、南音尺八的生态材料 145

第三节 南音尺八的制作方法及其思想观念 147

一、南音尺八的制作方法 147

二、制作南音尺八的工具使用 150

三、南音尺八制作的现代探索 151

四、南音尺八制作的思想观念 153

第四节 南音尺八的声学原理 155

一、南音尺八的耦合振动系统 155

二、南音尺八声波的表达式 157

第五节 南音尺八的演奏技法及其规律与功能 159

一、南音尺八的演奏技法 159

二、南音尺八演奏技法的规律 163

三、南音尺八演奏技法的功能 167

第六章 南音琵琶及其科学技术思想 169

第一节 南音琵琶的源流 170

一、从统称到专名 170

二、相品的无有之变 177

三、拨奏的媒介之变 181

四、持琴之变 186

第二节 南音琵琶的物质构成 190

一、南音琵琶的基本形式 190

二、南音琵琶的具体结构 190

三、南音琵琶的生态材料 196

第三节 南音琵琶的制作及其思想观念 200

一、南音琵琶的制作方法 200

二、制作南音琵琶的工具使用 209

三、南音琵琶制作的现代探索 211

四、南音琵琶制作的思想观念 216

第四节 南音琵琶的声学原理 219

一、南音琵琶的耦合振动系统 219

二、南音琵琶声波的表达式 220

第五节 南音琵琶的演奏技法及其规律与功能 226

一、南音琵琶的演奏技法 226

二、南音琵琶演奏技法的规律 228

三、南音琵琶演奏技法的功能 229

第七章 南音二弦及其科学技术思想 232

第一节 南音二弦的源流 233

一、奚与奚琴 233

二、奚琴、竹擦法和弓擦法 235

三、奚琴和南音二弦 236

第二节 南音二弦的物质构成 238

一、南音二弦的形式结构 238

二、南音二弦的生态材料 241

第三节 南音二弦的制作方法及其思想观念 245

一、南音二弦的制作方法 245

二、南音二弦制作的思想观念 251

第四节 南音二弦的声学原理 252

一、南音二弦的耦合振动系统 252

二、南音二弦声波的表达式 254

第五节 南音二弦的演奏技法及其规律与功能 256

一、南音二弦的演奏技法 256

二、南音二弦演奏技法的规律 259

三、南音二弦演奏技法的功能 260

第八章 南音三弦及其科学技术思想 264

第一节 南音三弦的源流 265

一、弦鼗、秦汉子以及外来文明的互动 265

二、弦索、三弦、小三弦和大三弦的变化 270

第二节 南音三弦的物质构成 273

一、南音三弦的形式结构 273

二、南音三弦的生态材料 275

第三节 南音三弦的制作方法及其思想观念 276

一、南音三弦的制作方法 276

二、南音三弦制作的现代探索 279

三、南音三弦制作的思想观念 280

第四节 南音三弦的声学原理 282

一、南音三弦的耦合振动系统 282

二、南音三弦声波的表达式 283

三、南音三弦与南音琵琶的谐波 283

第五节 南音三弦的演奏技法及其规律与功能 284

一、南音三弦的演奏技法 284

二、南音三弦演奏技法的规律 285

三、南音三弦演奏技法的功能 286

第九章 南音传播及其科学技术思想 288

第一节 传播与南音传播 289

一、传播的语义 289

二、南音传播的指归 292

第二节 南音传播的历史回顾 293

一、南音传播之源 293

二、南音传播的实物见证 296

三、南音传播的繁衍区域 300

第三节 南音传播的动力系统 310

一、南音传播与科技进步 310

二、南音传播与科学精神 313

三、南音传播与政权扶持 315

四、南音传播与南音馆阁 322

五、南音传播与海外资助 324

第四节 南音传播的规律特征 325

一、南音传播的家族相似性 325

二、南音传播的主体间性 326

三、南音传播的基本范式 328

第五节 南音传播的功能作用 331

一、南音音乐功能全面实现的基本条件 331

二、保存南音音乐风格的重要技术手段 332

三、改善两岸关系和多方民族关系的法宝 334

四、我国文化多样性和丰富性的可靠证明 337

第十章 生生不息的南音模式 338

第一节 模式和南音模式 339

一、模式及其意指 339

二、南音模式及其意指 340

第二节 南音模式的形成和特点 341

一、南音模式的形成 341

二、南音模式的特点 344

第三节 南音模式的活力与局限 351

一、南音模式的活力 351

二、南音模式的局限 356

第四节 南音模式的突破和创新 358

一、南音模式的突破 358

二、南音模式的创新 360

第五节 南音模式的演变可能 368

一、得乎自然与回归自然 368

二、得乎和谐与回归和谐 373

附录一 图例索引 381

附录二 表格索引 384

附录三 谱例索引 386

附录四 有关陕北民间曲项琵琶的调查报告 387

附录五 明刊谱式与当代谱式比对图 388

附录六 参考文献 390

跋 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