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公共营养基础理论 2
第一章 公共营养概论 2
第一节 公共营养的概念和历史 2
第二节 公共营养的工作目的与内容 4
第三节 公共营养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6
第四节 我国人群目前的营养状况和营养问题 12
第二章 人体需要的能量与营养素 16
第一节 能量 16
第二节 蛋白质 19
第三节 脂类 21
第四节 碳水化合物 24
第五节 微量营养素 25
第六节 维生素 28
第七节 水 32
第八节 膳食纤维 33
第三章 食物的营养价值 35
第一节 常见的食物概念 35
第二节 植物性食物的营养价值 36
第三节 动物性食物的营养价值 38
第四节 油脂类食物的营养价值 41
第五节 加工烹调对食物营养成分的影响 41
第四章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43
第一节 一般人群膳食指南 43
第二节 特定人群膳食指南 45
第三节 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 48
第四节 中国儿童青少年零食消费指南 51
第五章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 56
第一节 营养素需要量与摄入量 56
第二节 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 57
第三节 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的应用 61
第六章 营养教育的基本理论与传播技巧 69
第一节 概述 69
第二节 营养传播 72
第三节 传播分类及其应用 75
第四节 传播技巧及其在营养教育中的应用 78
第五节 营养教育的方法和步骤 86
第六节 影响营养传播效果的因素与对策 91
第七节 营养教育者的培训 95
第八节 营养教育项目的效果评价 104
第九节 社会营销学在营养传播中的应用 105
第二部分 营养与疾病 110
第七章 营养缺乏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110
第一节 营养缺乏病 110
第二节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111
第三节 维生素A缺乏病 112
第四节 维生素B1缺乏病 113
第五节 维生素B2缺乏病 114
第六节 维生素C缺乏病 115
第七节 维生素D缺乏病 115
第八节 铁缺乏与缺铁性贫血 117
第九节 碘缺乏病 119
第十节 锌缺乏病 120
第八章 膳食不平衡的慢性疾病危险 122
第一节 营养相关慢性病概述 122
第二节 膳食、营养与肥胖病 124
第三节 膳食、营养与高血压 128
第四节 膳食、营养与高脂血症 131
第五节 膳食、营养与动脉粥样硬化 135
第六节 膳食、营养与糖尿病 137
第七节 膳食、营养与骨质疏松症 141
第八节 膳食、营养与痛风 144
第三部分 公共营养现场工作方法 150
第九章 现场营养工作规划与管理 150
第一节 概论 150
第二节 营养规划与管理 151
第三节 制定营养规划的步骤 153
第四节 现场营养工作的管理 159
第五节 现场营养项目的评价 162
第十章 营养信息的收集与分析方法 166
第一节 现场营养信息的收集 166
第二节 调查表的编制 167
第三节 营养信息的统计分析 173
第四节 调查研究的设计 178
第十一章 营养调查与营养监测 181
第一节 营养调查和营养监测的设计 181
第二节 营养调查的内容 185
第三节 营养监测的内容 198
第十二章 营养状况的评价方法 203
第一节 膳食评价 203
第二节 体格测量的评价 208
第三节 营养缺乏病评价 210
第四节 实验室检测指标和营养状况评价 216
第十三章 营养改善 220
第一节 营养改善的目的与措施 220
第二节 营养改善项目的实施与管理 222
第三节 国内外开展的营养改善的项目 227
第十四章 食物强化 236
第一节 食物营养强化概况 236
第二节 食盐加碘 241
第三节 铁强化酱油 244
第四节 面粉强化 247
第五节 强化食用油 250
第十五章 营养工作方法与技能实习 252
第一节 实习总体要求 252
第二节 膳食调查实习 253
第三节 营养教育实习 266
第四节 体格测量与评价实习 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