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科技与社会人文解析》PDF下载

  • 购买积分:1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宏波等著
  • 出 版 社: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9787560526225
  • 页数:240 页
图书介绍:本书作为博士生教材,按专题对科学技术发展与社会的关系进行了较全面的阐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然观、社会观和发展观,正确认识社会协调发展的理论依据和意义。

第1章 现代科技革命的社会影响 1

1.1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催生了新的社会结构 1

1.1.1现代科技孕育了以信息化为内在特征的生产方式 1

1.1.2现代科学技术革命推动了产业结构全面升级和就业结构大幅调整 3

1.1.3新型的组织管理结构和职业经理层形成 5

1.1.4新的社会流动的动力机制—知识资本与社会分层 6

1.2现代科学技术革命造就了生活方式信息化的基本特征 6

1.3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催生了社会文化的新样态 8

1.4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引发了社会竞争模式与发展模式的变化 9

1.5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对社会的负面效应 10

1.5.1科学技术的双刃剑作用的表现 11

1.5.2科学技术负效应的原因和本质 11

1.5.3树立合理的科技应用观 11

第2章 现代科技发展与社会法律制度的变迁 13

2.1科学技术与法律的关系 13

2.1.1科技革命对法律制度的一般影响 14

2.1.2三次科技革命对法律制度的影响 15

2.1.3法律对科技的影响 17

2.1.4关注科技与法律的关系是科技界和法律界的共同课题 18

2.2科技革命对社会法治理念的影响 19

2.2.1科技革命改变了民商经济法的价值观 19

2.2.2科技革命对民法基础理论的影响 20

2.2.3科技革命对刑事犯罪理论的影响 20

2.3科技革命对法律制度的影响 21

2.3.1科技革命对物权法律制度的影响 21

2.3.2科技革命对合同法律制度的影响 21

2.3. 3科技革命对侵权法律制度的影响 22

2.3.4科技革命对婚姻法律制度、继承法律制度的影响 22

2.3.5科技革命对民事诉讼程序的影响 22

2.3.6科技革命对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影响 23

2.3.7科技革命对经济法领域的影响 23

2.3.8科技革命对刑事法律制度的影响 24

2.3.9科技革命对高新技术法律制度的影响 29

2.4构建和完善适应新技术发展的法律制度 30

2.4.1我国目前科技立法滞后的特点 30

2.4.2我国当前科技立法的对策研究 31

第3章 现代科技发展与文化观念蝉变 33

3.1文化现象的复杂性 33

3.1.1文化概念的分析视角 33

3.1.2科学技术与文化的内在联系 34

3.2科技发展与文化变迁的互动特点 35

3.2.1科技的发展催发文化消费方式的多样化 35

3.2.2科技的便捷引致传统文化现象的消解 36

3.2.3科技发展促进文化传播的发展 38

3.2.4科技发展背景下文化观念和文化模式的冲突与交融 40

3.3积极应对科学技术发展对文化变迁所引起的时代性挑战 42

3.3.1充分认识科技进步对促进文化观念进步的历史作用 42

3.3.2充分认识伴随科技强势的文化进人对后发展民族文化家园的冲击作用 44

3.3.3积极推动科技进步、实现科学技术与先进文化的辩证发展 45

第4章 科学革命与科学主义思潮 47

4.1概述 47

4.2第一次科学革命与科学主义思潮 49

4.2.1第一次科学革命及所揭示的科学的世界图景 49

4.2.2第一次科学革命的影响及相应的科学主义思潮 51

4.3第二次科学革命与科学主义思潮 53

4.3.1第二次科学革命 53

4.3.2第二次科学革命的影响及相应的科学主义思潮 56

4.4第三次科学革命与科学主义思潮 58

4.4.1现代科学主义思潮的科学革命背景 58

4.4.2现代科学主义思潮的哲学前提 60

4.4.3现代科学主义思潮 62

4.4.4现代科学主义思潮的衰落 64

第5章 科学世界图景和科学思维方式的变革 68

5.1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的概念及二者的关系 68

5.1.1科学与科学革命 68

5.1.2技术与技术革命 69

5.1.3科学革命、技术革命与社会变革的关系 69

5.1.4作为展开过程的科技革命 69

5.2第一次科技革命:实体实在论和实体思维 70

5.2.1第一次科学革命的时间、内容和过程 70

5.2.2第一次科学革命的科学意义 71

5.2.3实体思维 72

5.2.4第一次技术革命 72

5.3第二次科技革命:场能实在论和能量思维 72

5.3.1第二次科学革命的时间、内容和过程 72

5.3.2第二次科学革命的科学意义 73

5.3.3能量思维 74

5.3.4列宁的“客观实在”的物质观 75

5.3.5第二次技术革命 75

5.4第三次科学革命:信息系统复杂综合的世界图景和信息思维 76

5.4.1第三次科学革命的时间、内容和过程 76

5.4.2第三次科学革命第一阶段的主要学科 76

5.4.3第三次科学革命第二阶段的主要学科 78

5.4.4第三次科学革命第三阶段的主要学科 81

5.4.5信息系统复杂综合世界图景和信息思维 85

5.5第三次技术革命 86

5.5.1第三次技术革命的时间、内容和过程 86

5.5.2第三次技术革命第一、第二阶段的基本领域 86

5.5.3第三次技术革命第三阶段的基本领域 88

5.5.4信息技术革命:第三次技术革命的实质 91

第6章 现代科技革命与新资本观 94

6.1一般资本的内涵与外延 94

6.2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下资本的双重属性 95

6.3科技革命与资本运动类型的扩展 98

6.4新资本观与社会主义的前途 100

6.4.1科技革命导致了经济全球化 100

6.4.2经济全球化有利于调整全球科技能力分布格局 101

6.4.3科技革命引发的经济一体化是社会主义因素的孵化体和催生器 102

6.4.4新资本观与社会主义前途 102

第7章 现代科技发展与社会工程研究的兴起 104

7.1科技、社会发展一体化催生社会工程 104

7.2如何理解社会工程的概念 105

7.3社会工程活动的两个相互联系的层面 107

7.3.1钱学森的社会工程思想—技术理解的社会工程 107

7.3.2社会科学理解的社会工程 108

7.3.3综合知识的社会工程—技术的理解和社会的理解统一 109

7.4社会工程是综合性知识应用的活动 111

7.5社会工程思维的特点 113

7.5.1工程概念和社会工程概念本质一致性 113

7.5.2社会工程思维与一般工程思维活动的同构性特点 114

7.6对否认社会工程合理性存在的初步回应 114

第8章 工程科学与工程哲学 116

8.1工程活动的标志与基本特征 116

8.2工程科学的学科地位和基本特征 118

8.2.1工程科学具有系统科学的特征 120

8.2.2工程科学是处理人工复杂事物的科学,具有复杂性科学的特征 121

8.2.3工程科学具有交叉科学的特征 121

8.2.4工程科学具有综合科学的特征 122

8.3工程科学活动与工程哲学研究 122

8.4开展工程哲学研究,树立新的工程观 124

8.4.1具有可持续发展内涵和可持续发展利益的工程观研究 124

8.4.2工程辩证观研究 125

8.4.3工程系统观研究 125

8.4.4工程生态观研究 126

8.4.5工程价值观的研究 126

第9章 生态文明呼唤工程生态观 128

9.1世界现代化的基本历程和文明模式的转换 128

9.2生态危机呼唤生态文明 130

9.3面对全球问题出现的主要观点 133

9.3.1悲观主义的观点 133

9.3.2乐观主义观点 134

9.4生态文明建设呼唤工程生态观 135

9.4.1传统的工程理念的局限性 136

9.4.2生态环境治理对工程理念变革的作用 137

9.4.3生态法则对工程理念的启示 138

9.4.4工程界目前的回应—产业生态学学科的兴起 141

9.4.5工程生态观的基本思想 144

第10 章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及其社会文化特征 147

10.1中国古代主要科学技术思想与方法 147

10.1.1古代主要科学思想与方法 147

10.1.2古代主要技术思想和方法 151

10.2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主要成就 156

10.2.1天文学 156

10.2.2农学 157

10.2.3数学 159

10.2.4地学冶金 160

10.2.5医学 162

10.2.6中国与西方古代科技发生的相互影响 163

10.3明清之际中国科技发展与逐渐落后的原因 164

10.3.1明清之际中国科技发展的文化和经济背景 164

10.3.2明清之际西方科技发展的趋势 167

10.3.3明清之际中国对西方科技的态度 168

10.3.4耶酥会士在中西文化史上的地位 172

10.3.5近代科技在中国传播受到制约及逐渐滞后的原因 174

10.3.6中美同期科学技术发展的反思 179

第11章 中国传统农业家族文化分析 182

11.1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 182

11.1.1中国古代农耕经济对气候条件和自然环境的依赖 182

11.1.2传统的自然经济对以血缘族体为单位的氏族家庭的依赖 184

11.1.3两大思想流派的产生及其传统意识形态的定型 185

11.2中国传统农业家族文化本质 187

11.2.1一种永恒不变的基调—奉天法古 187

11.2.2统一的天道人伦、宇宙、社会模式论—一体主义精神 188

11.2.3理想背离现实的传统观念—重体轻用 189

11.3中国传统农业家族文化的矛盾 192

11.3.1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矛盾 192

11.3.2传统文化的道德观同社会功利和个人功利的矛盾 193

11.3.3传统文化下的礼教思想、官僚政体同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的矛盾 194

11.4传统农业家族文化的宗教化及其影响 197

11.4.1传统文化定型与秦汉模式的延续 197

11.4.2传统文化的政治宗教化及其对古代社会与科技的深远影响 198

第12 章科技革命与当代社会主义思潮 201

12.1民主社会主义思潮 202

12.1.1民主社会主义思潮产生的科技革命背景 202

12.1.2民主社会主义的由来和发展 203

12.1.3民主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 206

12.1.4民主社会主义的评价和借鉴 211

12.2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社会观 212

12.2.1西方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科技背景 212

12.2.2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213

12.2.3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社会观 215

12.2.4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社会观简评 217

12.3生态社会主义思潮 218

12.3.1生态社会主义思潮产生的科技革命背景 218

12.3.2生态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219

12.3.3生态社会主义的主要理论观点 221

12.3.4生态社会主义的评析 223

第13章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技术观及其评析 225

13.1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技术观 226

13.1.1霍克海默的科学技术观 226

13.1.2弗洛姆的科学技术观 228

13.1.3马尔库塞的科学技术观 229

13.1.4哈贝马斯的科学技术观 231

13.2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技术观的理论特色 232

13.2.1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技术观的内在发展逻辑 232

13.2.2西方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研究旨趣 234

13.3西方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缺陷与启示 234

13.3.1西方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存在着重大缺陷 234

13.3.2西方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当代启示 235

参考文献 237